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首个白辣椒杂交种,连续8年获主推,亩产值3万元以上!

 风声之家 2024-06-24 发布于江苏

原文地址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_lzn0bx5lJwWH7nMsEeFg 

​国内首个白辣椒杂交种,连续8年获主推,亩产值3万元以上!

点击关注→ 长江蔬菜 2024-06-24 06:30 湖北 5人听过

-广告-

国内首个白辣椒杂交种

连续8年被评选为辣椒主导品种

累计推广14万余

亩总产值达15.4亿元

“辣椒仙子”带动千万农户增收

走进衢州市农林科学院东湖科研示范基地,200多亩的大棚内辣椒、茄子、丝瓜等各类瓜果幼苗整齐划一,绿意盎然。大棚的“女主人”,衢州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所长、九三学社社员刘慧琴正穿着蓝大褂,仔细检查每株幼苗的长势。

其中就有让她引以为豪的“衢椒1号”——连续8年被浙江省农业厅推选为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自推广后迅速占领了衢州的白辣椒市场,还被推广到福建、广东一带,惠及千万农户。

通过春季促早设施栽培的白辣椒,批发价可达16元/公斤。

刘慧琴和团队培育出的白辣椒。

这一切,源于田间地头的一次寒暄。

2006年,刘慧琴了解到当地特色辣椒品种“龙游白辣椒”,这种辣椒辣味足、口感好、受欢迎,市场价格高,是周边百姓的心头好。但因农户长期自行留种,当时的“龙游白辣椒”品种混杂,严重退化,种植每况愈下,产量不高、卖相不好,种的人越来越少。农民倒“苦水”,言者无心,刘慧琴却听进去了。

能不能锁定赛道,聚焦白辣椒品种?

一钻研,刘慧琴惊喜地发现,这是片新天地。龙游白辣椒果肉白色,属多基因控制隐性遗传,导致白辣椒品种资源极其匮乏,一些土种早已退化,提纯复壮需要时间,研究难度不小。

为收集土种,刘慧琴跑遍了几个吃辣的主要省份。近至浙江衢州、丽水等地,远至江西、安徽、广西、海南等省,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辣椒品种,刘慧琴就会前往引种,或委托朋友、同行将种子寄来。即便如此,可利用的白辣椒品种资源还是少,刚开始选育时还不到10个。后来,通过自交、杂交、回交、诱变等技术手段,刘慧琴进行了白辣椒种质资源创新,使品种资源扩大到40多个。

“育种是个笨活,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2009年,在30多个杂交组合中,刘慧琴发现有几个杂交组合不仅果型、颜色和稳定性好,产量也高。她兴奋地邀请有多年辣椒种植经验的老菜农梅春狗,让他凭经验选出最好的白辣椒杂交组合。

梅春狗看上的辣椒杂交组合与刘慧琴选出的不谋而合,她当场和这位老菜农约定,第二年免费提供辣椒品种,放在他的菜地里试种。翌年3月,梅春狗菜地里的白辣椒长势喜人,比普通辣椒品种提早一个月上市。

经过一系列研究,产量高、上市早的白辣椒新品种“衢椒1号”由此诞生,通过浙江省级专家审定后在市场上推广,迅速取代原来的“黄皮尖椒”。刘慧琴主持的辣椒育种项目,因此获得“浙江省农业厅技术进步一等奖”和“衢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衢椒1号

国内首个白辣椒杂交种,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获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

主要表现为早熟、耐低温弱光、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商品性好等特点,赏食兼用型,既适合大棚种植,也适合庭院、阳台种植。中辣,脆嫩,维生素C含量77.2毫克/百克,氨基酸总量0.82%,平均亩产约2400千克。自2017年连续8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选为浙江省辣椒主导品种,累计推广14万余亩,总产值达15.4亿元。

图片来源: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院

52岁的农场主吴金山种地30多年,干得一手好农活,上半年种15亩辣椒,下半年再种七八亩,光靠“衢椒1号”,就能年赚20多万元。“种子好不好,就看市场俏不俏,像这白辣椒,亩均效益最高时有3万多元,确实好。”

图片来源: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院

刘慧琴儿子魏昊翔在作文《妈妈与辣椒》中如是写道:“今年有一个叔叔买了'衢椒1号’辣椒种子,种了6亩大棚辣椒,一亩地就卖了1.5万元。虽然妈妈的工资远不如'衢椒1号’给农民带来的收益那么多,但是妈妈觉得很有成就感。”

“衢椒1号”一炮打响,“辣椒仙子”的辣椒新品种研发之路仍未止步。

并非所有种子,都会结出理想的果实。一个成功品种的背后,是无数次尝试和总结,如刘慧琴所说,“几千株辣椒苗里,只有几株是好的,没点耐心根本不行。”

评判一个辣椒品种好不好,标准有很多:辣度、鲜度、光泽度……但论口味,也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免不了刘慧琴亲自上阵做“小白鼠”。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辣椒仙子“尝百椒”。回想起早年一把一把地“试吃”生辣椒,她难为情地笑了出来。2008年夏天,接连好几天,刘慧琴在大棚里工作时,老是有股饥饿感侵袭而来。起初她以为只是因为干活太辛苦,直到有一天胃部疼痛难耐,就医时发现胃部已经多处溃疡出血。

后来,刘慧琴又研发出产量高、品质佳、味辣鲜美的“玉龙椒”,已在杭州建德、金华兰溪等浙中地区推广。

玉龙椒

2013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主要表现为味道鲜、辣味浓,连续坐果能力强,丰产性好。维生素C含量81.9毫克/百克,氨基酸含量1.04%,平均亩产约2600公斤,抗逆性、抗高温性强,适宜浙江省及周边省份食辣地区作早春和秋延后栽培。

图片来源: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院

如今,刘慧琴主持育成的衢椒系列品种,既是衢州蔬菜界响当当的“骄傲品种”,也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担当品种”。

尤其是白辣椒系列新品种,在浙江、江西和广东等地广泛种植,在同类品种市场占有率超90%,成为国内白辣椒主栽品种,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40万亩,新增社会效益4.2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衢椒被衢州当地老百姓称为“衢骄”。

衢椒5号

早熟,连续坐果性好,植株生长势较强,果实羊角形,青熟果黄白色,光泽度好,老熟果红色,果长约21厘米,果肩宽约2.2厘米,单果质量24克左右,亩产量2500千克左右。维生素C含量52.0毫克/百克,氨基酸含量0.80%。

图片来源: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白辣椒一枝独秀,近几年,当地的白丝瓜、白苦瓜等一系列土著品种轮番登场,成就了一道别样风景。

亩产值3万元,秋延后辣椒开种!

最近,刘慧琴和她的团队还在忙着照料一批从太空返回的航空种子,通过基因对比和数据分析,他们就可以测定太空环境对种子的影响。

她心爱的种子,飞上了太空,而大棚里的她,始终脚踏实地,“我喜欢和淳朴的农业、农民打交道,当看到研发出的辣椒品种让老百姓赚到钱,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服务农户带来的成就感,还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催生出了刘慧琴和她的团队越来越多的“小目标”。白辣椒是特色品种,目前的白辣椒系列每年11月、7月播种,4月、9月结果,已经实现一年四季周年供应。

其中,秋延后辣椒在7-8月份播种,运用保温、加温措施,促使辣椒在春节前后上市,填补了辣椒淡季供应的空白,经济效益高,收益可达3万元/亩以上,并且延后栽培的辣椒采收次数减少,可节省采摘人工成本。

图片来源: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院

为此,衢州市农林科学院开展了秋延后辣椒栽培试验,提出科学的栽培技术。

秋延后辣椒栽培横跨秋、冬、春3个季节,冬季温度低湿度大,容易发生低温坐果难、果实膨大速度慢、发病重等问题。品种选择要遵循4个“要”:长势要强、果形要尽可能大、低温坐果能力要强、抗病性要强。应选择适合秋延后栽培的辣椒品种,如35-522、衢椒5号、久比9号等。

图片来源: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院

另外,种植管理要下足功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01

播期选择

原则上要使辣椒在春节前后进入盛果期(结4档果以上),一般留青椒品种8月上中旬左右播种,9月上中旬左右定植,采摘时间从11月上旬持续到次年2月;留红椒品种7月上中旬左右播种,8月上中旬左右定植,采摘时间从11月中旬持续到次年2月。

02

温度管理

定植时温度较高,主要是要防止高温造成幼苗萎蔫,在11点到14点时可用遮阳网覆盖,降低棚内温度。11月中下旬,气温逐渐降低,辣椒在10℃以下果实不能膨大,5℃以下植株生长停滞。可搭建双棚,沟内填充秸秆、有机肥等进行保温,低于0℃时使用电加温机或柴油加温机进行增温。

03

湿度管理

冬季棚内湿度过大时,需通风排湿,放风口要大,时间不可长,以减少病菌数量。

04

病虫害防治

早期生长温度高,重点要防治白粉虱、蓟马、病毒病。白粉虱、蓟马可用艾绿氏、呋虫胺、螺虫乙酯、联苯菊酯防治;病毒病可用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防治。

后期易出现低温高湿环境,重点防治疫病、灰霉病。灰霉病重在预防,长期低温阴雨天气过后的晴天,可拉高棚内温度30℃以上2-3小时,杀灭病菌。湿度大时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灰霉病药剂可采用唑醚·啶酰菌、腐霉利、异菌脲等;疫病药剂可采用唑醚·氟酰胺(健达)、银法利等。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新闻网、农民日报、浙江日报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