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撑不下去的时候,不如读读诸葛亮的《出师表》

 淇岸书屋 2024-06-2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首先指出蜀汉建立之初的艰难局面,刘备未完成统一大业即去世,留下一个割据混战的三国时代,蜀地资源枯竭,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旨在强调时局的严峻性,唤醒刘禅及群臣的危机意识,为接下来提出改革建议奠定基础。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作为辅政者承担重担的沉重责任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尽管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宫内的侍臣与在外的忠勇之士仍旧不离不弃,他们的忠诚源自对先帝刘备的感恩,希望能在刘禅领导下继续效忠。

强调内外臣子的忠诚,鼓励刘禅信任并依赖这些忠臣,同时也为提出增强团结、激励士气的建议做准备。

对忠臣的赞赏与依靠,对刘禅能否充分利用这份忠诚的期待,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关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劝说刘禅应广开言路,发扬先帝的美德,鼓舞士气,不可自我贬低,避免错误比喻而阻碍忠直之言。

旨在建立一个开放的政治环境,促进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巩固君臣间的信任,确保国家治理的连续性。

表现了对刘禅治理能力的关心,对正确施政方式的坚持,以及对维护先帝遗志的执着。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里诸葛亮强调宫中(皇室)与府中(政府)应统一管理,无论惩罚还是奖赏,标准应一致,不应内外有别。他建议对违法者依法惩处,对忠良之人予以奖赏,以此彰显皇帝公正无私,防止出现双重标准。

确保国家治理的公正性和一致性,减少腐败和偏袒,提升民众对朝廷的信任,同时也为建立一个更加有序和高效的行政体系奠定基础。

表达出对法律公平执行的坚定信念,对可能存在的司法不公现象的忧虑,以及对创建清明政治环境的迫切愿望。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诸葛亮推荐了侍中郭攸之、侍郎费祎、董允等人,认为他们品行端正、忠诚可靠,是先帝刘备精心挑选留给刘禅的辅臣。他建议刘禅在处理宫中事务时,无论大小,都应咨询他们的意见,这样能有效避免过失,增加决策的周全。

诸葛亮旨在强化中央决策团队,确保刘禅身边有值得信赖的顾问,以提高决策质量,同时也为刘禅提供成长与学习的机会。

体现了对推荐人才的慎重和信任,对刘禅成长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治理细节的关注和谨慎态度。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推崇将军向宠,认为他性格温和、公正,精通军事,曾受到先帝刘备的高度评价,因此众人推举他为都督。他建议刘禅在军事事务上应充分倚重向宠,相信他能确保军队内部和谐,合理调配人员。

旨在强调军事领导的选择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向宠的能力和品质使他成为军队管理的理想人选,诸葛亮希望通过此举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和内部稳定。

表达了对向宠军事才能的肯定和信任,对军事稳定和军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视,以及对军事事务妥善安排的自信。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通过历史教训,指出亲近贤能远离奸佞是国家兴盛的关键,先汉因亲近贤臣而强盛,后汉因亲近小人而衰败。他提到刘备对桓帝、灵帝时期的失误深感痛惜,并高度评价当前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人的忠诚,希望刘禅亲近并信任这些忠臣,以期汉室复兴。

强调人才选择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对比警示刘禅必须正确认识人才对国家兴亡的影响,旨在指导刘禅建立正确的用人观,巩固政权基础,推动汉室中兴。

表达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对先帝遗愿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当前臣子的殷切期望,同时流露出对汉室复兴的坚定信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自述出身卑微,本是平民,在南阳耕田为生,乱世中只求自保,无心仕途。刘备不顾身份悬殊,三次亲自拜访,诚恳请教天下大计,诸葛亮深受感动,因此决定辅佐刘备。此后历经战乱,至今已二十余年。

通过回顾自己与刘备的相遇和辅佐历程,展现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刘禅的忠诚,为下面提出北伐中原的请求奠定个人情感基础。

流露出对先帝刘备深深感激与怀念的情感,对自己身份转变的谦逊自省,以及对过去多年风雨同舟的感慨,还有对当前局势的深思熟虑和即将北伐的坚定决心。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说明刘备深知他行事谨慎,故在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自接受重任以来,他日夜忧虑,担心不能完成刘备的遗愿,有辱刘备的英明。为此,他曾南征至险恶的不毛之地,如今南方平定,兵力充足,准备率军北伐,以尽自己平庸之力,铲除奸邪,复兴汉室,恢复旧都。这是他对先帝的报答,也是对陛下忠诚的职责所在。

通过回忆刘备的信任与重托,诸葛亮强调了自己北伐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同时表明个人对汉室复兴的坚定承诺,激励刘禅支持北伐行动,也向朝野显示北伐的决心和正当性。

体现出诸葛亮背负重责的沉重感与坚定意志,对先帝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以及对完成使命的紧迫感和对成功的渴望。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提到,至于具体策略的制定与调整、进献忠言,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职责。他恳请刘禅委以北伐重任,若不能成功则甘愿受罚,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臣下没有进言促进道德提升,应追究他们的怠慢之责;刘禅也应自行考虑,寻求良策,接纳正确意见,深切遵循先帝遗愿。诸葛亮表示深受感动,即将远征,书信至此,泪如雨下,言语难以表达心情。

这部分旨在明确各人职责,再次强调自己北伐的决心和对失败的责任担当,同时要求刘禅积极听取忠言,强化内部团结,确保北伐及国家治理的顺利进行,同时流露对先帝的怀念和对刘禅的期望。

展现了诸葛亮的责任感与自我牺牲精神,对同僚的信赖,对刘禅的期待,以及即将离别的不舍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挂念,情感复杂而深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