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医案(一六三):《近效方》术附子汤治愈全身乏力3月,加重伴头晕1月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6-25 发布于云南

王某,男,71岁。初诊日期:2018年12月17日。

主诉:全身乏力3月,加重伴头晕1月。

现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乏力,偶有胸闷、心烦,至1月前乏力明显加重,伴有头晕,恶心,口干,口苦,服保心宁片,小柴胡颗粒后觉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遂于我处就诊。

刻下症:乏力,头晕,胸闷心烦,恶心,无呕吐,晨起口苦、口干明显,口渴,手脚自觉发热,不想喝水,无食欲,胃脘部喜温,大便不成形,小便多。苔中部黄腻,水滑,脉结代。

辅助检查:12导联心电图:交界性心律,室性早搏(二联律),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说:“《近效方》术附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笔者临床体会到术附子汤的方证是:头晕、头重,怕风、怕冷,以胃脘部为甚,乏力,食欲差。本案患者乏力,头晕,无食欲,胃脘部喜温,大便不成形,小便多。苔中部黄腻,水滑。脉结代。符合术附子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术附子汤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小柴胡汤的方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本案患者晨起口苦、口干明显,胸闷心烦,恶心,无食欲,舌红,苔中部黄腻,水滑。符合小柴胡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小柴胡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眩晕  术附子汤合小柴胡汤证。

治疗:方用术附子汤合小柴胡颗粒(中成药)

生白术20,黑顺片10g,生甘草10g,大 枣10g,生 姜10g。

7剂,免煎颗粒,分早、中、晚饭后半小时与1袋小柴胡颗粒同时冲服。

二诊(2018年12月18日):患者家属述已服药1剂,上午10时左右出现心慌与后背向外撑开的感觉,无其他明显不适。笔者思考后觉此为服药之后的现象,嘱其继续服药。下午15时家属电话告知已无明显不适。

随访:已服6剂,患者头晕、乏力基本痊愈,晨起已无口苦,口干,食欲可,大便1日1次,偏稀,小便可。

按语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说:“《近效方》术附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说:“治风已入脏,脾肾两虚,兼诸痹类风状者。”陈氏认为本方多治外风入脏,或本有脾肾两虚,体内有风动之状者。即本方治疗脾虚兼有肾阳亏虚,而内风初期时的头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卷三·柴胡汤证》说:“寒热往来,病情见于外;苦喜不欲,病情得于内。看喜、苦、欲等字,非真呕、真满、不能饮食也。”柯氏认为小柴胡汤证的患者内外症状均可看见,但并不要求一定是持续地寒热交替,呕吐,胀满,不能饮食,更应该是无形的邪正在表里交争之象,即出现过但并非一直存在,强调的应是表里之症均可见。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说:“柴胡、黄芩之苦,以法传邪之热。里不足者,以甘缓之。人参、甘草之甘,以缓中和之气。邪中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半夏以除烦呕;邪半在表,则荣卫争之,辛甘解之。”成氏借《内经》'热淫于内,以苦发之’,说明柴胡、黄芩因其苦,可解里热,里虚即太阴虚,用人参、甘草,甘能补中。气机交争于里,以半夏除烦呕而顺气;气机交争于外(荣卫),姜枣调和营卫。

本案患者老年男性,虽然服药后出现胸部不适,但笔者仍考虑为非不良反应,应为服药后的有效现象,遂未让患者停药,继续服用再无出现类似现象,诸症痊愈。

方证总结

✦ 术附子汤的方证是:头晕、头重,怕风、怕冷,以胃脘部为甚,乏力,食欲差。

✦ 小柴胡汤的方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