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学加拿大一年,我有什么经历、变化、收获?

 雨雨的一隅之地 2024-06-24 发布于贵州

我在2023年8月底登陆加拿大,2024年5月放假回国,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所“大专”读了两个学期之后,我有什么变化和收获呢?

#所见所闻

这其实也是我在北京见朋友的时候比较常被问的一个问题,不过这也很难回答,如果想要一言以蔽之,那可以说“亲眼见到了很多的不同”。
听闻他言和亲眼目睹、感受是不一样的,类似于什么呢?比如看演唱会,我在网络上当然看过,但北京的朋友锁子和我讲,看现场演唱会的感受与网络看到的完全不同;比如看球赛,加拿大的朋友J和我说,现场看球和网络看球有很大的区别。我以前不太理解,但后来见识到了一些东西后,渐渐能理解她所讲的这种感受的区别,比如我去泰国Hua Hin看一个Cave,去之前看图片觉得很一般,但当我身临其境的时候,完全被头顶照射下来的太阳光与被照射的“神坛”给震慑到了!
来到加拿大之后也是会有类似的感觉,我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有各种肤色的人,而到了之后和各个种族、国家的人在路上对视、在一起上课、在课上一起讨论、在课下小组合作则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我知道台湾讲的话和大陆说的是基本一样的,但当我和他们成为朋友之后,经常听他们聊天、讨论问题、甚至是“骂人”同样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我知道自己的英语不够好,但当我真的听课、听同学发言、电话沟通、购物、办事的时候,那种因为蹩脚的英语而产生的抠脚趾的尴尬是以前的我想象不到的。

另外我也切切实实看到和感受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加拿大和中国的区别。

1. 比如加拿大的办公人员,他们在服务客人的时候大多数会是微笑的,专业的,友好的;
2. 比如在加拿大开车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遵守规则,车几乎100%是让人的;
3. 比如他们的地铁口并没有安检,当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在你面前扫来扫去的人或让你喝一口水来检测水的人;
4. 比如他们的地铁可以上自行车、狗狗
5. 比如他们的残疾人通道很普遍,也很人性化,甚至还有专门为残疾人准备的轮椅公交车
6. 比如他们的工作效率确实很慢,基本以周为工作单位
7. 比如他们也确实会有歧视黑人的情况出现
8. 比如他们的大麻是合法的
9. 比如他们的同性恋婚姻是合法的
10. 比如他们一直在重视弱势群体的权益,比如LGBTQ2S+,比如女性,比如原住民等

也正是见到了、感受到了这些和国内的区别,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加拿大,有去媚的部分,也有非常敬佩的部分。
加拿大人还有一点是让我很欣赏的,就是他们的那种松弛感,这可能是大部分亚洲人很难学会的,比如周末或晚上他们会去球场看棒球、去公园散步发呆、去咖啡厅坐一上午、去酒吧放松聊天、躺在躺椅上晒太阳、在公园遛狗等等等等,这种放松的感觉至少是我很难学会的,我不太会放松、不太会去主动逛有趣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我就是一个挺无趣的人,不过有时候我也会接受我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地开始不介意自己经常逛亚洲超市、吃中餐,起初我可能会希望自己尽量融入西方人的生活,但渐渐觉得,哪一种生活都无可厚非,如果我想吃过桥米线就去吃,如果我想吃牛排意面就尝试着做,J递给我的法棍+奶酪开始让我觉得味同嚼蜡,后来慢慢也品出了面香和奶香的完美组合。

#所学所感

惭愧地讲,即便我有80+的GPA,但我还是感觉大脑似乎没有记住什么知识,而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好几位老师对青少年心理领域的热爱和好几个同学本身的经历以及他们最后对该专业的选择,正是因为他们很多人曾经受到过帮助,所以他们也愿意投身这个领域,去帮助更多孩子,当然这种愿望的美好和现实生活中对作业的厌烦是同时存在的。
除了大多数高中毕业来这里读“大专”的同学以外,还有不少是工作多年,甚至有家庭和孩子的人来读书,尤其是开展华人学生会之后,我结识的大多数都是工作很多年的,有好几个在上海那边工作,港台的小伙伴也不少。

#YM

基本所有朋友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要YM嘛?如果有希望的话,我可能会尝试申请PR,但我并没有做什么规划,不常做规划的我确实也因此而经常吃亏,不过我并没有想清楚,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我有三年的学业+三年的工签,3-6年的加拿大学习+生活应该可以让我想清楚这个国家是否是我的久居之地,而另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很可能会左右我的规划,比如我是否会在加拿大找到对象,比如我是否会想继续去其他国家深造,比如国内是否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我是否想要“浪迹天涯”到处旅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