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策的艺术:运用37%法则,让选择变得简单高效

 aiaiweiwei 2024-06-25 发布于新疆
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选择,而面对选择,我们总是显得笨拙。
我在过去的文章《世界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提到,在选择时要掌握充分必要的信息,这篇文章,我再送你一把“大刀”——37%法则。
“37%法则”是由密歇根大学梅里尔·弗拉德在1958年发现(依据经验),该法则最初叫做“最优停止理论”,用于解决“秘书问题”。后来演变成了女性挑选求婚者,男性选择约会对象,买房等各种重要选择的决策模型。
图片
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苏格拉底带领他的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并对弟子们说:“前面是一片麦田,你们的任务是摘下麦田中最大的麦穗,但是只能摘一次,而且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
弟子们听了后,都觉得这个任务很简单,就欣然接受了。于是他们走进麦田,开始了寻找最大麦穗的任务。
然而,当他们在麦田里寻找时,却发现,麦穗的大小是随机分布的,有的地方麦穗很大,有的地方却很小。弟子们开始焦虑起来,有的人摘了几个发现都不是最大的,有的人则一直在等待更大的麦穗,结果却错过了机会。
最后,当他们结束任务时,发现自己手中的麦穗大小不一,有的人摘到了大的,有的人却只摘到小的。苏格拉底让他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弟子们纷纷表示,如果在摘第一个麦穗时就确定它是最大的,那么后面的麦穗就不用看了,但是很难一眼就看出最大的麦穗。也有人认为自己应该不断寻找更大的麦穗,但又担心错过了眼前的机会。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却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在做重要选择时,往往只有一次机会,决定之后便没有后悔的可能。
那该如何运用37%法则来帮助我们决策呢?
“37%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在前37%的时间里只观察(收集样本和数据,不做决定),观察结束之后进入决策期,在决策期中看到比之前最优的情况时,便马上做出决策。在故事中,弟子们进入麦田后,在前37%的旅途中只观察,了解麦穗的情况,在之后的旅途中看到比之前最大的麦穗还要大时,便立刻摘下,不要犹豫。
37%法则的数学过程。说实话吧!咱也不会推导,不过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琢磨琢磨,最后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再对-x·Inx求导,令导数为0,便可得出x=1/e(欧拉研究的神秘常数),由于1/e≈0.37,所以被称作37%法则。

图片

图片
上图展示了我在《算法之美》上看到的关于“秘书问题”的实验结果。从结果中不难看出,当观察期的人数占比接近37%时,最终选中最优秀人选的概率也接近37%。
刚才讲了一个小故事,现在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假设你要选择结婚对象,并且打算在35岁之前结婚,那么你该如何在18——35岁这一段旅程中确定自己最心仪的终身伴侣呢?
根据37%法则,你首先花前面(35-18)*37%=6.29年的时间来了解你能接触到的恋爱对象,在这期间只了解,不做选择,在18+(35-18)*37%之后,也就是24岁观察期结束之后,如果你能遇到比之前最好的一位恋爱对象还要好,那么此时就果断做出决定,将其列为结婚对象发展。
当然,37%法则只是数学上的理论模型,实际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而且我对于理论上的东西也觉得不靠谱,不过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决策的思路。
这种模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将我们花在为做选择而烦恼的时间减少。这就像贝叶斯推理中的先验概率,我们不能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第一个出现的选项上,而要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不断对自己的决策做出调整。
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懂得不确定性的存在,即不该将死的理论作为不确定性世界的指导原则。它只是决策的一种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千万不要将“没有证据表明”和“证据不存在”混为一谈。
希望今天这把“刀”能够帮助到你。你也不妨想想这个法则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以及你在生活中还运用哪些法则来帮助做出决策,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