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暗淡蓝点”,人类骄傲之心渐熄,而勇气顿生

 观道者 2024-06-24
图片


1990年2月1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1号太空船在飞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向着它背后的一次回眸,留下了它在距离母星地球64亿公里外给太阳系拍摄的一组全家福照片,其中一张当中的地球的大小,只占到整张照片的0.12像素。

0.12像素!你能想象它有多小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科学先生”卡尔·萨根博士因这张照片得到灵感,写成了史诗版的通俗科普巨著《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

他的学生,美国天文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接续当初萨根的科普纪录片《宇宙》而制作了另一部科普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在其结尾处,泰森引用了《暗淡蓝点》中的几段脍炙人口、令人神往的话——


“那里。那是家园。那是我们。在那里,你爱的每个人,你认识的每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个人,在这世上存在过的每个人,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聚集在这里的,是我们的欢乐和痛苦,是成千上万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

每个猎手和觅食者,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个文明的创立者或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年轻的爱侣,每一个母亲与父亲,充满希望的孩子们,发明家与探险家,每一位灵魂导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每一位超级巨星,每一位最高领袖,人类史上的每一位圣人或是罪人,都生活在这里,如一粒微尘,悬浮在一束阳光之中。

地球,是浩瀚宇宙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的舞台。想想过去的血流成河,那为帝王将相而流的血,只为让他们在光荣和胜利中,成为瞬间的伟人,占有那一个小点中……那一小部分。想想那无尽的残酷,图像里那一个像素点的某个角落的民众,每天把这残酷施加到与他们没什么区别的另一个角落的民众身上。

他们为何常常误解,他们为何渴望杀死对方,他们的憎恨为何如此狂热?我们在装模作样,我们自以为很重要,妄想着我们人类地位特殊,在宇宙中与众不同。这一切,都因这泛着苍白蓝光的小点儿动摇。

我们的故作深沉,我们想象出来的自我重要性,我们以为自己在宇宙里有什么特权的错觉,一直被这颗发着微弱蓝光的小点挑战着。我们的这颗星球,是一粒孤孤单单的微尘,被包裹在宇宙浩瀚的黑暗中。在我们有限的认知里,在这一片浩瀚之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救助会从别处而来帮助我们救赎自己。

我们的星球,不过是一粒孤独的微尘,笼罩在伟大的宇宙黑暗之中。

我们默默无闻,沉浸在无尽的浩瀚里,没有一丝线索显示,除了我们自己,还有谁能拯救我们?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的世界,生命再无其他去处,至少在不久的将来,亦是如此。没有外星球供人类迁移,只可参观,不能定居。不管你喜欢与否,现在,只有地球供我们立足。

据说研习天文可以让人谦卑,塑造人心,磨练个性。也许再没有更好的方法能比这遥远的画面更好地显示出人类的自负与愚蠢。于我而言,它强调了我们的责任——要对人更友善,懂得珍惜和爱护。这泛着苍白蓝光的小点,是我们知道的唯一家园。”

图片

卡尔·萨根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享誉全球的科普大师。霍金亲自邀请他给《时间简史》作序,阿西莫夫声称他是其平生所遇到的两个比自己聪明的人之一。至于刘慈欣对萨根的推崇,就更别提了。

卡尔·萨根的《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是全球畅销30年的经典名著,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通俗天文学作品,是一部描绘人类在宇宙中时空坐标和地位的宏伟巨著。

在这本书中,卡尔·萨根对历史上的天文发现予以了详述,对曾经进行过的空间探索进行了概括,对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给予了审视,同时大胆预言,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走出太阳系,向遥远的星系进发。——难怪埃隆·马斯克要情不自禁地倾情朗诵上面那几段《暗淡蓝点》。

萨根坚持认为,对其他世界的探索和定居绝非虚妄,而是未来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宇宙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有一天,当人们最终迈进全新的太空领域之时,必将回望我们的纪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