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都不合群

 liuhuirong 2024-06-25 发布于湖北

最近看到了一些话题,都是在讲一个人进入职场后,怎么样和同事相处,怎么样打进别人已有的圈子,成为一个圈内人。其实职场里并没有那么多的政治可讲,很多公司的制度都很开明open,如果你的性格比较内敛,或者是将工作和个人生活分得开,那么做到在职场中独善其身也没什么不好。

有一个朋友在一家互联网企业上班,由于她之前的工作和现在的工作氛围不太一样,小公司里交了很多朋友,到了大公司后发现人和人之间少了些真诚,却多了很多相互之间的竞争。她初到公司就经常被老同事一起拉着吃饭,每天都不好意思让别人出钱结果别人却经常忘记付钱。之后,她看清了周围的同事后就开始每天带饭,这样少了很多金钱交易的烦恼,她觉得中午一个人吃饭也挺开心。

孤独,成了我们这代人的印记。在孤独里行走,在孤独里思索,在孤独里生存。可惜,有人误解了孤独,把它当作标榜自我的代名词。

孤独不是目标,只是工具。

最后,那些从孤独中走出来的人,必将呈现出另一番模样。

我喜欢走夜路,从小都是。

小时候上学,都是要摸黑起床,天不亮就背上书包等去学校的早班车。

那时候是冬天,雪下了一夜,积了满地,连个脚印都没有。路灯微亮,映得雪一片银白。这时我喜欢学着泰利斯仰望星空,想不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但觉得那片天出奇的好看。

静谧无声的夜空,总要比青天白日里多出数不清的东西。到了车站,天也就亮了,人声喧闹起来,一切也就没有那么有趣。现在回想上学的那段日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夜里那片寂静的星光。

寂静,总是能够让我感到舒适。

当我读到马尔克斯对自己平时状态的描写时,我发现自己与那个“躲在僻静的角落,十小时不间断地写作”的人竟是如此一拍即合。

我天生好静,喜好到偏执,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读各样的文字。

小伙伴们不明白,我每天闷头闷脑的到底在想些什么。为此有的人嘲笑我、欺负我,都被我一笑而过。如我不知为何要“合群”,他们的嘲笑讥讽在我这里也是不值一文。

但时间久了,我也会自我怀疑,我这样孤僻的性格是不是真的是一种病。

要是这本书早几年出现,或许我也不至于胡思乱想了吧。可惜当年的我们还不了解马尔克斯,也不曾有这本书。我们的孤独还被人看成一种“病态”的表现。这其间,有的人被人言打到了,有的坚强地活了下来。

如今想来,那些打不死你的,必然让你坚强。

很多孤独只是表面看起来的孤独,就如沉浸在写作中的马尔克斯,看似与世隔绝、低调无趣,实则他正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肆意翱翔,在那个世界里,他是活得最多姿多彩的人。

巴尔扎克说:“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你可以看起来很孤独,但千万不要让自己真的很孤独。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你是孤独乏味,还是知音难遇,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大家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孤独并不是孤独,只是一种孤独的选择。

不明就里的旁观者对孤独者的判断永远是悲观的。他们不明白,你的孤独只是因为你和他们无话可谈,你的世界和他们不在一个点上,他们体会不到你的精彩。

我们没必要为了合群而合群,也无需为了孤独而孤独,孤独或欢闹都是人自然状态下选择的结果。

就像天天泡在稿纸中的马尔克斯,当时的他绝对没考虑过自己躲在犄角旮旯算不算孤独。

独自一人,不受打扰的创作是他是精神所需,也是他的生活之源。他的环境、性格、思维方式决定了那一刻的自己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而这一系列选择是无意识的。

孤独,是你最好的升值期。

查理·琼斯说过:“除非你改变了交往的人和阅读的书,否则,你的五年之后和现在完全一样。”

马尔克斯那些孤独的年月,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儿时的梦,一个人在孤独的城市生活。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宿命。正是他一个人在文学里的踽踽独行,创造了那些意韵悠长的名篇佳作。

孤独不是与世隔绝,也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你给自己的一个上升的空间。

在孤独中探索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勇者,这样的人更容易成就一个优秀自己。

饭你要自己一口一口吃,路你也要自己一步一步走。优秀的路往往漫长而艰难,越是接近终点,越是少有人迹;越是少有人迹,越需要你承受孤独。

孤独,就是给你的生活留一个停顿,让你有机会去整顿你即将崩塌的人生。

下次,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你看着如此孤独?”你就告诉他:“因为我选择走一条不同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