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坤:世之微妙,皆在开合间

 行为逻辑 2024-06-23 发布于天津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443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此刻,我端坐于屋内,抬头望见屋顶,心有所想: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了房子?房子固可遮风挡雨,但亦封闭了意识,阻断了自然之气,强化了自我的狭隘认知。

曾经的人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席,通达自然,无有障碍。然“墙”的东西被创造出来后,人心之阻断与障碍随之加重。

人不得穿墙而过者,障之故,人有感而不得发者,碍之故,人有知见障,人有执守碍。

是故人若心存偏执之念,以至痴妄者,虽有耳目,却不分主次远近,难现阴阳虚实,心为诸般表象所迷,难有得逃。

言出则有障,语断则有碍,是以为常,人心如舍,舍则有门,门常开则尘器,门常闭则气闭,事之微妙,皆在开合间。

佛家有言: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

很多时候我发觉,有些东西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你无法用具体、全面的语言把一个概念表达清楚。

所以,很多时候,我已经不愿意再多说什么,不发表意见,不解释说明。

语言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它本身具有能量和信息属性。你用语言描述的只是知识的信息部分,说的人能够描述清楚指的是信息部分,但是如果让听的人完全领会,除了信息部分还有需要能量部分,如果能量上说者与听者不能同频,那么理解上出现差距也就是很常见的事情了。

为什么说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是因为能量可以承载信息传达到对方,即使不用语言这个工具,能量上同频,也是可以达到互通有无。

懂得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在心理学上关于沟通著名的73855定律:

沟通=7%内容+38%声音+55%肢体语言

就是因为沟通包含能量与信息两个部分,而能量部分更为重要。

我猜想,在未来人与人的沟通很可能更多通过能量波的方式。

当你习惯于思考,你会发现一件事:这个世界上,无形的东西更为重要,且占据着决定性的位置。

我最近弄懂了关于“爱”的本质。你看我现在以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能我对这件事的感悟是10000分,但是我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可能是4000分,而大家所理解的可能就是1000分,甚至少的才有20分。

不过没关系,因为我一直倡导大家要懂得独立思考,这个独立思考就是后门,就是契机,大家要把握住。

我发现,人的爱是分有私和无私的。

只要是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爱,就是有私的,也可以说是自私的。

对世间万物,对广大众生的爱,是无私的,也可以称为大爱。

所以,你爱你的伴侣,你爱你的父母,你爱你的孩子,无论你觉得这种爱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其实客观上就是有私的,就是自私的。

当你爱一个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其实你爱的是你自己。

我总结出了人性中这样一个规律:爱人常有所易,而爱己始终如一。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你去看看那里面的角色,他们各式爱情的背后,都是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

有的时候我常常感叹,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只有自己,你爱的人只不过是你镜像出来的意识体而已,对方因你的意识而存在,也因你的意识而消逝,当然,这里面的意识我指的是潜意识,潜意识是不会思考和权衡利弊的。

所以,在感情的世界里,你要允许一切发生,允许自己爱别人,允许别人爱别人,毕竟,大家本质上都是在爱自己。

但是,我要提醒一句:感情即使本质上是自己爱自己,对方也是一个能量体,交往太深入会有能量方面的纠缠,我们要多保护自己的纯正的能量不被污染。

我们都知道:人的意识是分主观和客观的,没错吧?这也是我们从上学时候,书本上教过的道理。

而事实上呢?

主观和客观这本身就是分别心,人的意识有了分别心,障碍、烦恼自然就产生了。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就是因为自己的分别心、知障心太重了,无法融洽,无法合一。

我们又不可能像以前的人类一样,没有自我意识,完全没有分别心,那么, 退而求其次的就是做到自我的融洽,自我意言行的合一,哪怕是局限的自我意识。

如何做到?

不容易,因为要掌握好分寸,就像文章中所写“人心如舍,舍则有门,门常开则尘器,门常闭则气闭,事之微妙,皆在开合间”。

也许,这也是这个世间乐趣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