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督二脉与长寿

 人老颠东 2024-06-2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霓裳部落


探索岐黄奥理,讲好中医故事。一个平实而有温度的公众号,与您相伴!

任、督二脉是两条涉及寿命的经脉!欲要长寿,就必须打通任督二脉,实现人体经络循环的小周天。人在出生之时,任督二脉是相通的,所以幼年至童年这段时期,人的发育成长迅速,除了流行时疫及感冒之外很少患病,是为纯阳之体。待女子14周岁、男子16周岁始天癸至,任督二脉的联通方始闭合。此后,人体脏腑气血主要依赖后天之本的脾胃来化生,肾之元阳元阴主要负责生殖与生命力的推动,至天癸竭,气血衰,经络闭,大限至,生命亦走向尽头......

大家知道:人体督脉总督全身之阳脉,任脉总任全身之阴脉。任脉发于会阴,经体前上行至承浆而终;督脉发于长强,由体后上行,经百会再下行至龈交,最后与任脉会于舌下。但如此一来,任督二脉各自从丹田发出后,至舌下交会,由于两经一阴一阳,又相向逆行,所以是在消耗和抵消着彼此,亦即耗损着元气。反之,倘若能使任督二脉从丹田发出后,再回归到丹田的话,亦就能回补元气,使命门之水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何回补?只能是让任督二脉首尾相连,让任脉逆行,使督脉和任脉的流动,形成一个:会阴-百会-再到会阴的闭合圆环,即所谓的小周天。

在历史上打开任督二脉者,并非传说中的印度静树大师一人,但也绝不像10几年前某西部省份省卫生厅报道的:“某某疗养院在9天内就让41位练功者打通了任督二脉”那般简单。

古人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是讲到一位现代的气功大家恐怕许多人都会知晓,他就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气功家蒋维乔先生。我们来读一段蒋维乔先生当年的自述:
图片
(蒋维乔先生1873-1958
“我自幼多病,身体消瘦骨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种种征象,不一而足。偶然出门,走不到半里路,就脚软乏力,不能举步。到十五六岁时候病象更多,怔忡、心悸、潮热往来;记得十七岁的春天,每天午后身体发热,到明天早晨热退,绵延到十八岁的夏天方愈。当疾病厉害时,也常常请医生诊治服药,然一点效验也没有。家中有一部中医书叫“医方集解”的,它的末了一卷,说及痨病不是方药所能治,必须自己静养,可慢慢的转弱为强。书中引用有道家的“小周天”方法,教人下手修养,我乃照样学习,果然有效。然疾病发作时,学习就比较认真,一到病好,又复抛弃,没有恒心去作。到十九岁后,诸病虽然没有离身,比较以前已略显转弱为强的功效。

年二十二岁娶妻以后,自以为身体较健,把静坐功夫完全抛却;又不曾实行节欲,于是旧病复发,加以饮食不节,渐成胃扩张病;食管发炎,胃中嘈杂,常常想吃,食物到口,又吃不进去。到二十七岁的春天,仲兄因患肺疾而死,我也被传染;二十八岁时,得了咳嗽的病,不久就吐血,经过三个月,病势日日增加。

于是下最大决心,屏除一切药物,隔绝妻孥,独自一人,别居静室,谢绝世事,继续行持静坐功夫,规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一小时至二小时。如是将近三个月,每入坐后,小腹渐渐发热,热力一次一次的增加,在小腹中动荡有似沸汤;至五月二十九之夕,小腹中突然震动,这一股热力冲开脊骨末端的尾闾,沿夹脊交感神经而上(中国医经称为督脉)达于后脑,这样连夕震动六次,慢慢停止。计算从三月初五日继续静坐,到这时候为止,不过八十五天,以后每次入坐,热力依此熟路上达于顶,不再震动。我经过这一次震动,身体好像另换了一个,非但种种毛病一朝全愈,而且步履轻健,一举足能走数十里,也不觉疲乏。

从此以后,静坐功夫不再间断,二十九岁时,为生计问题,受聘去当教读先生,才改为每天早晚二次。是年三月二十八日早晨,小腹热力复震动,沿夹脊上升,冲击后脑,连震三天,后脑骨好像豁然而开,这股热力乃盘旋于头顶,以后每次入坐都如是,遵循熟路,也不复震。至是年十月初五日半夜,小腹复震荡,旋于头顶的热力,却由相反方向直从颜面而下(避开口鼻),分为两路,至喉咙复合为一,沿迷走神经循胸部而下入小腹(医经称为任脉)。此后每次入坐,这股热力就从尾闾循背后夹脊上升至顶,再由颜面下降至胸腹,督任循环不已,循行熟路,也不复震。以后,除偶患外症须医疗外,往往终年可不生病。这是预防治疗的实验。”

蒋先生的描述里,可以断定:他的任督二脉已经通了,其间共用时85天,而且他是在“病入膏肓,隔绝妻孥,谢绝世事”的情况之下潜心修炼,方得正果。祖父曾问过蒋先生:修炼这种功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先生曰:入静(境)最难。足见小周天功法,绝非心猿意马之人和虎头蛇尾之辈,轻易修练得了的。
后来蒋先生又先后打通了冲带二脉,运行了大周天,身体益发强健,从一个自幼就患有心脏病、胃病、神经衰弱及重度肺结核病的患者,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最后享年85岁。要知道那还是在中国积弱积贫的50年代末期,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足60岁,如果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如果不是运行了小周天,先生绝不可能有如此高寿。所谓静树大师“打通了鸠尾与后背相通的死穴断脉”之说,纯属虚构之传言,并无理论及实践基础。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任脉和督脉皆起于会阴,通小周天时的路径为何是:会阴-督脉-任脉-再会阴;而不是:会阴-任脉-督脉-再会阴?盖因人体经脉有一个共性,就是:阳经长而阴经短,阳经永远是阴经的推动者。这些都属于经络理论中,较深层次的内容,以后我会陆续介绍。

前面讲的是以气做引导的打通任督二脉之法,亦可称为“柔通”之法。柔通之法所需时间比较长,对练功者的定力要求亦比较高,因为须有不同呼吸方法做辅助,所以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那有没有捷径可循?我下面就介绍另一种强通之法给大家,这种功法不需要呼吸特意配合,只要动作到位,持之以恒,就有收效。只要把身体上的一个部位松开,就能达到强通任督二脉的效果,这个部位就是人的腰部的命门穴。怎么松腰呢?你只需作一个动作即可,这就是贴墙功。

贴墙功,也叫蹲墙功,原来是内家拳用来松腰的秘法,后来由养生学者庞明先生传出。蹲墙是一个动作简单而又效果显著的方法,经过练习者亲身的体验,贴墙功主要有以下几大功效:

有助于松腰,因此可以作为内家拳的基本功。可以强肾,是一种健身养生的良法。能够强化人体混元气的升降开合,是纠正体内气机偏差的有效方法。 用于现代人伏案、手机、电脑一族颈椎腰椎疾病。

有利于补充男性阳气,辅助治疗癃淋(中医病症名,西医中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可以得到很好调理。改善肾虚、体弱、失眠、多梦等症。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半身不遂。除此之外,对于预防感冒、肠胃系统疾病,提高眼睛视力、防止心脑血管
疾病、减肥等效果也十分明显

动作要领:人面对一堵墙或者一扇门站立,鼻尖触墙,脚尖也触墙。鼻尖贴墙慢慢下蹲,直到双腿彻底弯曲,完全下蹲,双臂抱住下蹲的双腿。鼻尖依旧贴墙,身体缓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重复第一次下蹲的动作。

注意事项:此法看似简单,但刚开始有难度,主要是肾气不足之人无力蹲稳,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后倾斜倒地。所以刚开始练时必须将脚尖稍稍后移,具体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稳定即可,然后缓慢下蹲、起立。做功时一定要专注于脊椎的直立和身体平衡,否则一不留神就会向后倒。下蹲、起立的次数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但每次起码应有九次以上,然后以九为单位逐渐加大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
图片

为什贴墙功有如此效果?

因为这种功法可以锻炼到神经中枢、可打通任督二脉。过去有人把这个功法称为反序运动。像平常的跑步,慢走、做操,这都属于正常运动,像往后倒着走,这叫反序运动。练什么都不如练神经中枢,也就是这个脊椎、任督二脉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太难练了,我们平时做正常的运动,比如慢走、做操、跑步的时候,这个脊椎都是直的,练不到这里。这种蹲墙功其实主要就是打通神经系统、打通任督二脉的。
图片
(任脉为阴)

图片
(督脉为阳)

打通督脉和命门穴


命门穴就在人体的后背,跟肚脐相对应就是在腰眼那块。中医里,后背为阳,为督脉,所以又称为阳气之海,阳气决定长生,阳气旺盛百病不侵,打通命门就是调阳气,就像肾那块就像一团火。肾主髓,髓主脑,脑主元神,脑是高级的神经中枢,督脉畅通充实就百病不得。

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就是对命门穴这一块经常锻炼


蹲墙的时候,腰幅度大,这个幅度最好能达到两个手握着拳头能够着地蹲下去,但这个幅度就非常大,一开始你够不到不要紧,慢慢锻炼循序渐进。 
而像其他的功法锻炼四肢,就远不如锻炼神经中枢,因为脊椎每节之间都是大穴。脊椎正中线旁开一点五寸、二点五寸的地方也都是大穴,五脏六腑有病都和这些大穴相通相联系。人有病的时候这些穴位就开始长结节,最终把这些穴道给瘀堵住了。那么我们通习过练蹲墙功,会让脊柱的每节脊椎都动起来,这样生成的结节就渐次被打开,结节一开瘀堵也就开了,督脉就通了,于是你所有的疾病就好了。

贴墙功看上去很简单简但其实却最难做,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说明你的身体健康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习练强通功法需要慢功夫,要持之以恒。急不得,也等不得!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就转发给更多的朋友,功德无量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
请勿试针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