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一首别样的宋诗,写得凄凉且富有韵味,读过的人都不简单

 风子0wfkfca9hw 2024-06-2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环境与生活遭遇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情,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

杜甫在家国处于危难时四处辗转奔波,居无定所的他可谓是身心俱疲。所以杜甫产出了大量的沉郁顿挫的诗作,“诗史”之称因此而生。

而杜甫在草堂生活的那段日子,却又让他的诗风陡然转变。温暖的阳光照入生命,安居中的杜甫身心皆得以疗养,所以他写下的是诸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作品。

再比如陆游,他在“沙场梦”始终未能得实现后,也是呵出了“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深深感慨。

图片

走进古诗词,在最美的文字中,寻觅诗人最真的心迹;诗巷在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风格凄凉,语言自然,句句都饱含着耐品的韵味,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初夏即事

宋·吕本中

但见溪山如画里,不知风景是它乡。

苦遭毒暑三年旱,预喜西风一榻凉。

俗事不须频到口,旧书何苦要撑肠。

雨声只在芭蕉上,正与愁人作夜长。‍

图片

作者与背景

图片

吕本中,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中国两宋之际的南渡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早年的生活比较惬意潇洒,他常与友们一起诗酒唱和;当时的吕本中曾效法陈师道和黄庭坚,诗风比较轻松流美。

直到南渡后,吕本中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他的诗作中也多了悲慨之气。

这首《初夏即事》就是吕本中后期的作品,面对夏日风景与自己不幸的遭遇,作者便写下此诗以抒心境。

图片

深度解析

图片

诗的首联在点明地点的同时,也间接地道出了作者的身份:但见溪山如画里,不知风景是它乡;溪山的风景美得就如一幅画,但谁知这风景却只是他乡的风景。

初读首联,我们就能够从中感受到几分浓浓的乡愁。

作者在写作时时候,可谓是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让诗中的情感具备一定的起伏状,从而提升了它的感染力。

“溪山如画里”,简单五个字,没有具体的景物添入,却已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将优美的景物呈现于纸上。从这里,我们看到的除了风景的美妙外,还有作者热爱风景、赞美风景的情感。

但在一句赞美之语过后,作者又紧追了一句“不知风景是他乡”,瞬间就让凄凉的情感色彩冲淡了先前的轻快笔调,把一种无奈忧愁的心境予以充分体现,把作者远离家乡的游子身份鲜明地道出。

后面的颔联是作者对自己生活境况的总结:苦遭毒暑三年旱,预喜西风一榻凉;苦苦遭遇了三年的干旱暑热,不过内心却依旧对凉爽的西风抱有几分期盼。

这一联从表面上看,是在写天气情况,但当仔细品读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只不过是在借天气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自己的内心愿望。

“毒暑”“三年旱”将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对恶劣程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西风”“一榻凉”又把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体现得无比充分。

而在写作这一联的时候,作者又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让社会现实与自己内心的憧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借现实烘托未来和作者尚未被现实磨灭的希望,所以从颔联中,我们又能够读出几分积极乐观之意。

图片

接下来的颈联亦是从虚象出发,写出了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俗事不须频到口,旧书何苦要撑肠;不用将一些俗事频繁地挂在口边,那些旧书也不用强记于心。

很显然,颈联是顺着颔联的脉络与情感方向而来。在颔联中,作者表现出了乐观的一面,那么在颈联中,他便以实际行动印证了自己的“乐观”。

“俗事不须频到口”,说明作者在经历风雨以后,人生的格局已经打开,心境已经趋于通透,所以他选择了放下那些“俗事”,轻松面对人生。

“旧书何苦要撑肠”,这一句也同样把作者豁达通透的心境进行了充分的体现。看淡、看轻、不勉强自己,一切随性随缘,这便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不过,到了尾联处,作者却又将情感落在了一个“愁”字上面:雨声只在芭蕉上,正与愁人作夜长;那芭蕉叶上的雨声,在这漫长的黑夜里沙沙作响,陪伴着他这个怀有浓愁的人。

尾联的描写和其他几联相比就很突出,因为它有了具体景物的刻画。其中的“芭蕉”“雨声”还有作者,无不构成了一幅凄凉却又优美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它的整个底色冷且偏暗一些,当再添以人物作为重点的时候,就显得别具意境。

而这样一来,我们作为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画面中的内容与氛围所感染到。

雨声在夜里轻响,作者在屋内长听;雨声让黑夜显得更静谧,也让作者显得更孤独。而值得一说的是,作者笔下的“雨声”又被赋予了与其相同的情感,他们二者相知相怜,无需多言,便能将一个“愁”字有力地诠释。

尾联说“愁”,不但表达了作者矛盾的心境,还与首联之间形成遥相呼应的关系,把整首诗的结构稳固起来。

诗中的“乐观”一半是真实存在的,一半是作者无奈之下所选择的;当它与作者内心久久挥之不去的思愁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全诗的情感色彩就变得尤为丰富了。所以我们说是作者的心理是复杂的,这也是此诗与众不同的地方所在。

图片

雨声每向芭蕉作,听得离人愁不销;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诗词为梦笔为马,坚持分享与创作,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我们每一期精彩都在这里等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