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种爱的语言,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读懂孩子,和孩子建立内在联结

 歆迪 2024-06-25 发布于内蒙古

心理学家Gary Chapman在他的著作《爱的五种语言》中列出了孩子们心中五种爱的语言,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读懂孩子,和孩子建立内在联结,给孩子赋能。

1、肯定的言辞

如果你发现,孩子经常夸赞你,或者他很喜欢你夸奖他,那么,正面肯定、鼓励、赞美的话在他心中就代表了爱。

2、精心的时刻

如果你发现,孩子对昂贵的玩具兴趣不大,只要你陪伴他一起玩耍,他就高兴不已,那么他主要的爱的语言是“精心的时刻”。

3、接受礼物

如果你发现,孩子喜欢送人礼物,而且每次送礼物都会精心包装,同时,他也会很好地保存自己收到的各种礼物,那么他的爱语就是送“礼物”给他。

4、服务的举动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帮助其他人,你如果能做些服务于他的举动,他就觉得你是爱他的。

5、身体接触

如果你发现,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喜欢手臂和肩膀都和他们紧紧靠着,喜欢父母抱抱亲亲,那么他主要爱的语言是“身体的接触”。

孩子在意的,能给他们赋能的,有时真的和我们理解的并不一样,我们要解密孩子的爱语,以便很好的爱孩子。

除了物质条件,父母还要给孩子更重要的东西,唤醒孩子内在的力量,增长他们的生长力,让他们有力量从平凡的生活中,凭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开满鲜花的路,这就是赋能的爱。

给孩子赋能,就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和他作为个体的权利,让他在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上拥有发言权,自主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同时,也赋予孩子一种积极态度和正能量。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有一种内在的控制感、效能感,他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能力,意识到自己才是人生和未来的创造者。当我们从直接给予专为间接为孩子赋能时,事实上,我们作为父母的角色会发生变化:

孩子小时候,我们可能更多充当的是“教练员”的角色,条分缕析地指导孩子,为他准备好一切,扫清前行的障碍。

但,随着孩子长大,我们的角色逐渐转变成为了“领路人”,站在前面引领孩子的成长发现,以身作则激励他的前进;而不再事无巨细地知指导孩子的行为,放手让他自己去选择、去决定。

伴随孩子的成长,我们要逐渐从“给予型”的家长,转变为“赋能型”的家长。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力量感,让他们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过好这一生。

孩子健康成长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被关爱(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和做决定(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出有效决定)。

被关爱,关乎于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做决定关乎于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家庭教育成功的两个重要指标:就是孩子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和较高的自我效能。

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来源于父母传递和暗示他是怎样的人。设想,如果我们戴着不OK的眼镜,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懦弱,遇到一个小小的困难就退缩了?”这时孩子会怎么样呢?

把孩子横向与他人的比较,变为孩子与自身纵向的比较,让孩子和自己比,用现在与过去比,把孩子每一点的进步看在眼中,才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和探索的希望,才是真正有效的“激励法”。

放手的同时,赋予孩子力量,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多鼓励,不嘲讽,不打击

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不是说“这次考试成绩不错,你真是咱们家的骄傲”,这样说的时候,家长会觉得很有力量,但是孩子没有力量,因为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家长身上,而不是思考自己要什么,长期孩子还会形成,“学习是为你学,而不是我要学”,以后没有人在身边这么说的时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可以试试这么说“这次考试成绩很好,你是不是很为自己感到骄傲?”,孩子的感受和学习动力就会不一样,是让孩子为自己努力,为自己骄傲,把对孩子能力的信任种进孩子的心里,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有些家长说,我也想鼓励孩子呀,可我的孩子真没有什么值得我鼓励的地方。

事实上鼓励还真的不是在孩子表现好的地方才用的上的,表现不好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是更需要我们看到,更需要鼓励的时候。

鼓励的英文是encourage,courage是勇气,en是增加,鼓励就是增加勇气的意思。

如果孩子考试考了60分,该怎么处理了?

试想一下,一个正常的孩子,考试考了60分,他心里会好过吗?他愿意分数这么低吗?

他肯定是不愿意的,他本来已经很不好过了,他需要我们做什么?

也许只是需要我们抱抱他,看到他的难过,他可能就会放下警惕,不再担心妈妈会骂我。

接下来可能就会想想为什么没有考好,找找原因,然后改善。

鼓励不是天生就会,它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熟练地应用。

赋能并不难,但也不能一蹴而就,它侵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跟孩子说话的方式、和他共情、贴心的鼓励他等等,将如水滴石穿,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自信心和胜任感。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