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时艾灸为佳?

 xiaosuperman 2024-06-24 发布于广东

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等作用。灸法灸法治疗一般多主张在阳时施灸,并注意日时禁忌。以下就四季、日时阴阳变化的灸法施术规律进行阐述。

中医的时间医学

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就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意在说明正常的生命活动与天时变化相关联;《内经》进一步认为人体在一年四季中的阴阳变动是具有节律性的,人体的气、血、津、液、脉象等,均随天地间阴阳消长、月象之盈亏、四季之递交、二十四节气之变更、日暮昼夜之往来而具有周期性的节律。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疾病的病理变化皆具有一定的影响,故而在治疗疾病时,医者需要考虑当下的季节和时辰。掌握自然之机,投以相对应之治疗,往往能收效显著。

根据四季阴阳变化施灸

四季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其阴阳变化之关键在于二分(春分、秋分)与二至(夏至、冬至)四个节气。盖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春分阳与阴平,秋分阴就阳均。在这阴阳消长转化之关键时节,机体之生物节律性同样亦易失调,易使疾病加重或死亡。

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提出:在每次季节转换之时、机体阴阳也随之变化之际,宜用灸法的温热补益效能使机体“真气坚固,百病不生”,是按时施灸法最好的范例。

例如著名的“冬病夏治”治疗方法,即在夏季治疗阴寒之证,特别是大暑至立秋这一段时间疗效尤佳。借助夏季自然界最充沛的阳气,人体虚阳得大阳之助,再施以灸法则三阳相和,可助正气以驱邪外出,防治在寒冷冬季人体易感、畏寒、流涕、咳嗽、哮喘等疾病。

根据日时阴阳变化施灸

子时,深夜23-1点的时间;午时,每天11-13点的时间;子午为阴阳之始生,也是昼夜之分的标准,人体也随着昼夜阴阳变化而产生人体经脉、气血循行流注盛衰的变化规律。

有关人体生理适应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人体阳气在早晨阳气开始活跃,中午阳气最旺盛,夜晚则阳气内敛,由表入里,人从而进入睡眠状态。

古人早已在《神灸》就有记载有:“天有阴阳,日分昼夜。阳生于子而尽于午,阴生于午而尽于子。人身之阴阳亦与之应,故灸法从阳必取阳旺之时,以正午下火为最善。”由此可知,根据人体昼夜阴阳变化规律,灸法多宜在上午,即取一日阳旺之时施术为善

根据人体气血流注时辰施灸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行次序、有规律的如潮涨落,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变化。

子午流注配合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使人体不断地得到精微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医者根据人体气血流注脏腑经络的日、时开穴规律,即可在本经气血旺盛时辰施行灸疗,以达到最佳疗效。前来就医的患者们,则应该严格遵从医嘱,以达到疗效最大化,早日远离病痛

中医学根据自然界季节气候、日月星辰循环周行的规律,从而预测人体阴阳气血消长规律。在艾灸治疗中,医者应审时度势选择最佳的治疗时间,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学思,刘慧林,付渊博,王少松,陈鹏,李彬.“因时制宜”对针灸临床诊疗思维的指导意义[J].中国针灸, 2021,41(03):331-334.DOI:10.13703/j.0255-2930.20200316-0006.

[2]李永方.“择时选穴针灸法”的命名[J].针灸临床杂志,1993(01):7-8.

[3]李浩然.浅谈中医时间治疗学之贡献[J].广州医药,2001(01):6-7.

[4]府强.中医时间观简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7(03):41-43+40.

[5]陈奇.祖国医学中与时间治疗学相关的认识[J].江西中医药,1983(05):4-7.

[6]刘荩文.子午流注与人体节律[J].辽宁中医杂志, 1987(10):7-9.DOI:10.13192/j.ljtcm.1987.10.9.liujw.003.

【end】

策划:百会
文案:灵道
图源:网络
排版:灵道

点击以下文章认识我们
我们是谁?

更多胃肠关爱日记


IBD隔药饼灸——常用选穴

肠道疑难病,特色艾灸量身定“治”

IBD患者疫情期间如何自“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