分享

跟着彩云学习穴位:12个“募穴”

 wyfx100 2024-06-23 发布于浙江


募穴

图片

    募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胸腹部有一组穴位称为“募穴”。

    募穴都分布在胸腹部,其位置大体上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应,即脏腑位置高的募穴在上,位置低的募穴在下。

图片

图片

     募穴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的经脉上。 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分布在任脉者为单穴,分布在其他经脉者为左右对称一名两穴。

    乳房下方依次有4个募穴,分别是期门(肝募),日月(胆募),章门(脾募),京门(肾募),这4个募穴当然不是呈一条垂直线,而是呈垂直三角形,四个穴位都分布在三角线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任脉上6个募穴: 脐上有3个,下有三个。

      脐上有3个,分别是中脘(胃募),巨阙(心募),膻中(心包募)。

图片

      脐下有三个,分别是石门(三焦募),关元(小肠募),中极(膀胱募)

图片

十二募穴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募穴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

俞穴

图片

图片

十二背俞穴表

图片

图片

      由于俞,募穴于各自所属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临床上每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所属的俞穴和募穴出现疼痛或过敏等阳性反应区,点和反应物。临床根据这些反应,可以辅助诊断相应脏腑病变。

    俞穴由于背俞穴与脏腑的特殊联系,所以在临床上最能反映五脏六腑之虚实盛衰情况。

    背俞穴多治脏病,虚证,如肺俞可治咳嗽,喘息。脾俞治腹胀,飨泄。

   募穴多治腑病,实证,如胃病取中脘,胆病取日月,大肠病取天枢,膀胱病取中极等。

     在临床上背俞穴往往与相应募穴相配使用,称为俞募配穴法,常用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所谓从阴引阳,即属于阳腑病的病气,常出现于阴分的募穴,多用来治疗属阳的腑病。所谓从阳引阴,即五脏病,常反应于阳分的背俞穴,可用来治疗属阴的脏病。

图片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转输之处,分布在腰背部足太阳经上,根据“阴病行阳”的原则,脏病,虚证多取背俞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之处,分布在胸腹部的多条经脉上,根据“阳病行阴”的原则,腑病,实证多取募穴。

图片

   俞,募穴配伍应用,在临床上病变是复杂的,往往脏病及腑,腑病及脏,或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故俞募同用可以加强调节脏腑的功能。

    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图片

     前后配合固本求原:

     对于某些脏腑的疑难痼疾,在俞募配穴的基础上加用原穴,每可收到出乎意外的卓效。因为原穴是三焦之气所注输,经脉原气所留注的处所。

     俞募兼郄缓急止痛:

     俞募配穴可治脏腑疾病,若加郄穴则对本经脏腑经络之气突然阻滞时所发生的痛证可获缓急止痛之效。

    郄穴是指在人体筋脉肌肉之间的间隙穴位,是经气深集的地方,经脉和络脉在深部的连接处。

      俞募郄配合应用,远近呼应,治标不离其本,相辅相成,缓急贵在疏通。

肺之募穴:中府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之募穴:巨阙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肝之募穴:期门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脾之募穴:章门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肾之募穴:京门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包之募穴:膻中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胃之募穴:中脘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胆之募穴:日月穴

图片


图片  

大肠之募穴:天枢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图片

图片

小肠之募穴:关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