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泉博物馆,值得推荐的宝藏县级博物馆

 那个老撕机 2024-06-25 发布于广东


昨天发阜阳博物馆的文章,今天阜阳博物馆没找我,倒是阜阳网信办给我打电话了,电话里当然很客气,说已经转给博物馆让他们整改,最关键那句能不能把文章撤掉自然是不能忘的。

删帖自然是不可能的,我能理解有关部门可能觉得这样的帖子会有不好的影响,但那么多观众(尤其可以看看评论里其他观众的反馈)难道就得到了良好的体验吗?

既然阜阳有心打造优质的旅游城市,那就应该让这些游客首选会去的地方变得如你家9路公交那样优秀。而不是出了问题先想着能不能删帖。

我也直言就算不删帖,就算明年我再去一次,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有舆论监督还这个样子,帖子撤了我还能指望他们能自己变好?

什么灯光,展板这些大概率都是不可能变的,博物馆哪有这个钱?但起码过于糟糕的展陈换个位置,对待游客那种自以为是的态度改一改,都这些人为可控的事是不是能做得更好一点?当你不把体面留给观众的时候,观众又为什么给你体面呢?

最后我还想问一下,我没有在文章内留下任何个人信息,网信办当然有办法得到我的联系方式,但这么直接找到我,合规吗?

正文:

知道临泉是在微博搜阜阳博物馆的藏品看看值不值得去,结果从一个博主发的文章一看大为惊讶,莫非又多了一个最强县级博物馆?

后面的故事就是,我在郑州博物馆多看了5分钟,结果误了从郑州直达临泉的车。只能先去阜阳,对于时间吃不准,在阜阳只看到11点多就赶12点的车去临泉。其实临泉博物馆不大,各位如果也是这条路线的话,完全可以坐下午一点那班车去,这样时间宽裕很多。

临泉博物馆和阜阳博物馆几乎有着类似的问题。从公交站走过去有几百米,走到跟前大门紧闭,换一个门,大门紧闭,再换一个门,大门紧闭。我赶紧掏出手机看看这博物馆是不是不开,也没看见有啥通知。

这时往远处一看,远处有个一样的建筑(科技馆)。这踏马是怎么回事?难道大到一个馆装不下?可是看对面也不像开门的样子啊?

我掏出手机看地图,我唯一没去的那个门对面是政务中心,那对着政务中心的应该是正门吧?

还好是对的。

进馆的时候我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我这片四个场馆外观是一样的。还说外面有指示牌,可能我没看见。

不管是不是我没看见,把指示牌做得再明显一点也不是坏事,阜阳博物馆起码还知道在后门写个牌子让你去对面。

态度都挺好,就是进馆的时候跟我说,水不能带进去啊。

其实这个馆哪怕细致如我,也就看了一个半小时,不带水也不影响。

但我真好奇今天各博物馆对水的要求五花八门,有的不让带饮料只能带白水,有的在馆里直接放着售货机卖饮料,还有的干脆就如临泉这样完全不让带水。

我在展厅里整个馆看下来,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你说连瓶水都不让带是防谁呢?如果你这个馆是个大馆,一整天不让喝水是不是也缺乏人性?你可以不让在展厅里喝,但不让带水是什么道理?

但是必须说,临泉的展品从县级博物馆的角度来看,那是相当优秀。

即便后面我会指出他们一些问题,我依旧认为这是个值得推荐的宝藏博物馆。

和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和阜阳博物馆这两个新晋一级博物馆的展品好,展陈差,管理糟糕不同。临泉博物馆最起码能让人看清楚,同时“不作为”有时候并不是坏事。

新石器时代板块大量陶片,除了陶纺轮和石器之外,一件完整的陶器都没有。作为皖西北最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群,为什么会如此让我十分困惑。且这些陶片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我还是头一次见一个展柜稀疏站着一整排陶片。

临泉博物馆的展板内容介绍十分丰富。对临泉境内新石器时代各个遗址都有介绍。

独立展柜内的人物刻花磨石是史前艺术的精品,但展牌介绍过于表面,什么时期,哪个遗址均未提及。只简单以新石器时代就概括了。新石器时代跨度长达6000年。即便在临泉地区也有长达3000年的时间。


展标信息过于简略是临泉博物馆的普遍问题,有的文物在展标没有具体信息起码展板还有,但大多数就真的什么信息都没有了。在展标多提供一些让有需求的观众更轻易获得的信息也是一种美德。

商周展厅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展品而是展板。

西周时期成王,穆王,厉王,宣王都对淮夷地区发动过远征,有大量的青铜器记载了这一时期的时间,并且对两周时期“金道锡行”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出现“繁阳”,“繁汤之金”等铭文的青铜器都是对当时铜料路线的记载。

当时临泉境内的鮦水,富水,润水首尾相接,分别连接起汝水和淮河,是链接中原和东南地区的重要水路,也是当时铜锡铅等战略物资的重要中转站。

只是过去我查看的所有文章从未提过繁阳的具体读音,于是一直都念“烦”,连阜阳博物馆的展板也未有任何提示。但临泉博物馆的展牌则清晰标注了繁字音“pó”,毕竟繁阳就在今临泉境内,我当然以人家的说法为准。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很罕见的是,开封著名的繁塔也同样念pó”。

我觉得来一趟临泉,仅这一个知识点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然而我觉得临泉博物馆最大的问题也在这一区域,展柜中有一件方鼎,馆方标西周,但这件东西明显是个宋或者明清仿的东西。纹饰根本就不是上周的纹饰。如此明显的区别馆方竟然没看出来实在不应该。

战汉时期的藏品才是临泉博物馆的高光。

楚系风格的彩绘陶俑,此前我尚未见过完全一样的类型,可能是御手俑。

战国青铜花斑戈,特地标注了国家一级文物。

彩绘陶鹤,这是我一定要来临泉的主要原因,这类器物过往类似的器型都是两湖地区的漆木器,一般作为鼓座,陶的还是第一次见。

残连杆陶豆壶,战国,此前未见过这类器型。

秦量器铜质铭文诏版,这类东西不多,但种类很多,从中可以看见当时推行统一度量衡的决心。

青铜蛙形砚滴,这件东西我忘了拍展标,但十分精美。

汉代兽形灰陶灶。这件东西有点意思,从造型来看,和十六国晚期出现的镇墓兽圆形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但可惜没有提供更多出土信息。

东汉石雕天禄,可惜玻璃是普通玻璃,反光严重。

展厅最后部分还有明代王氏家族出土的服饰,我不懂服装,但即便是四五百年前的衣服能留到现在也实属不易,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心潮澎湃。

还有一个地方可能有点问题,有个展柜有两块玉璧,直接平着放看不清,展板有图片加名字,但起码有一块名字是不对的。

总体来说,我对临泉博物馆的印象还算不错。毕竟作为一个县级博物馆。有几件我没见过还愿意专门跑去看的东西,整体展陈也没有什么大问题。起码都让我看清楚了吧?

我们对博物馆的要求真的很高吗?仅仅只是看清楚而已。

其他文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