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好好说话是一个底层家庭最严重的问题。

 江晓 2024-06-25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江晓。

普通人的人际交往中,好像我们最希望的就是对方能“好好说话”,这种好好说话包含了太多的含义,好比恋人之间的好好说话就是有话直说,别猜来猜去;家人之间说话就是柔和温暖,别用命令式口吻;商家和买家之间的对话礼貌快速简洁有信用,别唠那些没用的耽误彼此时间;包括陌生人之间发生了一点小问题小矛盾,也是希望彼此能够心平气和的积极解决问题,不会因为火药味十足的语言上升到大打出手。

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碰到,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踩到别人脚,碰到别人,你已经说对不起了,但对方就横鼻子竖眼的说:“对不起就完了啊?你走路不长眼啊?”这就可能会将一次小小的萍水相逢发展成肢体语言的大问题。

还有例如一对情侣吵架,女方说:“你不会把你的鞋子袜子衣服好好收着啊?非要进门乱扔吗?”男方说:“你天天就没别的事了?家里没有你的衣服鞋子啊?我就喜欢乱扔咋地了?”

再例如一对夫妻,晚上吃晚饭,丈夫嫌弃妻子做饭做的比较咸,张嘴就说:“你这是打死卖盐的了?你想齁死谁啊?”妻子那就肯定不乐意了:“你爱吃吃,不爱吃拉倒,谁想给你整天做饭啊?”

父母给子女说话那就更不要说了,基本好好说话的没有几个,都是以大欺小,以上欺下的那种,没有道理可讲,我是你老子就是无条件服从的道理。

前一段时间有个来访者来找我咨询,说她的女儿好像高考完就一下子叛逆了,她所说的叛逆就是和亲戚朋友吃完饭,回到家之后她只是寻常关心一下自己的女儿,结果对方直接大吵大闹还上升到了摔东西的地步。她给我复盘了当时晚上的场景,觉得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能导致自己的女儿发那么大的脾气,我们各种细节的扒拉,最后想起来她认为自己的女儿头发乱,想让她把头发自己捋捋,然后当着全桌人的面给自己的女儿说你看你头发乱的像个鸡窝,赶紧自己整整。

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当时这个女孩的处境有多么的尴尬,一桌子亲戚朋友在那里轻松的聊天说地,结果自己母亲大喊一声自己的头发乱的像个鸡窝,让她整整,一桌子正在聊天的人,立刻把目光全部都投向了她的头发,简直是又尬尴又恐怖,我相信那时候那个女孩子的心情是极为愤怒且无奈的,最想做的事就是原地消失。

我给她母亲讲诉了这个细节的问题,这个母亲狡辩说,当时两个人离的有些远,如果女儿在自己旁边,也就帮她弄了如何。

我说换位思考一下,你的头发很乱,你的老公在一个满是亲朋好友的聚餐过程中,给你大喊一声你看你的头发乱的像鸡窝,赶紧捋捋这种话你会怎么样?

这位母亲沉默不言。

我说你老公这样大吼一声,你会很生气,那如果你老公默默走到你后面帮你捋了捋头发呢?你会觉得很甜蜜,而且还间接秀了一把恩爱,是不是?

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你是这么想的,你女儿一样也是这么认为的。

好在这位母亲接受我的说法,然后她说自己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家里面也是一直这么说话的,好像其女儿也一直没有表现出来什么异样,只是这一次反应很激烈,回家大吵大闹。

一个解释,高考完毕,所有压力都释放出来了呗。

在我们咨询的过程中,这位母亲也诉说了原生家庭的很多琐事,她的父母从来不会好好说话,她的母亲就是长久的抱怨型,父亲就是那种暴躁型,一言不合就骂人的那种。在她看来,很多可以商量的稀松寻常的小事也值得母亲的阴阳怪气和父亲的大发雷霆。

我说,你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她说,想尽快逃离家庭。

我说,你女儿现在的想法也是这个样子的。

她又给我说了现在她女儿的生活条件可要比那个时候好上许多许多,她女儿怎么会想离开现在丰衣足食还算有爱的家庭呢?

我说,因为和你小时候所遭遇的都是一样的,因为你们和你们的父母一样,都不会好好说话。

据我所知,这位母亲平时说话语气,无论是和谁,都是比较有棱有角很硬气的那种,当然,我不是说这种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好,但确实那些说话温柔细腻,慢声慢气的人更讨人喜欢一些,大家的心扉也容易给后一种人敞开,大家的关系链接也更会给后一种人更紧密一些。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遇见过不会好好说话的人,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经历过不能好好说话的人那绝对就是自己的父母了,例如你小时候丢了一只铅笔丢了两块钱打碎了一只碗,说实话,小朋友这个时候自己都吓个半死了,恐怕引起父母的勃然大怒,但是越怕啥就越来啥,我相信孩子小时候都丢过钱丢过东西摔碎过碗,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也经历过大半夜了还被父母逼着去黑咕隆咚的外面找丢失的钱或者物,反正晓晓就经历过,还被训斥道:找不到就再也不要回家。晓晓真的在门口睡了一夜,好在是夏天,只是被蚊子咬了几个疙瘩。

晓晓一直是个钝感力超强的孩子,我第二天进家之后还觉的我爸妈对我真好,真爱我,为啥嘞?就因为把我扔外面的时节是个夏天,不是个冬天,要是冬天我不就得冻死啊。

现在长大了想想,丢的几块钱也不至于让家里一夜返贫,丢的铅笔也不至于就那一只,摔碎的碗我再磕头谢罪,它也恢复不了原样,再说,家里不是穷成那样,非逼着孩子在外找东西睡一夜,父母的暴跳如雷和非要找到那样东西不过就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当父母的威严而演出来的戏罢了。说白了,生活苦闷,自己在社会上没有丝毫存在价值,也就仗着当了爹妈下面有个小崽子得听从自己的号令生活,找点事折磨一下孩子,刷刷自己的属性罢了。

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怨恨,但又屈服从小受到的孝顺的教育,只能把这些没有解开的疙瘩,这些无名的怒火发泄到身边人身上去,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底层人这种不会好好说话的基因,真的会代代相传。

就像我接访的那位母亲,她在原生家庭里已经遭受了父母不会好好好说话的问题,但她依然把这种行为模式复制黏贴一般的毫无改变的搬到了自己的核心家庭里,完美无缺的全部给予了自己的孩子。

当然,那位母亲看见自己的女儿头发乱了之后,并没有过多的想法,脱口而出,这种行为习惯才让人感觉到窒息,不是故意的,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认知就是如此,我说你一句怎么了?我是你妈,嗯,太可怕了。

这位母亲问我,那她当时应该如何做?

我说,首先,你的女儿不是演员,没有人会过多的关注她,头发乱就乱,无所谓的事情。第二,都有手机吧?都有微信吧?在微信上提醒一句:宝贝儿你左边的头发有点乱,自己整整呀。也行。第三,装着起来上厕所,示意女儿和你一起去,给她整理头发。第四,轻轻走到她身边帮她理理。这四种都可以。

好在这位母亲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然后说回家会改变自己和女儿相处的方式,以后会尽量好好说话。

一家人,无法平等的对话,无法知道至亲之人内心的想法,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人是群居动物,是需要高等社交的,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的行为连自己的亲人都无法接受的话,那么外人又怎么可能认同你呢?

当然,好好说话真的是一件值得深刻学习的行为,也有一部分人,无法感知和辨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所以一出口就是埋怨和责备,这种人就算是求人的时候,也是一张嘴就是别人的不是,可能因为自卑或者自恋的内心情节,或者是本身有述情障碍,希望对方能够快人一步的去感知自己的需求和心情,对方感知不到,她就要生气暴躁的那种,在这里晓晓要跟这种人说一下,你没啥价值属性,你就不配得到别人的真心关注。

是的,只有你有价值了,才配得上大家的关心和理解。

可能很多人把耐心和礼貌都给了外人,被这个社会耗尽了精力和时间之后,回到家想得到的就是疗愈和理解,但是家这个地方才是要真真切切讲感情的地方,才是最应该好好说话的地方,无论在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里,如果你真的在意对方,你才应该真正做到,认真聆听对方的需求,耐心温柔的给ta说话疏导,让爱和理解去充满这个家,而不是被自己一时不满的情绪,或者习惯性说话方式而左右。

喜欢就说喜欢,想买就说想买,生气就说生气,该撒娇就撒娇,该坦诚就坦诚,不要阴阳怪气,不要让亲人去猜,一辈子的时间太短了,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彼此真诚的相处上,而不是浪费时间让彼此怄气。

一生太短了,让我们从好好说话开始,开启我们的幸福旅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