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三定律:人生的真相是无聊,才需要极致的英雄主义

 揉揉人人 2024-06-23 发布于四川

最近翻了翻自己四年多以来写过的文章,即使我一直都极力避免写过的话题重写,但仍有相似的内容一再出现。而其中兼具最实用也最重要特点的部分,基本都在《人生的通解和特解》中有了阶段性的“最终表达”。

我也是在主体篇章写完一年后,才逐渐意识到一个事实:有了这个系列,这个公众号才有了真正立得住的基石和底气。

我抱着一个宏大的愿景开始:试图寻找主流人生通用的最优解,达成泛价值观体系下效用的最大化——或至少是无限逼近。在高强度的鸡血下,我用几个月时间,一鼓作气就完成了大部分的篇章,且后续的修改较少。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用乐观到近乎盲目的傲气,完成了一件回过神来细想一定会后怕不已的奇迹。

回过神来细想:人生怎么可能有通解呢?千万种风起青萍,千万种风行浪颠,千万种风飘雨摇,千万种风停日晚,用一套实践体系来指导,要么过于宏大而空洞无物,要么过于细致而应用狭窄。

又或者说:就算真的有通解,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通解刚刚出炉就已经过时,垃圾桶里还缺那些用上一代人的经验指导下一代人生活的成功学吗?

再或者说:人生应该求解吗?活着是为了寻找一个活着的模板而循规蹈矩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有自己的答案,但也不坚定。时常迷茫的时候把它们拎出来拷打一番,无奈它们实在经不起拷打,我还没怎么动手,就哀求连连行将消散。

后来我悟到的是,别老是拷打人家,对人生稍微有点模糊的方向性答案是件好事,要好好保护起来,至少有个暂时能立足的地方,以后落水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别把自己的落脚点刨了,那不就是提前落水嘛。

所以,哪怕是写完了,我给自己鼓鼓气,说一些“阶段性总结”、“否定性价值”、“抛砖引玉”之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才有勇气把本书作为自己的一个名片,递给每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我姑且把它称之为书。

人生的规律显而易见

对于人生之解,不能求、不可知、不存在、不应然的观点,都有几分道理,但如果说人生是无常的、无规律的、捉摸不透的,我是断不同意的。

抛开一些占比不超过1%的极端个体案例,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如此地容易概括和总结,如此显著地呈现出某种规律。我当然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太喜欢看很多以真实为卖点的小电影电视剧,我能够凭来自生活经验的直觉瞬间就分辨出这个剧情真不真实,但如果让我总结点怎么分辨,我又完全说不上来什么规律,只能给出一个粗糙但能用的结论:好看就不真实,真实就不好看。

真实的人生,其实很无聊的。

我常看到很多人有和我一样的幻觉,总感觉某个时刻我们会经历一场当头棒喝、龙场悟道、树下成佛、苹果砸头,或着踩中了某个风口乘风而起,扶摇直上几万里,从此人生被彻头彻尾地改变了,从此走上了更好的未来。这是小说电影电视剧甚至历史书热衷的故事,但不是真的。

我看到有人发帖说要读书、写作、跑步、冥想、早起、日记、复盘……的时候,我总会忍不住想说,如此坚持几天、几个、甚至几年,依然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真实的人生,真的就是这么无聊。

人生第一定律

人生第一定律:人生没有剧变,只有细微到几乎无法观测到的渐变。

我无意玩弄概念,说任何剧变都是更小观测尺度上的渐变,或说任何剧变都是更广泛预期内的不变,而是试图表达一个观点,除了极小概率的飞来横祸和飞来横财之外,人生的轨迹几乎都遵循一条斜率和波动都非常微小的曲线。

我曾以为高考是一个分水岭,是人生的剧变时刻,我如此之辛苦,未来的日子就轻松了。但我错了,我未来的日子还是不会轻松,我一辈子都会像我高中阶段一样苦逼,我就是这么一个注定苦逼的人。

如果有一个足够有智慧的人,全面观察高中时代的我,纵然无法预测到现在的我具体在干什么,但一定可以预测到我依然在无尽地折腾。而他全面观察现在的我,也一定可以预测十年后,我依然在无尽地折腾。

可能会有一天,我不再是一个焦虑的奋斗逼,不再折腾了,但这个过程一定非常之缓慢,一定非常之无聊,中间一定有无数多的书、无数多的人、无数多的事积累了无数多的微小渐变,才达成了最终的某个状态。

人生第二定律

人生第二定律:就渐变的尺度而言,价值观<性格<成绩<能力<技能<行动。

就说我最近这四五年间,读七百余本书,写八百余篇文,搞企业分析,做软件开发,写人生之解,工作越来越忙,健康越来越急,还抽空谈了初恋,这都只能算行动。行动在年的尺度上,能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我读书更熟练了吗?文笔更优美了吗?投资更笃定了吗?开发更专业了吗?工作有经验了吗?健康生活方式更明确了吗?恋爱更智慧了吗?我会稍稍犹豫一下,给出明确的肯定,五年前的我在这些方面几乎都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技能在年的尺度上,变化有限,但在五年时间的尺度上,变化非常明显。

我更深层次的能力变强了吗?学习能力的变化主要有四个节点,18岁高三自学、23岁工作自学、28岁学财报,29岁自学编程;情感交际能力的变化主要有两个节点,19岁大一和舍友相处、27岁初恋;创造能力的变化主要有三个节点,26写公众号、28写书、29开发。虽说是节点,但每个节点几乎都持续了一年以上,带来深层次能力的变化其实比较有限。技能在年的尺度上,变化微弱,在五到十年时间的尺度上,变化比较有限。

我读书没什么成绩,自媒体关注、阅读都寥寥,自己写的书和软件目前还没什么受众,工作没什么上升空间,投资还在回本,健康每况愈下,恋爱也只是正常的推进节奏。成绩在五年的观测尺度上,变化有限,更长的周期,我可能也不清楚了。

我的性格基本维持了二十年以来的状态,敏感自卑,内向闷骚。唯有高考、工作和做的很多事让我更自信了一点,工作让我更外向了一点。性格在十年的观测尺度上,变化非常有限。

我的价值观,也就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在初中看《明朝那些事》的时候就已经定型,甚至更早,《明朝那些事》只是挖掘了出来。这些年这种价值观一直在持续强化,一些细节有所变化和补充,终身学习长期主义,日拱一卒不期而至,不外如是。价值观在二十年的观测尺度上,变化非常有限。

那个足够有智慧的人,如果全面观察现在的我,也一定可以预测十年后,我依然在无尽地折腾。

人生第三定律

人生第三定律:从行动到价值观,短期内,前者被后者逐级决定,冥冥之中命中注定;长期内,后者逐级对前者产生微弱影响,水滴石穿功不唐捐。

行动形成技能,技能塑造能力,能力产生成绩,成绩影响性格,性格塑造价值观。

今天做什么,对我的全部人生毫无影响,明天也一样,甚至本周本月都是一样。全部人生是由1200月5218周36525天组成的,一天的行动,在漫长的人生中,渺小到令人窒息。

36525分之一,小数点后六位实在太小了,小到我根本没法处理,想把它约等于零——这样做是荒谬的。揪一根头发没关系,可用没关系的态度对待每根头发,也会变成秃头。

不是人创造命运,也不是命运决定人,人只和命运共舞,才谱出每一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曲目。看起来最无聊的每个微小音符,最终汇聚的是美妙到无以言表的旋律,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无聊的极致,竟然会是热血沸腾!

认清生活的真相是无聊后,还能充满热情,需要的是最盲目的乐观和自信,需要的是极致的英雄主义。

抱歉,第三定律我加私货了,从来没有什么靠谱的理论能够证明,行动一定有收获,人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有的故事都值得美好的结局。

这只是基于我的价值观:做点什么可能会失败,什么都不做肯定会后悔。

这本书,不会后悔,对你,也是对我。

最后

昨天在整理自己的公众号,感触颇深,后续可以聊聊。

让我很开心的是,昨天更新目录,有很支持的朋友还要买书,一开心,不小心就把结语写了,我很满意。

如果真的有机会出书,在完结之前本系列任何一篇文章下留言的朋友,都可以获赠一本实体书,还包邮哦!

预计再写两篇,健康篇和自己对工作的新理解,系列就正式完结了,后续会转为微信付费合集。当然上面说到留言的朋友,也会是免费的,具体免费方式还不确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