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临床学验录真传

 华华YHBH0207 2024-06-2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天分享岐黄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

图片

顽固皮肤瘙痒一例治验

患者是女性,43岁,来广州后几乎每个月都会皮肤瘙痒几天,每次都是西医治疗,但是下个月依然瘙痒,也曾看过中医,但是效果不怎么明显。

瘙痒多于夜间加重。一般先是手上开始痒,接着下肢,最后 全身开始痒。搔之后疹形突起,颜色暗红。搔破渗出血才觉稍微舒服。大便三四日一行。月经色暗,有少许血块。

桃仁25克,桂枝12克,白芍40克,甘草12克。芒硝15克,大黄12克。姜黄12克,蝉蜕15克(粉碎),僵蚕15克,枳实15克。三剂病愈。

牙痛

今天上午来了一个牙疼患者,在别处治疗三谈仍然疼痛。

针间谷穴,三秒疼即消除。患者惊奇的问到你的针里十分有药?

我反问患者你打了那么多点滴,为何不止痛?我这是针灸的针疗呀。

患者感慨的说没有想到你年纪怎么轻,却有此绝技!中医还是好呀。。。。。。。

在临床上用针灸治疗牙疼,头疼。一般都在一两分钟立刻止疼。

希望大家在临床上也能运用。让它成为您的拿手绝招。让您也威名远扬。间谷是三间和合谷连线之中点。是张显臣老师手足三针其中的一个穴位。

我的经验是百分之65的人单独用针即可。但是病情复杂的要结合其他方法治疗。

大家知道:用针是有技巧的。

不管怎么说。只要您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能消除患者的牙痛,那您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医

验证黄煌——我的退热经验方

本人验证黄煌——我的退热经验方,在临床上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希望大家使用。

夏帆,男,18岁,感冒发烧已四日,在别处输液四次,每次都是输液之后感觉舒服,但时隔不久旋又发烧。面红,咽痛音哑。微恶寒。因已输液多次。我想也是中医大显身手的机会。就处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生甘草10克连翘40克,青蒿30,《后下》一剂即愈。用青蒿是邱志济经验。

一例顽固下肢肿胀的病例

这个病例对我是一个考验,因为她已经治了好久,今年23岁,确切的说,她是从15岁时就有这个病了,做了好多检查,没有问题。也治了好多地方,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也吃了好多的中药,最长一次连续吃了3个月的中药,没有效果而自动放弃。当时我就想,难道中医真的这么没有作用吗?还是我们没有学到家呢?

  好了,言归正传。体形较胖,面白,素畏寒冷。经常腹泻。站立时间长就会感觉下肢沉重。劢沉细,舌苔淡薄,中有裂纹,月经2月一行,量色尚可。

枳实8克,白芍8克,防己12克,柴胡8克,黄芪25克,麻黄8克,附子20克,细辛5克,茯苓25克,猪苓30克,泽泻20克,白术15克,桂枝12克,车前子30克,水煎。第一剂吃完来诊。肿虽未消,但是不那么沉重,也感觉下肢松和多了。今天再予上方。

胃寒一例

这是刚开诊所时所治疗的一个病例,今天看书时又想起来。所以写出来。

张XX,男,65岁,形体消瘦,声低言微,鼻头青黑,说话之时也顺口流清涎水。舌苔淡百,边有齿痕。舌上布满水津,脉沉弱无力,自云其症状恶心,胃痛,不时流口水,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把地面吐湿了一大片。

吴茱萸30克,《另包,开水洗三次,》红参15克,大枣12枚,  制 附子 15克, 砂仁10克, 生姜5小片。

因为那时候经验不足,所以只开一剂。

效果出乎我的意料。病已大轻,恶心已止。口流清涎水也轻大半。胃开能梢食,继续治疗而愈大家都知道是吴茱萸汤加减的。加附子的用途大家都知道,我加砂仁的用意是其1;帮助温阳散寒。止讴化湿,2;前人有其可引精气归元之说。说明其虽辛温也有收涩之妙用。用语此方。就是双调脾胃。生姜,吴茱萸,辛温入脾,盖脾主运化。砂仁,借其收敛之能助胃收纳。此从生理而用药。且前人也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所以用生姜,吴茱萸传化物,用砂仁藏精气。还是符合经典。

经方与截拳道

经方给人的感觉就象李小龙的截拳道一样,简练,直接。能直中目标。

特别是用了泽泻汤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哦,是我实习时候的病例。

患者眩晕,恶心一周。在当地诊所输液不效,因慕师名,故来就诊。不巧因师外出参加医学会议。所以我就有了这么一个机会。

说实话,这样的病人治疗我心里根本没有谱。在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发觉患者的舌头特别胖大。忽然想起刘老渡舟有 水证论 内有泽泻汤的应用经验,就是以舌胖大为用方依据。仔细又看了舌头,淡白水滑。泽泻50克,白术30克。

患者看就如此简单的药,也很不信。我就告诉他们这是老师的绝招。效果很好的。没办法,只好骗患者了。

谁想第二天他们又来了。见面就说:小大夫,您的方子真的很灵。感觉好了大半。。。。。。

这是我第一次用经方,实实在在感觉到了经方的神奇。

患者男,54岁,面黯黄。自述每天下午五六点开始发烧。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自然退烧。苔黄腻厚,脉濡数。

朱进忠老师的经验是如是阴虚热则夜半自止,湿热则非如此。

舌脉也可证。

患者说去年夏季也是如此的发烧。治疗了一个月才好。告诉他,这种病重中药效果好。可他以难吃而拒绝。

告之先以简单的中成药治疗,否则必须中药才能 治好。

藿香正气胶丸,每次5粒。小柴胡颗粒每次1袋。下午3点服用一遍。9点服用第二便。用藿香正气胶丸祛。小柴胡的运用是因为《伤寒论》上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可知小柴胡用调节津液和气机的功效,当然对于湿热的 祛除也有帮助。老中医特效秘方,一方克一病,屡用屡效,收藏起来,方便实用

结果三天的药就好了。

民间病------坐地风

坐地风,是我们河南南阳一带对于一种疾病的俗称。

  这个病,有自己的特殊性,严重的立刻要命。就是大医院有时候也容易误诊。

在这几年,见到的最多的是小孩得这个病。可以是高烧,也可以是低烧,温度不是这个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我的经验诊断依据1是烦躁不安,一般面色是黄色或青黄。2是肛门处有紫色或黑色血泡。

   可以伴有呕吐,腹痛。或者腹泻,头晕等。

   治疗办法就是消毒后挑破消毒后挑破血泡。消毒干净后可不做任何处理。至此,治疗就结束 。一般几分钟就见效。

   病例1。赵XX,男,1岁,苦闹不安。检查有无别的症状。查其肛门处有紫色血泡,消毒后挑破血泡后,1分钟即不再苦闹。3分钟即安然入睡。

   病例2。王XX,8岁。面白,精神极度倦怠。T:35.3。随检查其肛门。果然有黑色血泡,消毒后挑破血泡。患者自言困倦要睡觉。  ,大概睡了十多分钟时,检查体温即恢复如常。面色也红润起来。

    在农村基层,要多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应付好多 疾病。最少不至于在这些疑难杂病面前我们无从下手

婴儿溅奶

小孩,男,2个月,家长主诉:溅奶,吃奶不香。

敲其腹微胀,舌胖大,苔白腻。

此当为胃寒津液不化也,考虑小孩内服药不方便,故用藿香正气胶丸内之液涂肚脐,外贴丁桂儿软膏。

下午碰到小孩家长,说病已好。

好方大家用 ---中医解热冲剂

在学习中 实践,就是我其中的一个学习方法。在看了赵俊欣老师的《十一师秘要》,就有了对其中的方剂应用的想法。正巧,来了一个感冒病人,他自己 说对多种抗生素过敏。

  患者自述:病得之于淋雨之后,现在周身困痛,头蒙,口苦,吃饭不香。温烧。

    予中医解热冲剂:苏叶30克,葛根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槟榔10克,黄芩6克,赤勺6克,知母6克,厚朴6克,桔梗3棵,大黄3克,甘草3克,大青叶30克,草豆蔻6克,用原方不作任何加减。

  一剂煎6杯,每次一杯,2小时一次。

  结果一剂就愈。

  作者原注:本方治四时流感,发冷发热;寒热往来,发热恶寒等症状。症状有:头痛,腰痛,骨节疼痛无力,胸满胁痛,心腹痛,泻痢,呕吐,喘咳,口苦,食欲不振等,如症状不具备,可以只根据口苦,或苔白,或食欲不振用药。原作者是用散剂的,我改成汤药也照样效佳。希望大家在临床上多做验证。

我用了6个感冒病人,都取得了好效果。所以也推荐给大家。

在临床上,其实更喜欢用中药。但是因为自己的水平问题很多时候不敢纯用中药。如果辨证用药合理的话效果也很不错的。

   病人是我的亲戚,平时胃就不太好,面色萎黄,体瘦。这次感冒是微烧,咽痛,颈强痛,干咳嗽。

葛根80克。麻黄12克,石膏50克,连翘30克,杏仁20克,生甘草30克,轻煎。少服频服。一剂愈

    注:此是学习刘绍武前辈的经验各根麻黄汤。不过剂量改动的大。另外加甘草并且重用是因为黄煌老师的经验:甘草适用于虚弱人,在这里用还有2个意思,一是补虚,二是以作汗源。因阳加于阴谓之汗也。

三叉神经痛

师年幼时曾病三叉神经痛,邓州名医丁献周针师翳风穴,针毕即痛消,予方:川芎45克当归30克天麻120克黄精90克服一剂后未再服,师已90高龄至今未复发。只是方药机理吾也百思不得其解。

又一例顽固皮肤瘙痒的治验

患者今天打来电话说皮肤病好了,真的很高兴。

患者是男性,34岁,病已2年,每年夏季比较 容易发作。脉有涩象,舌边有淤斑。舌下筋是黑色的。其淤滞情况可想而知。大便干。

桃仁30克,桂枝12克,甘草12克。芒硝15克,大黄12克。姜黄8克,蝉蜕15克(粉碎),僵蚕15克,地骨皮40克。

地骨皮是学名医胡天雄的 经验。大家可以使用。

桂忮汤治验

患者过敏性鼻炎已经三月,面白体瘦。一般是早上的时候流清涕,打喷嚏。鼻痒。劳动汗出则舒服。上肢怕风吹。

一般人喜欢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我 呢。开了桂枝汤加砂仁。

桂枝12克,白芍10克,生姜3片。炙甘草15克,大枣5个。砂仁6克。服了5剂就好了。

杏仁茯苓甘草汤

患者。女性。54岁,因早搏而咨询。告一小方可试之。

茯苓3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

一月后相遇,言真好方。服二十余剂即不发作也。

这是学伤寒论坛的霜中菊老师的方法,可惜,只验证一例。

口腔溃疡的另类疗法

一个方法竟然治好了三个人的口腔溃疡。

嫂子打电话说她和2个外甥都烂嘴了,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没有?并且要简单的方法,最好是外用的,因为2个小家伙吃药太艰难。

告之用吴茱萸研碎。用醋调膏晚上睡觉时外敷涌泉穴。

第2天早上打电话说3个人的病都好了。

这就是中医,简单,高效。可惜,我也没有真正登堂入室。

小儿汗出不止

一小儿四岁,感冒服药<不详>已愈.惟汗出不止,且头汗多,精神言语皆正常.惟饮食减少.此过汗伤脾也,用西米针,654-2针兑搪盐水,十分钟后汗已止. 。

伤寒有发汗后,随漏不止,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即参考条文而用药也。

悟经疗病

一人小便频数且疼十日,面白脉弱。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黄芪30克升麻5克生甘草10克后下一剂愈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世人多解为大肠之病,实只知其一也,当解为清气下陷可致二便不调。如此解释才觉正确 。

头重如山压

叟,头重如山压已一年,久疗无效。苔白厚腻。脉濡缓。

蚕砂50克升麻5克泽泻20克泽兰15克佩兰15克薏米50克菖蒲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二剂轻四剂愈

这个患者,有的医生诊断为脑血管痉挛,有的诊断为颈椎引起,有的医生说是血脂稠。总之,治疗好长时间,效果不大。我只是认定为湿热所致。湿热病重用蚕沙配伍泽兰佩兰,效果很好,泽兰佩兰是名医王洪图的经验。我自己的独得之秘就是菖蒲的运用。大家自己梧吧。

巧治黑苔

叟,体瘦面稍黑红。脉弦细而弱。舌体瘦干。尖黑。诉面强目花,夜半舌强舌干。此黄连阿胶证也。然患者不愿服中药。予脉络宁针,清开灵针以代黄连阿胶汤。输一次大效。两次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