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了“针眼”(麦粒肿),想要消得快还不花一分钱,试试这个办法!

 小主千岁 2024-06-24 发布于山东

一觉醒来,眼皮上长了颗麦粒肿,又红又肿又热又痛,搞不好还会化脓。

通常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要不是滴眼药水,要不就是涂红霉素眼膏。

但这些,其实都不如一个方法来得又快又有效,那就是耳尖放血!具体怎么做呢?

1、将耳朵对折,扎耳尖部位就可以了。
2、出血后用力挤,一定要多挤出血,把血放出来即可缓解眼压,马上就会舒服很多。

虽然这个办法行之有效,但麦粒肿老这么反反复复地长也不是回事啊。

所以今天咱们就从根儿上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尽量避免麦粒肿的发生!


“有诸内者,必形于外”,在中医看来,麦粒肿之所以会频频发生,其实还是反映了身体内部的问题:

首先,“肝开窍于目”,而肝胆又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所以眼睛有问题肯定要从肝胆的角度去考虑。

而且《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中也指出了:“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证明了眼睛问题确实与肝经关系密切。


其次,《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上还说:“久视伤血”。

要知道,肝主藏血,而中医上的血是包含在津液这个大范畴内的。

津液就好比是我们身体里的现金流,你的身体是“小康水平”还是“饥寒交迫”,这物质水平的高低都和津液水平直接相关。

而津液的获得,都依靠脾胃来完成。


我们吃进来、喝进来的东西,都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可以被身体所利用的营养物质,这其中就包括了津液。

所以说脾胃功能强大,就好比是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好、效益高、赚钱多,只有这样,公司才能长久发展。

因此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归纳为脾胃功能减弱,运化的津液就会缺少;

津液不足、血不足,对于肝胆经络的濡养不好,就容易产生虚热,同时肝藏血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

那么表现在眼睛上,就容易出现眼红、眼干、眼痒、迎风流泪,甚至是麦粒肿、飞蚊症、白内障等情况。


还有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把脾胃比作是土地,那么肝胆就好比是树木,只有土地肥沃了,树木才能生长旺盛。

所以我们在治疗眼类疾病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了脾胃的重要性!
1、转眼球 

古称运睛(运转眼球以保护视力),能去内障外翳,纠正近视、远视、老年花眼等。

运睛能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和眼肌的功能,对眼球有保护润滑的作用,可预防发生眼疾。


具体方法:将眼睛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

注意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睁开眼睛;

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还可配合向远处眺望等方法,以加强效果。

2、艾灸内关穴+三阴交

内关穴处于心包经上,艾灸此穴位,可以补心气,振奋心阳,增强心脏功能,改善瞳孔无神的情况。


而三阴交则为肝肾脾三经相会处,艾灸此处可以健脾去湿,养肾护肝,帮助大家改善因肝胆和肾气不足引起的眼部问题。


以上两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 30 分钟到 1 小时左右,一周艾灸 2-3 次即可。另外艾灸前后别忘了多多补充热水,以免上火,影响睡眠。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