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林塘馄饨:再吃一碗,就此别过!

 常熟老李jlr5mr 2024-06-24 发布于江苏

沪剧《陆雅臣卖娘子》里有一段经典的“馄饨赋”:“三月初三正清明,罗家村家家户户裹馄饨……”正宗上海闲话包馄饨不叫包,叫“裹”。正宗上海人春二三月喜欢吃馄饨,因为这个季节的荠菜正当令,传统时代老阿奶田间地头挑一点回来,搭点肉末,花费不多也能尝到新鲜的美味。最近,一则关于馄饨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不过不是关于春二三月的,而是位于江西中路的三林塘馄饨店,因为地块征收,就要和吃客告别了。这些年上海的小店开开关关,似乎多关一家也不过如此。但这家三林塘馄饨吃了很多年,哪怕只是一件衣服、一支笔、一只包,也该盘出包浆、用出感情了,何况是家店呢。媒体报道说营业到20日左右,我想事不宜迟,还是赶过去再吃一碗,和这家开了四十多年的老店说一声再见吧。

图片位于江西中路北京东路的三林塘馄饨店
“百年老店”肯定是胡说八道
开了不少年是真的

图片官方说法:始创于1981年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吃过八十年代的三林塘馄饨店,我第一次吃,也是2000年以后了。不过2000年距今,也有二十几年了。说是“三林塘馄饨”,其实和浦东的三林塘关系不大,只是老板老板娘当初是从三林来市中心创业的。虽然离外滩很近,江西中路也被称为“银行街”,但这一块名为“三和里”的地方,却是老旧的弄堂,街面借个房子,小生意就这样做起来。馄饨有什么诀窍呢?无非是菜肉新鲜份量大,真材实料价廉物美,不愁没有人光顾。电视剧《繁花》里,那些在外滩工作的白领,晚饭、夜宵,可能会去黄河路或是其他什么地方,但午饭要在单位周边解决的。食堂吃腻了,带饭又怕烦,所以这种小店很受欢迎。就这样几十年下来,一款很多人认为“一般”,口味也确实没有什么出奇的馄饨店,就这样开到现在,把隔壁的修车行盘了下来,靠口碑做成了传奇。

图片店里的伙计都工作多年
这位大姐的上海话有点口音
但遣词造句相当流利

图片大馄饨、小馄饨、汤面、拌面
无非这点花样

图片烧好的浇头

图片
今天的价目表

图片2021年时的价目表
普遍涨了2-3元钱
笔者摄于2021年4月

图片来时已是下午
店里顾客不多

图片据说饭点要排队
很多来告别的老吃客

图片我的标配:菜肉大馄饨加油面筋塞肉
有人喜欢加辣肉烤麸或大肠
都是各取所需

图片店堂一角

要说这家店有什么特色,我想无非是“实惠”两个字,但在外滩附近,这四个字本身就是稀缺品。这里不缺高档酒店和餐厅,但想舒舒服服停个车吃个饭,有时候是奢望。车子,马路上兜了一圈又一圈,所有车位都停满,如果停进大酒店,费用惊人。吃饭呢?江景餐厅有的是,中西美食荟萃。但想要简单解决一顿饭,而且是适合上海人口味的,还真是不好找。或许三林塘馄饨正是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所以生意红火。但现在,它不得不告别了。我今天特地问了伙计,有没有找到房子?回答还没有。我想未来即使有,应该也是在商场里。如果老板有脑子,“三林塘馄饨”的品牌或许还能保留,或自己做,或把品牌转让给别人做,加上房租等成本,原来“实惠”的三林塘馄饨,终究是不会再有了。

图片笔者2014年拍摄的三林塘馄饨店

图片笔者2014年拍摄的价目表
那时候馄饨1元钱1只
现在是25元10只
十年光景,翻了一只半跟斗

图片笔者2014年拍摄的三林塘馄饨店
当时还有英语广告
英语……前几年就没有了
现在……馄饨店自己也要消失了

最近我还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