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足内踝 III 度烫伤伴感染,这种低温烫伤如何处理?

 周磊_ECHO 2024-06-24 发布于北京
低温烫伤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发现时通常已经出现损伤,多表现为皮肤红肿、水泡、发白,感到痛时损伤已达真皮深层、皮下深部组织。烫伤部位看似面积小,但实际上,严重者可出现肌肤深部组织损伤,处理不当易引起感染。
本文将分享一例 III 度低温烫伤的处理经过,提醒大家加强防范,避免烫伤的发生,一旦发生务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01

案例分享

基本情况:患者,男性,63 岁。因「颈椎病术后 4 年余,双下肢发冷 1 年余」于 2023-03-22 入院。患者于十天前在使用热水袋时发生烫伤,当时在左足内踝部位有一大水疱,家属用针扎破后,局部用了「头孢粉」外涂,外用纱布包扎,后结痂。
临床诊断:左足踝 III 度烫伤伴感染;双下肢周围神经病;腰椎间盘突出
入院评估:左足部皮肤发凉,局部皮肤发红,皮温高,烫伤处皮肤已结痂发黑。左足烫伤局部间歇性刺痛,NRS 评分 3 分。
图片

伤口治疗过程
  • 2023-03-22 首次评估及处理

伤口部位:左足内踝部。

伤口大小:3 cmx3 cm

组织类型:25% 黑色坏死组织。

渗出液:低量。

气味:无气味。

伤口边缘评估:边缘红肿不规则。

伤口周围皮肤:皮温高,有红肿伴疼痛。

伤口愈合影响因素: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致循环差。

图片

伤口局部处理:

皮肤准备: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清洗-皮肤待干;

图片

敷料选择:局部涂上清创胶,外用拜尔坦泡沫敷料固定。

图片
  • 2023-03-23 第 2 次评估及处理

评估:结痂部分未见明显溶解。

图片

伤口局部处理:                                    
局部皮肤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手术刀片轻刮黑痂,再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清洗;
结痂处涂上清创胶,内层放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外层用泡沫敷料固定。
图片

  • 2023-03-24 第 3 次评估及换药

评估:结痂部分已溶解,黑色坏死组织面积较前缩小,有少量褐色粘稠渗液,无明显气味。

图片

伤口局部处理:同第 2 次。
图片

  • 2023-03-25 第 4 次评估及处理

伤口部位:左侧踝部。

伤口尺寸:3 cmx3 cm

组织类型:25% 黄色腐肉,75% 红色肉芽组织。

渗出液:中量,混浊、稀薄。

气味:无明显气味。

伤口边缘:浸渍,边缘不规则。

伤口周围皮肤:皮温正常,红肿消退。

图片

伤口局部处理:
创面清洁后,内层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外层用泡沫敷料固定。
图片
  • 2023-03-27 第 5 次评估及换药

评估:伤口黄色腐肉同前,伤口边缘浸渍,渗液少量,无明显气味。
图片

局部处理:伤口清洁后,用刀片轻刮黄色腐肉,按上述方法选择敷料固定伤口。
图片
患者于 2023-03-30、2023-04-06、2023-04-10 分别换药 3 次,局部红肿消退,按上述方法消毒皮肤后,内层未再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外层继续用泡沫敷料固定。
下图为第 8 次换药时的伤口局部情况。
图片

一周后患者反馈伤口已愈合,未再来院换药。
案例小结
本案例伤口为足踝 III 度烫伤伴有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
治疗目的:清除坏死组织,消除炎症,促进创面愈合。
治疗方法:根据自溶性清创和湿性愈合原理,采用新型敷料进行创面治疗。治疗初期:创面结痂坏死,使用清创胶使创面局部软化,促使创面自溶性清创,同时结合机械清创,并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预防感染,管理渗液。治疗后期: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预防感染,管理渗液,促进创面愈合。
图片

效果评价
:创面愈合。
02

低温烫伤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烫伤是指热液、蒸汽等所导致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一般与其他热力造成的伤害统称为烧伤。
烫伤特点:一般认为,造成人体正常皮肤烧伤的温度阈值为 45℃,热源的温度、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同烫伤的发生和烫伤程度呈正相关。如皮肤温度保持于 44℃,约需 6 小时可引起表皮基底层细胞不可逆的病变,如果温度升高至 70℃ 及以上,则 1 小时即可引起贯穿表皮全层的坏死。低温烫伤虽然热源温度较低,但是局部皮肤与热源存在一个长时间的、持续的接触过程,在局部形成了「热蓄积」,从而导致了烫伤的发生。
图片
图片说明:热水袋烫伤伤口
烫伤原因:低温烫伤主要发生在冬季,较多使用取暖用品如热水袋、暖宝宝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取暖用品。但也有发生在其他季节的患者,其接触热源的目的不在于取暖,比如军训时炙热的地面引起的低温烫伤、睡眠时压迫充电中的手机引起的低温烫伤、金属打火机放在裤袋里引起的低热烫伤、手剥栗子引起的低热烫伤(见下图)等。由于热源的多样性,在询问病史时,需要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伤口部位、形态,做出明确的诊断。
图片
图片说明:手剥栗子引起的低热烫伤。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2,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03

烫伤程度的判断

既往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现阶段更倾向于四度五分法:
图片

04

低温烫伤的紧急处理

轻度的低温烫伤一般只损及表皮角质层,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肿胀、疼痛,此时最简单直接的处理方法就是冷疗:用流水冲洗或者冰袋、冷毛巾湿敷至疼痛减轻、 潮红退去为止。
一旦发现表皮出现水泡或者破溃甚至变黑,就证明组织损伤已经超过表皮角质层, 达到皮下组织。由于低温烫伤很难界定损伤的深度,对于没有医学常识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前往医院就诊,切忌自行挑破水泡,或者涂牙膏、头孢粉之类的自行处理伤口而造成伤口感染。在前往医院过程中,可先用清洁的毛巾、纱布等保护局部,避免伤口受到污染。
特别声明 | 以上内容仅供专业医疗卫生人士学习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