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 | 亚历山大在巴比伦与美索不达米亚的希腊化:塞琉古和帕提亚艺术(1)

 Michael430 2024-06-24 发布于中国香港

本文共11张图,约3200字
续上篇巴比伦天象日记记载了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1年10月12日抵达巴比伦的盛况。这位新统治者的到来紧随9月20日的全月食之后,被视为旧统治结束和新纪元开始的预兆。巴比伦人民热烈欢迎他,道路两旁铺满鲜花,银制香炉和供品坛林立,展示了他作为新王的尊贵地位。亚历山大入住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宫殿,并在此设立新DÌ国宫廷。

Image

查尔斯·勒·布伦,《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巴比伦》,1665年。油画布面,4.5米 x 7.07米。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的胜利故事后来成为西方艺术的一个主题。在这幅为法国路易十四创作的17世纪画作中,亚历山大的胜利与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辉煌被相提并论。

亚历山大的征服和希腊化政策开启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变革。在他的统治及随后的塞琉古王朝期间,艺术和建筑进入了一个创新阶段。这一时期,传统巴比伦艺术流派与希腊雕塑风格和技术的融合,产生了独特的希腊-巴比伦艺术形式。这些作品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帕提亚时代艺术,还在中世纪东西方艺术中留下了痕迹。

Image

亚历山大大帝肖像,来自土耳其的珀加蒙。公元前2世纪。大理石材质,高42厘米

Image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的希腊主义
亚历山大和塞琉古时期的希腊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331年至141年)推动了艺术和建筑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在巴比伦及古代东地中海和近东的广泛区域。亚历山大大帝特别重视巴比伦,并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国的核心城市,包括翻新马尔杜克的圣所埃萨吉拉等重要建筑项目。这一时期,巴比伦城见证了希腊剧院这一全新建筑类型的建立,用于专门的戏剧表演,标志着希腊文化在当地的深入影响。

Image

拥有半圆形坐席相邻体育馆带柱廊的剧院,位于伊拉克的巴比伦,约公元前330-323年,并有公元前2世纪的增建部分。

此外,希腊工匠和艺术家为美索不达米亚带来了石雕新风格,与当地传统互动,显著提升了当地的艺术和技术水平。希腊文化的涌入不仅改变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视觉艺术风格,还促进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这种融合在希腊-巴比伦艺术品中尤为明显,如卢浮宫博物馆的伊什塔尔雕像,其融合了希腊雕塑的自然主义风格与巴比伦的装饰特色,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存。

这尊于1862年在墓中发现的伊什塔尔雕像,展现了希腊与巴比伦艺术的完美结合。它采用雪花石膏雕刻,突出了希腊雕塑的自然主义风格,特别是对女性身体曲线的理想化描绘,如圆润的臀部和大腿以及收紧的腰部。然而,雕像也融入了巴比伦特色,如眼睛和肚脐镶嵌的红宝石、金头饰以及双重作用的金冠,既体现了角状女神的传统形象,又可能象征着月亮。其手臂设计尤为独特,可活动的前臂通过细金线与上臂相连,左手弯曲张开,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交换。雕像上残留的深色油漆和金饰痕迹,以及精美的金耳环、金球和项圈项链,均展现了其精致的工艺和华丽的风格。通过对红宝石来源的分析,还能窥见当时长途贸易的繁荣,这些珍贵的材料可能来自东南亚的缅甸或斯里兰卡。

Image

伊什塔尔女神雕像,来自伊拉克的巴比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雪花石膏、红宝石和黄金,高24.8厘米。

在巴比伦和其他地方发现的luo体女性雕像,采用雪花石膏或大理石雕刻,手臂可动,是古希腊艺术风格与中东文化交融的见证。在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期间,女性形象的塑造发生了变化,当时引入了希腊风格。希腊艺术家并不总是描绘女性解剖学的细节,而美索不达米亚传统则明确地这样做。巴比伦雕塑家使用镶嵌物和绘画来强调这些特征,并与希腊的自然主义造型相结合。

Image

luo体女性站像,来自伊拉克的巴比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雪花石膏、金、玻璃和陶土,高21.5厘米。

其中一个保存状态较差的雕像位于柏林,其眼睛和肚脐部位被挖空,可能是为了镶嵌现已缺失的红宝石或其他宝石。雕像体态优美,希腊式圆形建模的右腿微弯,赋予雕像动感。左臂弯曲,手掌张开,右臂自然下垂,双臂均通过金别针与身体相连。她的发型由黑色沥青石制成,与雪花石膏头部完美结合。她可能代表了女神伊什塔尔的侍从或女祭司,伊什塔尔在巴比伦的崇拜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希腊的阿佛洛狄忒和帕提亚的阿娜希达等女神有深厚的联系。

Image

手臂可动且佩戴头饰的女性,来源不详,可能来自伊拉克的巴比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雪花石膏和沥青,高19厘米

在塞琉古和帕提亚的文化背景下,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希腊-巴比伦luo体女性躺卧形象。这类形象通常完全luo体或下半身用布覆盖,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来自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这位女性左侧躺卧,用左臂支撑上半身,右臂自然垂下。她的身体形态丰满圆润,这在希腊艺术中较为罕见,但身体部分被油漆强调。她佩戴着红黑相间的项链,穿着红色凉鞋,腹部和肚脐的褶皱线条以深粉色颜料描绘。尽管这些躺卧女性的姿态和自然主义造型受到希腊雕塑传统的影响,但她们身上添加的装饰元素则更贴近巴比伦的艺术风格。这些躺卧或站立的形象被制作成陶土小雕像,可以用不同材料制成,用作供奉或葬礼礼物。从塞琉古时代到帕提亚时代,这些雕像一直受到欢迎,政治变革对巴比伦人民的视觉文化影响似乎不大。

Image

躺卧的luo体女性,来自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帕提亚时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大理石材质,镶嵌眼睛,石膏和颜料,尺寸为31 x 15 厘米。躺卧的luo体女性,来自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陶土材质,尺寸为8.6 x 11.4 厘米。
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

亚历山大去世后,塞琉古一世尼卡托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国王,开创了塞琉古国,是希腊化国分裂后最大的部分。塞琉古一世建立了新城市塞琉西亚,其布局揭示了希腊影响与巴比伦特色的融合。考古发掘揭示了塞琉西亚的广阔范围,位于现代巴格达以南和巴比伦东北,是一个庞大的城市群。其城市设计采用希波达米安方法,即直角交叉的格子布局,展现了希腊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融合。塞琉西亚的城市档案揭示了丰富的行政和民间信息,通过粘土封泥或印章得以保存。这些印章上刻有希腊铭文和图像,展现了希腊化时代与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交融。

Image

塞琉古一世头像,罗马复制品,产自叙利亚,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大理石材质,高24 厘米。

在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尽管大理石、石灰石或青铜作品不常见,但发现了大量小陶土雕像,它们是美索不达米亚塞琉古文化融合希腊与本土艺术的体现。这些雕像不仅代表了民间可接触的艺术形式,还展示了艺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利用当地优质粘土资源和希腊技术,如双模具制作法,这些雕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有着悠久的生产传统。发掘中发现了三个陶土作坊,结合了巴比伦尼亚古老技术与希腊新技术。雕像涵盖希腊、希腊-巴比伦和巴比伦三种风格,其中躺卧luo体女性形象尤其突出,作为坟墓礼物可能与葬礼仪式相关。这些形象虽源于希腊风格,但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接受程度远超希腊本土,形成了独特的希腊-巴比伦风格。同时,传统的巴比伦陶土作品如站立的luo体也继续生产。

Image

塞琉古陶土像,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年轻女孩,高12.4厘米。披斗篷的女性形象,高15.7厘米。
这个来自帕提亚时期的坐着的luo体男性躯干是采用双模具制成的空心小雕像,手臂似乎为独立制作。该躯干展示了男性身体的自然形态,从四分之三的视角展现,右臂抬起,肌肉线条清晰,特别强调了腹部区域。这个小雕像与梵蒂冈博物馆中著名的贝尔维德尔躯干相呼应,后者是希腊雕塑家阿波罗尼奥斯的罗马复制品,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的艺术家影响深远。

Image

luo体男性躯干,来自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陶土材质,高12.1厘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