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濒湖脉学》· 涩脉诊法

 武宗 2024-06-25 发布于北京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华医方(TCM)

 中华行医方·大医精诚心  


涩脉,是一种脉象细而迟缓,往来艰涩不畅,短促且散乱,有时还会出现短暂的停顿然后又继续跳动的脉象。《脉经》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涩脉与阴气有关。当阳气过盛时,会导致阴血相对不足,因此脉象显得艰涩不畅。这种脉象在肺部疾病中较为常见。

《脉诀》中提到:“涩脉在指下寻摸时似乎有感觉,但一举起来就全无脉象了。”这与《脉经》中的描述并不相符。

【体状诗解析】

涩脉细而迟缓,短促且艰涩不畅,往来摸之感觉散乱,有时停顿又依稀可感。它就像雨滴落在沙子上,很容易就散开了;又像病蚕吃桑叶,缓慢而艰难。

【相类诗解析】

参伍不调的脉象就叫做涩脉,它像轻刀刮竹子一样,短促而艰涩。涩脉与微脉有些相似,都显得细微而柔软,但涩脉在浮沉之间并无明显区别。具体来说,细、迟、短、散且时有一止的脉象为涩脉;而极细且柔软,重按时感觉若有若无的脉象为微脉;脉象浮而柔软细腻的为濡脉;脉象沉而柔软细腻的为弱脉。

【主病诗解析】

涩脉主要反映血少或精伤的情况。它可能表示反胃、亡阳、大量出汗或淋雨等病情。寒湿侵入营分会导致血痹。对于女性来说,涩脉可能表示怀孕期间的胎病,或者未怀孕时的败血情况。

如果寸部出现涩脉,可能表示心虚胸痛;关部出现涩脉,可能表示胃虚肋胀;尺部出现涩脉,则是精血俱伤的征兆,可能表现为肠结、小便淋漓或下红等症状。总的来说,涩脉主要与血少、精伤等病情相关。对于女性而言,还需考虑是否怀孕或存在败血的情况。

【常见疾病】

涩脉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脉象特征,具体指的是脉搏触诊时感觉到的脉搏质地干燥、紧绷、不顺畅,类似于细细的丝线被拉紧了一样。以下是涩脉的常见疾病:

1.阴虚症:指人体阴液亏损,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出现脉象涩、细、数等特征。常见的症状有口干、咽干、热感、潮热、盗汗等。

2.气滞症:多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血郁滞。气滞引起的涩脉常伴有胸闷、胁痛、呕吐、舌苔黄腻等症状。

3.血瘀症:指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凝聚成块或在血管内滞留。血瘀导致的涩脉常伴有疼痛、瘀斑、舌质紫暗等症状。

4.其他病症:涩脉还可能与湿热症、寒凉症、脾胃虚弱、气虚血少、血虚血瘀、痰湿内结等病症有关。

具体来说,临床上涩脉的形成,主要是因血液黏滞性和黏稠度的增大,可见于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动脉硬化,及严重吐泻脱水者。涩脉者有时可测得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球压积值均增高,血沉值降低。血液流动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缓慢,遂呈涩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