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懂得“期待效应”后,儿子青春期的叛逆、冲动消失了......

 sjaxshy 2024-06-25 发布于上海
01
我从来没有想过,青春期的儿子会变得如此叛逆!
儿子今年13岁,读初一。从上学期开始,他就流露出不服管教的苗头,各种跟我对着干。
我让他放下手机,抓紧学习,他就不耐烦的打断:
我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学!你别老催催催,烦不烦啊!
我让他抓紧时间写作业,别天天弄到后半夜才睡,他就粗暴的反驳:
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天天后半夜睡觉?你站在我门口盯着呢?
种种恶劣的言行,经常气的我浑身发抖,又无计可施。
关心是错,提醒是错,总之只要我一开口,就全都是错。
一开始我也没惯着他,他顶嘴,我就狠狠的骂回去,直到他不吭声为止。
图片
但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压制不住他了。
我说一句,他有一百句等着我。
不管晚上几点,他宁可吵到楼上楼下邻居都能听到,也要咆哮着给我吼回来。
而且只要一爆发争吵,他就不学习,不写作业,故意用这种方式跟我对抗。
亲子之间冲突不断,学习成绩也大幅下降。
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状态,我强制自己忍耐,少说话,减少矛盾的发生。
一开始,效果还不错。
没有了我的管制,儿子过上了手机自由的生活,想什么时候写作业就什么时候写。
家里的氛围不再鸡飞狗跳,重新恢复了平静。
可忍了没几天,我就实在忍不下去了。
因为我发现,儿子的叛逆程度并没有随着我的放手而好转,而是变本加厉的放肆。
图片
我尤其受不了的,是他对我的不尊重。
一天晚上,儿子说饿了,想吃泡面。
平时我是不太允许他吃这种垃圾食品的,但是抱着讨好的心情,我没说什么就给做了。
煮好后,我喊他出来吃。
可儿子一看桌上煮好的方便面,就炸了。
语气恶劣的指责我:“我都说了要吃泡面,泡面,不是煮面!真是的!你聋了啊?”
我气的不行,但还是压着怒气:“我是考虑煮了健康一些,还给你加了一些青菜,下次你自己泡。还有你讲话文明一些,什么聋了,是应该对妈妈说的话吗?!”
儿子火了,嗷嗷冲我直喊:“我都跟你说了是泡面,你自作主张给我换了干什么?没长脑子吗?我不吃了!”
喊完,他就回了房间,狠狠的摔上门,发泄不满。
图片
看着热气腾腾的面条,我的眼泪哗哗直流,那一瞬间真觉得,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每天看着对自己像仇人一样,动不动就对抗发火的儿子,我的心都在滴血。
可他小时候明明是那样的可爱听话,那么全身心的依赖我。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说不管吧,儿子学习不在状态,手机自由,成绩明显下滑。
可去说去管管吧,先不说他会不会听我的,光想着他会跟我大吵大闹,就让我心生畏惧。

02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马上就要上初二了,我意识到,不能由着儿子继续这么堕落下去了。
我开始看青春期教育的文章,听心理专家的视频,在一点点的探究和反思中,逐渐意识到了孩子叛逆背后的真相。
原来,儿子青春期突然叛逆的背后,隐藏着我的教育问题。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期待效应”——意思就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成长为父母眼中那样的人。
而儿子,正是在我的“期待”中,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的管教缺少科学的方法,负面评价过多。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
儿子之所以会像现在这样,厌学叛逆,不尊重父母,都跟我的教育方式有关。
图片
在之前的教育中,我总是批评指责孩子,眼里都是他的缺点,很少看到孩子的优点。
在跟他的交流过程中,不管学习还是生活,我都会不自觉的流露出对他的不满,频繁说教、训斥:
我说他写字不认真,书桌杂乱,一看就不是好学生的料。

说他学习不努力,不上进,没出息,干啥都不行。

说他懒散,不知道进取,对不起父母的付出,等等,还经常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说着说着,这些负面的评价就已经挂在嘴边,随时随地脱口而出。
一张嘴,就是对孩子的数落。
我总是以批评和打骂作为教育手段,并经常给孩子贴上不懂事、态度有问题、太差劲了等标签。
我以为,通过指责和批评,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问题,促使他改正,变好。
但却没意识到,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
图片
他会将妈妈的评价,内化成自己的认知,认定自己就是这么差劲。
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气馁,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差劲,没有力量去应对学习和挑战,干脆破罐子破摔,朝着我数落的方向滑落。
小的时候,儿子更多的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压抑情绪。
现在,孩子到了青春期,自主意识增强,压抑的愤怒彻底爆发了。
出言顶撞,对抗发火,都是为了表达他对我教育方式的不满。
弄明白了孩子叛逆的真相,我的委屈和困惑逐渐消失了。
也开始改变教育思路,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跟他沟通、互动,也终于一点点把“浑身是刺”儿子,变成了懂事、阳光、积极、上进的努力少年。
下面我就具体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的,相信也一定可以给你一些借鉴和帮助。
图片

03
1、做温和而坚定的家长,不再跟孩子硬碰硬,清晰明确地向孩子表明家长的需求和期待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有效的基础。只有关系好了,你对孩子才有影响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因为孩子只有在感受到支持和接纳时,才会听取家长的意见,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家长的指责和挑剔,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加重孩子跟父母的对抗,包括辱骂家长,消极厌学等。
过去,我面对孩子,可谓“强势而不自知”。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都从为你好为出发点,强迫儿子按我的想法去做。
一旦儿子考试失利,我就会出言嘲讽:一天天的不知道努力,关键时候不行了吧?
儿子想要喝饮料、吃零食,我也不允许:吃这些玩意有什么用,一点都不健康!不准吃!
在我心里,最关心的就是他的成绩,还有听不听话。
这是这种强势和逼迫,一直在伤害孩子的感受,让他对我封闭了内心。
青春期到来后,长期压抑的不满,让他对我的“报复”来的更加猛烈。
所以,想要改善亲子关系,我就要采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修复亲子关系。
图片
温和,就是做到情绪平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出现叛逆言行时,不跟他硬碰硬,不再给他贴上负面标签,如没有教养,真差劲不孝顺等等。
坚定,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坚持底线,向孩子明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期望。
当儿子再次因为心情不好而冲我发火时,我没有像之前那样,被愤怒和委屈冲昏了头,质问他有什么资格跟我这样说话,而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首先,去解读孩子脾气背后的情绪:
马上就要考试了,你是不是压力挺大的?心情不好,就很容易生气是不?
儿子没吭声,但没有继续冲我发泄,证明我说对了。
我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刚才你冲妈妈发火,妈妈心里其实也挺难受的。
下次你需要妈妈做什么,有什么能帮到你,你直接跟妈妈说好吗?
儿子还是没吭声。
但下车时,他主动帮我拎了两大袋东西,我让他给我拿一个都不同意。
我明白,这是儿子在表达歉意。
运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引导孩子改善过激的言行,渐渐的,儿子的怒意和脾气都越来越少,亲子关系也日渐修复。
儿子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缓和,虽然偶尔还是会顶嘴,但频率明显减少许多。
图片

2、先接纳情绪,后再讲道理,用正面积极的语言,逐步引导孩子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走去
从小到大,我都很少鼓励儿子,总是批评打压,这造成了孩子的低自尊,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也让他叛逆起来格外没有底线。
一个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又怎么会充满动力,主动自发的变好呢?
儿子虽然成绩平平,生活杂乱无章,但是他有一个闪光点,就是运动能力很强。
以前,每次儿子跑步比赛拿了名次,我都不当回事,因为我觉得什么都不如成绩好,会说他:
你跑的再快有什么用,期末考试能加分吗?
别以为老师同学夸你几句,你就飘了,学习好才是真的厉害。
现在,我意识到,有运动细胞,也是一个孩子难得的闪光点,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如果我总拿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长处比,对孩子的优点又视而不见,孩子怎么会有信心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应对学业挑战呢?
图片
恰逢学校运动会,儿子代表班级,在短跑和接力赛中,又拿到了好名次。
接他放学时,我第一次认可了他这个闪光点:
以前还不觉得,现在真心觉得,男孩有运动特长,太帅了,而且坚持训练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天挥汗如雨,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是有毅力的。

儿子,妈妈真的为你感到骄傲!
儿子的眼睛亮了,他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要是我学习也能跟运动一样好,就好了。
我鼓励他: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你运动这么优秀,就足以证明你聪明,大脑灵活,只是在学习上,还没触碰到那个点而已。加油吧,不管怎样,你在妈妈心里都是独一无二的!
儿子开心的笑了。
通过这样不断的鼓励、认可,我一点点擦去儿子内心上的阴霾,去激发他的勇气和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感受到自己努力后的力量。
来自妈妈的正面鼓励,就像一针强心剂,让儿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变得越来越主动,积极,面对学习也更加用心了。
图片
如今,儿子在我的影响和引导下,叛逆心理平复了不少,他又把注意力收回到了学习上。
看着儿子前前后后的变化,我真的感慨万千。
一个叛逆、暴躁、厌学的孩子,是怎么产生的?往往跟家长长期坚持的批评、指责、吼骂等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时,我们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跟孩子去较劲,而应该冷静、理智去观察,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厌学、叛逆、沉迷手机、不想去学校、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想要深入沟通,可以找老师详细聊聊,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跟老师详聊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