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物件:以前农村的5种工具,第3种很少人认识?其余4种价值都很高了

 图说常德 2024-06-24 发布于湖南

70、80年代的5种老物件,第3种很少人认识?其余4种价值都很高了!

老祖宗留下的老物件!劳动人民看了还想看!

第一种老物件:揉茶机

制茶有许多道工艺, 揉捻是最关健的一环,揉捻应该是茶制作的第二道工序,到了70年代、80年代,木制揉茶机已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手动、柴油机、电动揉茶机。每桶盛装容量、揉捻时长都有相关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形美而质优。

大集体时代做茶确实很苦很累,每逢做茶旺季,一般没日没夜的连续转,把茶做好后,还得肩挑背扛的走山路,把茶叶挑到数十里外的集镇上交茶,采茶、制茶、卖茶,虽然马不停蹄,因为承载着大集体艰苦年代家庭的生计,便在心里萌生着一种生存的希望。

第二种老物件:蓑衣

蓑衣,除了是我国农村常用的一种雨具,发挥其可以遮风防寒,穿戴灵活轻便,是农事操作不可或缺的用具之一外。在古代的部分农村地区,蓑衣还是农民心中的神具。南方有很多人家,将蓑衣挂于墙上或包裹木炭放置井底,可以驱邪避害;盖新房到“上梁”时,用蓑衣包裹正厅中间的“正梁”,暗示着家族兴旺、无祸无灾。此种情形,蓑衣则成为一种仪式,寄托着农人心中美好的愿望。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忽然发现了这件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当老人留下的宝贝,它是如此的让人感到亲切,让人值得回味。

第三种老物件:尖担(也称撑担、胶尖担、牛角尖担)

尖担:挑柴用的长棍,竹木制成,两端尖,可插入柴束内,故称尖担。在部分农村也称撑担,类似扁担的一种,我们农村常用的扁担是扁扁的,两头是平平的,可以用来挑东西。尖担和扁担有区别,其作用也不一样了,尖担两头呈圆形,两头都是向上翅起尖尖的。不知你的家乡怎样称呼尖担的,欢迎在留言区说一说。

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的劳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聪明才智和劳动智慧,他们之所以把尖担作成这样的工具,是因为在劳作中有时候会去山上挑一些捆好了的干柴禾,或下到田间挑一些捆好了的稻草草,这个时候用扁担是十分不方便的,而用翅起的尖担又简便又省力了,因为尖担两头都是向上翅起尖尖尖的,可以直接往捆好的柴草里一扎,就可以挑着回家了,尖担成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当时农村非常实用的劳动工具。

第四种老物件:永久牌自行车

如今,漂泊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想起了哪句“时光比光速还快”,今天,在人生的流年里,我的镜头里出现了这样让70、80年代人看得哭,如今年青人看不懂的“永久牌”自行车,还有儿时的老冰棍。

吃冰棍这是每个八十年代人最美好的回忆,卖冰棍的生意人推着自行车,后面拖着大箱子,上面盖着保温的被子,边走边吆喝,还按响单车的铃声。如今在我们的回忆里,那冰棍的叫卖声成为儿时天真的记忆,那是牵扯我们年幼时光的一种快乐,童年的纯洁,美不可言。

第五种老物件:黑白电视机
在农村,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黑白电视陪伴着我们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还记得,那时候一部黑白电视连起了全村人的欢声笑语,在黑与白的世界里,生活便有了颜色。
七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当时农村还没有全面普及黑白电视,有的一个村或者说一组也只有一两台黑白电视机,当时,乡里乡亲来看电视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个年代的农村人真是淳朴得可爱。

时光的流年一晃过去了几十年,如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都已经成为古董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彩色的液晶电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