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旅琐忆】杭建伟||​​​青春岁月军旅情:7.23C—3工程

 昵称70808387 2024-06-25 发布于山东

第一章  军校毕业
第二章  从军校到部队
第三章  新兵连生活
第四章  读书演讲活动
第五章  奉命参战
第六章  临战训练
第七章  战场经历

二十三节  C—3工程
          

转眼过了1986年元旦,我们67军所属部队接防老山战场,执行对敌防御作战任务已经7个多月,其间先后发生了“5.31”大战、211高地1、2号哨位争夺战、“7.19”大战、“9.8”夺取211高地1、2号哨位精兵奇袭作战和“9.23”“12.2”出击拔点作战。

这些作战,除“5.31”“7.19”之战为敌军蓄谋发起攻击之外,其余皆为我军主动出击作战。只有211高地1、2号哨位争夺战进展受挫,其它作战皆为我军获取全胜。特别是“9.8”精兵奇袭211高地,一举夺回1、2号哨位取得完胜以后,战争的天平已经完全倾斜,我军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权,敌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手段。为配合国际政治斗争需要,通过军事实力较量,消耗敌军实力,打击敌军士气,增大敌国军事压力,积极配合JPZ方向对敌斗争,我军持续在老山地区开展军事行动,进一步扩大战果,对敌形成绝对压力和强大震慑。

在此背景下,赋予“双大功团”598团的一场对敌出击拔点作战——“C—3工程”闪亮登场。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知道“C—3工程”计划的人不多,我也是从猜测他人言谈意会中略知一二。

30多年后与战友相聚,我从时任598团司令部作训参谋邹晓熔(转业后任江苏省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三连副连长王修忠(战后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转业后历任江苏省邳州市老干部局党组书记、市委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等职)等战友那里,始知“C—3工程”的来龙去脉,探得组织实施这个工程的惊心动魄,一波三折。

1986年1月11日,副司令员兼67军军长张志坚,在我们662.6高地方向现地勘察地形后,来到598团作战室,构想了下一步作战行动,对我团405号阵地防御作战提出具体要求,开门见山提出主动出击作战问题——为了保持对敌的高压态势,有必要组织部队出击一下。挑选十几名精干、胆大、灵活的作战骨干,组成一个加强排的兵力,采取精兵奇袭的战法,出其不意,乘其不备,速歼快撤,只打不占。明确要求:注意从现在起,谋划解决屯兵工事问题和火力组成问题。特别是直射火器,要提前选定位置,长时间隐蔽待机,力争在3月上旬开打。

张军长的构想和讲话,详细具体,激励人心,特别是进行出击拔点作战的吹风,更是在598团首长机关中点起了一把火。597团出击拔点进攻敌405高地,取得胜利,名声大振。敌405高地虽是弹丸之地,只是一个在1比5万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山头。但是,两国两军交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会惊动军队高层,甚至会惊动到中南海。仗虽小,影响大,真可谓边境枪炮一响,国人关注,世界瞩目。战略上防御不影响战术上的进攻,战术上的进攻更有效地助力战略防御。    

先期对敌出击作战的兄弟部队,皆已取得骄人战绩,英雄群体和英雄个人接连涌现,举国闻名。我们598团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是著名的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双大功团”。这支部队在抗战时期由华北十六团为基础组建,在“白洋淀”一带威名赫赫。在解放战争时期石家庄战役清风店之役和沧县攻坚战中,两次荣立大功,被冀中军区授予“铁的模范兵团”。在八十年代的南疆对敌作战中,“双大功团”发扬革命传统,再创辉煌战绩,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执行“C—3工程”光荣任务,具体落实在刚从前沿阵地撤下休整的“双大功三连”。在南温河休整地选拔突击队员(又称敢死队)动员大会上,指导员彭建新进行动员讲话,鼓励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参加突击队,执行光荣的出击拔点作战任务,为党旗增光,为军旗添彩,为新时期“双大功团”再立新功。彭指导员讲话结束,会场一时出奇的寂静。官兵们个个都经历过战火洗礼,个个都经历过生死考验,个个都对流血牺牲无所畏惧,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怕死吗?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人胆子变小了吗?    

听说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抗美援朝战争中,38军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范大胆”,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谁想打仗呀?打仗要死那么多人!和平建设,发展生产,好好过日子多好呀!可是,敌人不让我们这样,那怎么办呀?不让就干,干就要把敌人彻底打倒打败!”

范老这段话真实、准确、生动地讲述了将士们面对战争的心理变化。如果认为三连的干部战士们此时此刻怯战畏战,就大错特错了。毕竟防御作战不同于进攻作战,两种作战伤亡不可类比。面对即将承担更加险恶残酷的进攻战斗,官兵们有一个思想承受和心理适应过程。当战争不可避免,当祖国和人民需要,当军令要求冲锋陷阵,作为军人,作为新时期“双大功团”新一代,义无反顾,舍我其谁!

在短暂的寂静和沉默后,班长侯明泉第一个站起来报名参加突击队。接着,赵建民、魏永林、曹旭、包楚雄等班长骨干和党员士兵纷纷报名。最后,全连官兵全部报名参加突击队,无一遗漏。经过连队党支部研究,最终确定了15人的突击队,分为三个突击小组,侯明泉等三人分别任突击组组长,在团营连指导下,由副连长王修忠具体负责,副连长徐德征协同协助,迅速展开出击拔点作战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场选在南温河一个与敌307高地相似的地域,突击队员展开高强度的昼夜训练:隐蔽接敌、突破障碍、打洞炸洞、救护伤员、掩护回撤等战术动作,反复演练,精推细练。团组织工兵、侦察人员进行战场扩洞、排除地雷、开辟通路等实地操作和训练,整个出击拔点作战训练,有序推进,富有成效,军师团首长机关更是密切关注出击拔点训练进展情况。

199师师长郑广臣(战后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陆军少将军衔)等首长,有一次在训练场观看出击拔点沙盘推演,郑师长瞄了一眼身边的王修忠,惊讶地说:“你不是叫王修忠吗?你这些年到哪去了?”    

王修忠马上给郑师长敬礼,笑嘻嘻地说道:“首长,你不要我了,我不得离开199吗?”

接着,王修忠向郑师长简要汇报了自己近两年的情况:1983年,入伍5年,在596团当班长,代表团、师、军参加班战术大比武夺得第一名,为军师团争得荣誉,被破格保送到济南陆军学院学习深造。这一切,都凝聚着郑师长的关心和关爱。

郑师长看到自己当年非常得意的优秀班长,从军校学成归来仅仅几个月,就在“双大功团”“双大功连”担任副连长,并且担任出击拔点作战突击队长,很是欣慰,连声说道:“好!好!好好干!”

为了协调出击拔点作战任务和最后一个阶段防御作战各项工作,3月4日上午9:40分,在510高地598团指挥所坑道口防炮棚下,召开有团首长、司政后机关、各营营长以及与出击拔点作战有关的分队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    

出击拔点敌307号阵地作战行动,定名为“C—3工程”:C的含义,代表“出”字(chu)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3的含义有三个,一是出击敌307号阵地;二是这次出击拔点是完成67军第三阶段作战任务;三是出击敌307号阵地作战行动在3月份实施。

这次出击拔点作战很重要,是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军区前指的意图组织实施,也是67军执行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的最后一战。对于598团来说,既是出击进攻的第一战,也是防御作战期间最后一战。因为是最后一战,所以要打精、打巧、打好。因为是最后一战,必须划上一个完美句号,标志着67军善始善终完成防御作战任务。因为是最后一战,所以万一打糟了,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不仅仅会影响到军师团的荣誉,更会让八十年代军人抱憾一生。最为重要的是会有损“双大功团”的形象,其意义非同寻常,其结果非同一般,其影响非同以往。    

在作战会议上,团长突出强调出击拔点作战的意图和决心:奇袭307号阵地,破袭310、305号阵地,全歼307号阵地守敌,力争一举成功,力争抓敌俘虏,力争缴获武器装备,力争不丢一人一物,坚决摧毁310、305号阵地工事,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会议明确了出击作战的兵力部署和任务区分:步兵第三连担任突击任务,分别编成精干的奇袭队、保障队、火力掩护组、战场观察组等。步兵第一营机枪连、炮连无后坐力炮排编成直射火力队,担任对307号阵地及周围点的压制和破坏。特务连侦察排、工兵排组成观察、捕俘与破障组,战前负责完成战场观察、抵近侦察和秘密开辟通路的任务。战斗中,配合三连完成奇袭任务。战后,快速设置障碍。步兵第二连担任军工保障。

出击作战准备工作,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进一步修改完善出击拔点作战各种方案计划;第二步,组织秘密开辟通路和抵近侦察;第三步,完成好战前训练;第四步,组织阵地储备;第五步,完成各类工事构筑和道路修整;第六步,炮兵预先打击的同时,抓紧完成一切准备;第七步,准备各种装备物资器材。    

会后,出击拔点作战训练和准备工作,掀起新一轮高潮。

3月6日晚上,破障组前出秘密开辟通路,整个行动安全顺利,效果明显。

3月10日,根据团首长决心,司令部命令左2号阵地开辟通路行动暂行停止,除搜排组王大松外,执行破障任务的工兵全部、配合作战的侦察分队大部,撤离左2号阵地,以便腾出有限空间,让突击分队进入阵地熟悉情况。人员于黎明前撤离,上午到达510团指南榔坑道。    

三连突击队三个突击组6位正副组长,天黑前进入左4号阵地,天黑后进入左2号阵地熟悉通路情况。从凌晨2:40分开始到4:30分结束,分成3个组摸进通路,前出4—5米。每组前出,都由王大松带领,并由王大松介绍通路具体情况、通路边缘标记识别方法以及周边地形和主要方位物。

3月12日,王大松和部分配合开辟通路的侦察兵,离开左2号阵地返回团指,拟于13日到达南温河训练点,参加出击拔点临战训练,通路交由守阵地的战士看守。

3月15日,谈文虎团长、杨钦传政委到落水洞军指挥部开会。返回后召开团常委会,会议内容严格保密,据说主要精神是“C—3工程”暂缓执行。    

3月20日,在南温河,突击队、火力队、炮兵分队再次进行沙盘推演,再次就T时前后炮火准备、突击队突击、火力支援、回撤和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置、各分队之间协同等情况进行沙盘汇报作业。

与以往不同的是,听取这次汇报的不再是军师机关参谋人员,而是集中了军区前指、军、师、团主要首长。老山前线总指挥、副司令员廖锡龙、副司令员兼67军军长张志坚等军师团首长,均参加汇报活动。一开始传来消息,这次活动是进一步完善出击拔点作战任务各项准备,此次沙盘推演是进行最后一次战前审查。但是,听完汇报以后,各级首长均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不是平时演习,而是实战之前最后一次沙盘模拟推演。未经实战检验之前给予作战方案高度评价,似乎有违常理。但是,首长指示并对部队明确要求:出击时间推迟,各分队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临战训练力度,随时随地准备出击作战。    

3月22日,按照“C—3工程”执行方案,应该召开出征誓师大会。但是,上级指示出征誓师大会推迟召开,什么时候召开,另行通知。

“C—3工程”被喊停,在团指挥所已成公开的秘密。但是,未经证实,谁也不敢就此定下结论。直到3月30日下午6:30分,师作战室来电,下达部队到休整地域设营的命令,并要求设营人员4月1日向德厚街出发。作战参谋迅速将命令向团长报告,根据团长、政委和参谋长的碰头精神,7:40分电话请示师作战室:根据“C—3工程”不再进行的情况,提出建议:一、是否将一营在阵地上看管武器、弹药、给养的人员撤回;二、是否将左2与307号阵地之间的通路封闭。    

师指批复:同意。

至此,“C—3工程”正式终止,一场精心准备的出击拔点作战计划,就此画上句号。

此批复迅速下发参与出击拔点作战的各单位,官兵们闻之欢喜之余亦有遗憾。特别是三连官兵,本来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就此罢手不免悻悻然。    

紧张绷起的心情,突然间放松下来,更多的还是欢呼雀跃……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杭建伟,江苏东海县人。1981年9月入伍入校,服役17年,陆军中校军衔。从事税务工作25年,二级高级主办。一颗水晶心,充满精气神,浑身正能量。偶有文字诗作见诸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