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苟富贵、勿相忘

 高野海青 2024-06-24 发布于北京

文:范雎 

来源:“应邑”微信公号


刘邦刚当上皇帝那一阵,心情特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比如在宴会上,与昔日的一班兄弟饮酒作乐。那班人喝高了总喜欢喧闹,斗酒争功,面红耳赤,污言秽语,尤其樊哙那老大粗,杀狗卖肉出身,总改不了贱民习气,他仗着是吕后的妹夫,也仗着与刘邦是发小,发起酒疯来没完没了,又唱又跳,唾沫星子乱飞,还拔剑砍柱子。


这场面刘邦做亭长时就看惯了,后来做刘邦做沛公、做汉王,在军前帐下饮酒高会时,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但现在他突然觉得很厌恶。


刘邦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隐约觉得现在身份不同了,言行举止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应该彻底的洗新革面。当年项羽因为一句“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被人讥笑为沐猴而冠。今天他刘邦会不会被人耻笑呢?


刘邦觉得很会。


长安宫里有许多前朝的宫女。通过她们,刘邦得知历代宫中的繁文缛节多得惊人,服饰饮食日常举止,都有数不清的约束规矩,体现出一种尊卑有序的次序,处处维护高位者的权威,使之不可冒犯。但是吕后身为皇后,却总是穿皇后的衣服插夫人的钗,扯着一个低等宫女都望尘莫及的大嗓门大呼小叫,那声音可以震碎长乐宫上的瓦,所以刘邦总是躲她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刘邦还注意到,每一次宴会,世家出身的张良与秦御史出身的张苍两人总是坐得远远的,他们敬酒、喝酒的姿势都与周勃樊哙等人不同,总是表得很端庄得体,而且从来不喝醉。


每回看到樊哙撒酒疯,刘邦都很痛苦,他觉得自已似乎又回到了几年前沛县的那个肮脏的、充满着熟肉味的狗肉铺,他得多看张良几眼,提醒自已,这是在朝堂之上。


看着樊哙的丑态,再对比张良的仪态万方,刘邦心里涌出的是双重的厌恶。不仅厌恶樊哙,还厌恶张良,厌恶他那高贵的样子,但厌恶之中也夹杂着一点羡慕,一点自惭形秽。这种情感很复杂,使刘邦很不舒畅。


刘邦觉得作为皇帝,他被冒犯了。樊哙等人的粗鄙冒犯了他,张良等人的雍容也冒犯了他。樊哙是在态度上俯视了他,而张良在气质上俯视了他。


刘邦想,我是皇帝啊,只可以我俯视别人,别人怎么可以俯视我?这太岂有此理啦!


但这已是大汉六年,所有做过皇帝的人都已经去泉下汇合,做皇帝这门课,刘邦要自学成才。


几年前,刘邦在咸阳看过秦始皇出巡的场面,那排场、那威风,叫人震撼不已,刘邦当时长长的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表达了自已的羡慕:“大丈夫当如此也!”


现在,刘邦也是皇帝了,但是论威风,还是比秦始皇差得远了。当年只要一提起始皇帝,无论是敌是友、无论人在哪里,都会心中一凛,产生一种压力。那份震撼深入内心,甚至能支撑一个帝国,秦的暴政不是一天两天了,百姓积怨已久,可是始皇帝不死,大家都不敢造反,始皇帝一死,秦王朝立刻就土崩瓦解了。


做皇帝做到秦始皇这份上,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他刘邦有秦始皇那种威严么?没有。有时刘邦很委屈的想,他不仅比不过秦始皇,还比不上秦二世。秦二世虽然不成器,但起码没人敢当着他的面发酒疯,没人敢拿他的小名与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来开玩笑。


大家同样是皇帝,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


就在刘邦苦闷的时候,叔孙通冒了出来。


叔孙通是齐国薛地人,齐国是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最发达的国家,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就是公元前的哈弗耶鲁,荟聚诸子百家诸多大师。但是昌盛的学术并没有能够拯救齐国,齐国是六国之中亡国亡得最窝囊的一个,一个硬仗都没打,齐王就投降了。末代齐王田建后来被饿死,稷下学宫的学生们被牵到咸阳,很多被封为博士,继续祸害秦廷。


叔孙通是个儒生,他连个博士都没混到,只是待诏博士,用今来的话来讲,是个见习生,还没转正。陈胜造反,消息传到咸阳,秦二世召集博士,问:“楚地有一些戍卒攻破蕲地,占据了陈县,你们怎么看?”有一些忠君爱国的博士说,这些是反贼,陛下快发兵镇压。


秦二世一听,脸色马上变得很难看。叔孙通发现形势很凶险,立刻表态,说博士同僚们都在胡扯,现在是太平盛世和谐社会,哪会有人造反?只是一个小小的群体性事件而已,郡守都尉能搞定的,请陛下宽忧。


秦二世听了很高兴,赏了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正式任命为博士,同时秦二世把那些造谣滋事、恶意污蔑和谐社会的博士统统打入了大牢。叔孙通眼神好,捡了一条命,他就是这样一个好眼力的人,这种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吃亏。


叔孙通很快就逃离了秦王宫,回到了家乡薛,那时薛已经被项梁占领,他就投靠了项梁,其后先后投靠义帝、项羽,最后投靠了刘邦。


原本像叔孙通这种儒生,刘邦是不搭理的。他以前对付儒生的方法是,把他们的头巾拿过来,往里面撒尿。在刘邦眼里,儒生手无缚鸡之力,光会动嘴,就是一堆废物点心。虽然他也起用过儒生,比如陆贾、郦食其等等,但他们实际发挥的是纵横家的作用,凭一根舌头就可以抢钱、抢粮、抢地盘。


刘邦称帝后,曾和陆贾有一段比较有名的对话。当时陆贾劝他推崇儒学,崇扬诗书。刘邦很不耐烦,说:“你爷爷我马背上得天下,要诗书做什么?”


陆贾一点也不让步,说:“马背上得天下,难道也要马背上治天下。”刘邦有一个优点是很多皇帝都做不到的,就是听人劝。他仔细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让陆贾总结历代得失,写成一部《新语》,作为做皇帝的教科书。


儒生在天下大乱以力取胜的时候,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只有在皇权统一的太平岁月里,他们才有机会大展拳脚。这个道理,陆贾明白,叔孙通也明白。


叔孙通有一百多个弟子,都是儒生,在楚汉相争的时候,他只向刘邦推荐那些强盗土匪亡命之徒,搞得弟子们很有怨言,叔孙通劝慰他们:“如今汉王正在战场上亲冒矢石与楚王争天下,我举荐你们有什么用?你们能上战场打仗么?你们要有点耐心,我们的建功立业机会总会来的。”


在朝宴上,刘邦脸上的厌恶神色只是一闪而过,但还是被叔孙通捕捉到了。


叔孙通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他对刘邦说:“儒者难以进取,可以守成。臣愿意率领弟子与鲁国的那些儒生一起,给陛下制定汉朝的朝礼。”


刘邦一听“礼”字,觉得很神圣,他问:“这个难不难啊?”


叔孙通拍拍胸脯,说:“三皇五帝的朝礼各不相同,礼这东西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臣采纳古代朝礼,再掺杂点秦朝的朝礼,来个古今结合。”


刘邦很高兴,说:“行,你去试试吧。搞简单点,太复杂了朕不会。”


叔孙通于是领着三十几个鲁国来的儒生,还有他那一百多个弟子,在野外排练团体操。排了一个月,演给刘邦看,刘邦很高兴,说:“行,果然简单易懂,朕一看就会。”


刘邦下旨,将叔孙通的朝礼编成内参,向满朝文武推广。


转眼到了汉六年的十月。


那时候是以十月为年初的。汉七年年初,恰逢长乐宫建成使用。刘邦在长乐宫里大宴群臣。关于这次宴会,《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於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刘邦很高兴,他站在高高的大殿之上,高高举起了酒盏,大声的宣传:“朕,今天终于知道做皇帝有多么尊贵了!”


文武百官伏地叩首,山呼万岁。刘邦陶醉了,那感觉真棒!


刘邦就这么把酒盏高高举着,直到他感到手酸。


百官还是匍匐在地,莫敢仰视。再也没有人敢和皇帝碰杯唱合,连樊哙这样粗鄙的武夫都恭敬地趴在汉白玉铺就的大殿上,连衣角都不敢抖动半分。


刘邦顿了一下,独自饮下这杯酒。


这时刘邦想起了他曾经的带头大哥,那个早已灰飞烟灭的陈胜。陈胜早年做雇工的时候,对共同受苦受难的伙伴许下诺言,“苟富贵、勿相忘。”


后来,陈胜称王了,故旧前来投奔,共享富贵的诺言却没有兑现,他们都被陈胜斩掉了首级。当时天下人,包括刘邦,都认为是陈胜是越王勾贱的同类,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


现在刘邦觉得,他错怪陈胜了。


自古帝王都不会介意与臣下共享荣华富贵,帝王介意的只是共享的方式。想与帝王分享富贵,臣下得改变一下姿态,得采取跪姿,时刻保持仰视的角度。


当年陈胜的故旧进了王宫,态度却很不正确,他狂悖妄言,谈论陈胜落魄时的糗事。这样的态度,焉得不死!


如果没有叔孙通,如果樊哙他们也像陈胜故旧那样愚蠢无知。刘邦自己也不知道,能否压得住心头升腾起的那股杀气。


常言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世间还有比皇权更厉害的利器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