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

 zhangshoug 2024-06-24 发布于浙江

 云修行 2024-06-24 09:36 山东    土豆微信         

图片

图片

道医课堂

道医课堂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医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古之道医者,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公众号

又到了啤酒、烤串、小龙虾齐上阵的季节,丰富的美食,幸福了您的味蕾,却在不知不觉中苦了您的脾胃,也将湿热之邪带进了您的身体。

夏日炎炎,不仅阳光热情似火,湿热也悄然成为侵袭人体的隐形杀手,高发的湿热不但令人感到浑身不适,更是各类皮肤问题的罪魁祸首。

从脸颊上那些让人烦恼的痘痘、到夏季频发的湿疹,这些表现无不提醒我们夏季已经成为湿热侵袭的高风险期。

如何在这个季节保持清爽与健康,就成了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让我们揭开湿热的真面目,找到预防和缓解这些夏日困扰的有效途径。

一、暑湿也分寒热,你会判断吗

夏天室外高温、高湿,身体内环境就容易出现湿热的状况,尤其是再过食甜的、厚腻的肉蛋奶、或者辛辣刺激重口味耗津液的食物,会给脾胃增加比较重的负担。

身体里垃圾越多,气血运行越不通畅的地方,就越会有郁热,产生湿热。夏天湿热的状况会比其他季节更突出。

什么是“湿热”呢?湿热湿热,无非就是“湿加上热”,热与寒相对,出现在皮肤上面的,以色红,皮痒,流脓,肿起之处皮薄光亮为主的皮肤问题。

而湿气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它既可以通过久居湿地而被侵袭,也可以因为自己脾胃受损而“运化失常”,而致“湿从中生”。

长夏季节,本就暑热之气过盛,暑必夹湿,此时若您再贪凉饮冷,过食一些损伤脾胃之物,就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暑湿就趁机在您的身体里种了草,扎了根,久久不易祛除。

但不同的人,在受到暑湿时的反应是不同的。最简单的,可以按照寒湿和湿热来区分一下。

1. 寒湿表现

寒湿最明显的表现,是一种气血运行缓慢的感觉:

01. 困,懒得动,睡起来人也不太清醒,头昏脑涨的,感觉头上像蒙了一层湿布。

02. 食欲不好,吃啥也不香,甚至不想吃,也不太想喝水。

03. 胃胀,肚子胀,你感觉肚子和胃的运转好像都“停”下来了,摸上去胃和肚子还有点凉。

04. 稍微吃点凉的,可能就会拉肚子,或者上吐下泻,大便经常是黏的,稀的,不太成形。

这时候你再一看舌苔,舌头颜色淡淡的,不红,舌苔白的,上面泛着一层水光,那你就是寒湿没跑了。

2. 湿热表现

湿热最明显的是一种,身体垃圾(湿浊)很多的感觉:

01. 比如你大便可能很臭,汗也多,也有汗臭。

02. 皮肤也不太通透,出油,黏,毛孔也粗,头发也容易油。

03. 小便颜色黄,味道重,大便可能颜色深,特别臭,有些人肛门还有灼热感。

04. 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所以也会有头晕、昏沉闷重的,头脑不清醒的感觉。

05. 湿热也会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泛酸等状况,因为中焦脾胃的负担太重,运化不动了。

06. 该降的降不下去,所以嘴巴会有不一样的味道,比如口苦,比如口中黏腻,嘴巴还会觉得干。

07. 还会有一些发热的表现,比如有额头发热的感觉,午后更明显,而且这种发热不会随着出汗减轻。

再看一下舌苔,舌质偏红,舌苔黄厚腻,这就是热湿。

那些悄悄爬上脸颊的“痘痘”,那些发于夏季的“湿疹”,湿热下注引起的“阴道瘙痒”,过食辛辣后的“肛周不适”……这些问题的元凶都是湿热内蕴。

二、湿热的你,看过来

图片

今天给大家介绍古方+食疗+穴位,强健脾胃,运化湿邪之气,不给湿邪可乘之机。

1. 身体湿热,三仁汤最拿手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三仁汤为临床著名的祛湿剂,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三仁共为君药,协同祛除三焦湿邪,方中半夏、苍术为臣,助豆蔻仁以健脾燥湿,畅运中焦,淡竹叶、通草、茯苓为臣,协助薏苡仁渗利湿热,疏通下焦。以三焦并治,“宣上”、“畅中”、“渗下”,针对湿热之邪所在部位而设,而且清热与祛湿必须兼顾,湿祛则热孤,热清则湿化。

本方药性平和,无温燥辛散太过之弊,而且使气畅湿行,湿祛热清,三焦通畅,诸证自除。

图片

2. 冬瓜加一物,湿毒除净,阳气才能好补进

冬瓜这个宝藏菜这时候可不能缺席,冬瓜肉,冬瓜皮、冬瓜瓤乃至冬瓜籽都是健脾祛湿的佳品,像在广东,冬瓜茶一到夏天几乎是人手一瓶。

祛湿气、补脾气、消暑气,样样拿手。

用冬瓜做祛湿汤时,加薏米最好,利尿除湿,本身是湿热体质的就用生薏米,寒湿体质以及孩子喝,就用炒熟的薏米。

冬瓜薏米汤制作方法简单,先将水煮开,加入薏米,沸腾后再加入冬瓜煮熟。朋友们还可以加些猪骨,性平滋阴,效果更好。

最后教大家一个小诀窍:去皮的时候不削皮而是用刀轻刮绿色表皮,可保留大量的营养价值,增加祛湿健脾功效,这也是为什么在广东海南等沿海湿热地区,人们煲冬瓜汤从不去皮的原因。

图片

3. 湿排毒好帮手“承山穴”

为什么偏偏是承山穴呢?中医说它的效果堪比薏米红豆粥,承山穴是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而膀胱经就是主人体的一身之阳气。

它一方面是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有些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热,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散逸。

承山穴按上去会非常的酸痛,如果手法重了,人会受不了,所以揉按承山的时候,我们开头只能轻轻地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慢慢地加重手法,坚持每天按揉三次,每次按揉2-3分钟即可。

夏季是湿热的高发期,也是养生的关键时刻,通过对湿热的有效防控以及合理的饮食调理,我们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皮肤问题的困扰,更能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

今天的干货知识就分享完啦,在这个热情如火的季节里,让我们用中医的智慧和食疗的力量,保持身心的清爽与和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