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的高温天气,为何来得早?

 羊羊的地理教室 2024-06-24 发布于浙江



近日,北方正式进入“烧烤”模式,多地迎来40℃以上高温,网友都在纳闷儿:今年怎么热得这么早、这么猛?

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出现在我国,也几乎影响了北半球很多地区。今天我们以我国华北地区和印度两地为例,介绍导致极端高温天气的一般原因有哪些?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01 

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

根据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的天气可被称作高温天气。而如果连续出现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则被称之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当气温显著超出历史平均水平时,即被定义为极端高温。

高温预警信号分黄色、橙色、红色三级
图源:网络

导致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有大尺度上的宏观原因,还有小尺度的局部(区域)因素。

从大的空间尺度来看: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平均温度升高,高温天气趋于频繁,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也随之变高。近年来,我国高温天气已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

1961-2024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单位:℃)

除了全球变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了全球的高温潮,那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通常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持续9到12个月。厄尔尼诺现象会改变全球的大气和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显著,常带来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 图源:网络

气象专家表示,虽然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在今年5月趋于结束,但其影响仍有滞后性,因此今夏偏热的形势依旧是主导。

【推荐阅读】

👉用空间尺度思维,去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引起的气候异常

👉“效应”系列第十一讲|一次性搞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从小的空间尺度来看:

影响气温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日照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地形和天气等。其中,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

  • 我国华北极端高温天气的区域因素

图源:中国天气网

① 太阳辐射

太阳直射点北移(目前已经接近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白昼时间变长,光照时间长,导致华北平原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气温升高。

② 天气

通常来讲,每年6月至7月初锋面雨带主要集中在江淮一带,尚未到达华北地区。这段时间,华北多晴天,降水少。

2024年5月16日气象数据

同时,今年华北高温主要还受到了大陆的高压脊以及暖气团东移发展的影响。

受暖气团以及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的影响,不易成云致雨,长时间的晴朗少云,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推荐阅读】
👉气候异常,又难又爱考,快来看看热穹顶是啥?

③ 地形

由于太行山脉的存在,华北平原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大陆西部的干热气团在向东越过太行山之后,下沉增温,产生焚风效应,加重了华北地区的高温天气。

  • 印度极端高温天气的区局部(区域)因素


① 太阳辐射

从春分开始,正午太阳直射点从赤道逐渐北移至印度大陆,太阳高度角增大,且白昼时间变长,太阳辐射强。

② 天气

印度所在的南亚地区主要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5月下旬至6月初,南亚季风(西南季风)还没有爆发,雨季未到,晴天多。

2022年7月全球副高带分布示意图 | 图源:中央气象台

同时,今年由于伊朗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印度受副高控制,天空云量少,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③ 地形

印度次大陆北部和西部受高山阻隔,由于地形的阻挡,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很难吹进来,即便一些偏西北风或偏北风吹进来,气流下山后也可能会形成干热风,受到焚风效应影响,天气会更炎热。

④ 其他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高温天气。

【推荐阅读】
👉关于副高,这些最好都知道!
👉焚风效应,相信我,点进来就能懂得透透的
👉“效应”系列第六讲 |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难点全Get!

 02 

极端高温天气有哪些危害?如何应对?

极端高温不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干旱、引发山火,给农业生产和城市供电系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方面:

人体健康: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增加了中暑和热射病的风险;
农业生产:持续高温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干旱和作物减产;
能源需求:居民对电力需求(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电力能源的保供压力;干旱导致水库水位下降,影响水力发电。
经济损失:破坏基础设施、农业减产等;
次生灾害:引发旱灾、森林火灾、强对流天气等。

图源:网络

以我国为例,今年5月中旬以来,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及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气温持续偏高,土壤水分蒸发加快,旱情迅速发展。

同时,这段高温时期,华北地区午后的强对流天气也值得关注。

全国雷暴大风或冰雹预警图 | 图源:中央气象台供图

强对流天气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导致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的总称,包括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天气现象。春夏季尤其是午后时段,通常是强对流天气高发期。

👉雷暴、冰雹、飑(biāo)线......呼风唤雨的强对流天气家族(生活中多发,高考中要考)
👉最新消息 | 四川13级大风、河南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强对流天气到底为何物?
👉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份关于地震和强对流天气的总结请收好~

雷暴云形成结构示意图

图源:中国天气网


以这段时间的华北为例,一方面晴热天气下近地面气温在午后达到最高,能量条件较好,利于对流天气发展;另一方面,5月以来,华北、东北等地主要受冷涡系统影响,冷涡后部的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遇上华北高温,易促成强对流剧烈发展。

图源:中国天气网

(图中逆时针旋转的云系即东北冷涡,图中那几朵会“开花”的云即对流云团)


作为一个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因此,这段时间北方强对流天气所带来的短时降水,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情况,但在总体上,高温还是大趋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