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入门:神,望而知之谓之神

 见青黄 2024-06-24 发布于河南
中医入门:神,望而知之谓之神

小王问:“谢老师,我想请教一下中医中关于'神’的含义和'望神’的原理,不知道能否请您给予指导?”

谢老师微微点头,他的目光温和地扫过小王,仿佛在检视他的诚意。然后,他开始解释:“中医认为,养身长寿,养神为先。首先,要理解'神’。”

养身长寿,养神为先

谢老师接着又说:“'神’这个概念在中医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目光、面色、表情、形体、姿态等多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整体生命活动。而狭义的'神’则是指心所藏的神,即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简单来说,就是精神。

中医入门:神,望而知之谓之神

小王翻开笔记本,又问:“谢老师,在《灵枢·本神》中提到了先天之神,称为'元神’,我想请问元神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谢老师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解答道:“元神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理解为神志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在中医理论中,元神由先天精气所生,主要藏于脑中,因此脑被称为'元神之府’。元神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主宰着人的思维、意识和情绪,是人体精神活动的核心。

中医入门:神,望而知之谓之神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个字,听得津津有味,对谢老师的解答十分满意。谢老师微微一笑,继续解答道:“精、气、血、津液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养护作用。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说,'血气者,人之神’,说明了血气对于神志活动的重要性。另外,《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指出,气和津液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神的产生和活动。因此,精、气、血、津液不仅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神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

中医入门:神,望而知之谓之神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谢老师的解答,目不转睛地记录下每一个观点和细节。

谢老师继续道:“神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这句话说明了神在生命力盛衰中的关键作用。

小王用笔轻轻地勾勒着谢老师的每一个言论,心中对中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感到震撼。

另外,在中医理论中,神被视为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它的盛衰直接关系到生命力的盛衰,《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的说法,强调了神在生命活动中的至关重要地位。无论是呼吸运动、血液循行、消化吸收,还是生长发育、生殖功能,都需要神的统帅和调节。

五神,即神、魂、魄、意、志

小王继续向谢老师请教:“谢老师,我还想了解关于五神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五神是指什么呢?它们各自的作用又是怎样的?”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回答道:“五神,即神、魂、魄、意、志,是对感觉、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综合概括。在《灵枢·本神》中有详细的描述。神是依存先天之精生成而表现于外的生命活动,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知觉和运动能力,魂则是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意识、思维活动,睡眠时也可表现为梦境及梦幻现象。意是获得感性印象,形成的记忆、意念,而志则是在意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意志、志向等的神志活动。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深深地吸取着谢老师的教诲。

“五神分别归属于五脏,这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灵枢·本神》中明确指出:'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这就说明了神、魂、魄、意、志五神是以五脏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从而发挥正常功能活动。

中医对思维活动的认识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谢老师的解答,他又想理解中医对思维活动的认识。

谢老师继续道:“思维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包括意、志、思、虑、智等方面。”他引用了《灵枢·本神》中的概括,继续说道:“'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话描绘了思维活动的层次和过程。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每一个观点,心中对于中医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感到十分震撼。

“思维活动是以心神为主导的各脏腑功能活动协调的过程。” 谢老师解释道,“心接受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思维活动,通过心的回忆形成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将记忆保存下来,累积事物表象的认识,形成理性认识,产生意志、志向。在此基础上,酝酿思索,反复分析、比较事物,由近而远地谋划未来。最后,理智地处理事物,支配行为方式,正确实施。

中医入门:神,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神的原理与意义在于,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思维活动的层次和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感叹道:“中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谢老师您的解释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中医的望神又是什么?”

谢老师又说:“我们中医的'望神’的原理与意义在于,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精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而神则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当精充足、气充沛、神旺盛时,这是人体健康无病的标志。相反,精亏、气虚、神衰就可能是疾病与衰老的象征。因此,通过'望神’,我们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预测疾病的轻重以及预后的吉凶。正如《内经》所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中医入门:神,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望神技术的四大要点

小王,微微鞠躬:“老师,那请问中医望神技术的四大要点又是什么?”

谢老师起身走到窗前,俯瞰着外面的风景,开始解释:“中医的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全身皆有表现,涉及望、闻、问、切四诊的各方面。而望神,即是从患者的神态中寻找诊断线索。它分为眼神、神情、色泽和体态四个要点,尤以眼神为望神的重点。

眼神

小王拿起笔,准备记录下每一个要点。谢老师继续说道:“首先是眼神。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以眼睛是最能反映脏腑盛衰的器官。目光明亮,目珠灵动,说明精气充足;目光晦暗,目珠呆滞,说明精气衰竭。要注意长期病患,突然转亮的假象,常是脏腑精气已衰竭的危险信号。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目系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神之舍,最能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故望神的重点是察目,正所谓“目能传神也”。

中医认为目光晦暗,目珠呆滞,即为无神,是脏腑精气衰竭的恶候;久病重病患者,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者为假神,是脏腑精气衰竭已极,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多见于临终之时。

小王记录着,心里明白地对这个要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神情

谢老师接着说:“其次是神情。神情包括神志和表情,主要反映心神和脏腑精气的情况。神志清楚,表情自然,说明心之精气充足;若神志不清,表情淡漠,说明心之精气衰竭。

小王认真地点点头,继续记录。

神情,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反映。

色泽

谢老师继续:“接下来是色泽。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可以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皮肤润泽,说明精气充盛,气血充足;皮肤晦暗枯槁,说明精气衰竭,气血亏少。

色泽,是指人体皮肤(尤以面部为主)和体表组织的色泽变化。色随气华,泽以气养,色泽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

小王的笔在纸上飞快地舞动,将这些要点记录得详细而清晰。

体态

谢老师最后说:“最后是体态。体态包括形体和姿态,它是体现精气盛衰和脏腑功能强弱的标志。强壮的形体,适中的胖瘦,自如的姿态,说明脏腑精气充足,功能正常。而羸瘦或肥胖,以及动作不便,都可能是脏腑精气衰竭,功能失常的表现。

中医入门:神,望而知之谓之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