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新手皇帝的危机应对

 握中悬璧 2024-06-25 发布于天津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大汉系列西汉部分+东汉部分1-10章目录

(九十四)刘杨、彭宠之乱

(九十五)汉梁之争
(九十六)平定齐地
(九十七)祸起萧墙
(九十八)矛盾的隗嚣
(九十九)略阳之战
(一百)汉成天命之争
(一百零一)公孙述的战略失误
(一百零二)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战
(一百零三)退功臣而进文吏
(一百零四)度田不实案

(一百零五)刘秀立储之争

(一百零六)二征之乱
(一百零七)马革裹尸
(一百零八)退吕进薄的背后

(一百零八)刘庄的危机应对

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刘秀在洛阳南宫前殿病逝,享年六十二岁,而同一天,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只不过权力的交接注定没有那么顺利。

当时刘秀在遗诏中特意交代自己的后事要一切从简,而且“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

虽然刘秀在晚年已经尽力为太子刘庄上位铺平了道路,但他的心中仍在担忧,对于功臣、外戚、宗室等势力,虽然他都曾出手进行打压,使其被迫蛰伏,但刘秀在世时,对方或许不敢造次,一旦他离世,情况就难说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秀直到临驾崩之前也不能完全放心,故而特意交代各地刺史、太守等不得擅离职守,防止动乱的发生。

不幸的是,刘秀的担忧真的成了现实,就在他尸骨未寒之际,一个潜藏在背后的野心家便开始展开行动了,一个针对刘庄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这个野心家就是刘庄的同母弟山阳王刘荆,刘秀去世后,“荆哭不哀”,他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但背后却筹划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据《后汉书·刘荆传》记载,“荆性刻急隐害”,按李贤注解的说法,“隐害谓阴害于人也”,由此可见,刘荆个性严厉苛刻,又喜爱阴谋诡计,这样的人注定是耐不住寂寞的。

长幼有序,刘荆不可能得到太子之位,但他却对那至尊的权力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当时复杂的形势却也给了他一些机会。

光武末年大范围处置诸王宾客及强令其就国事件对郭氏及许美人所生诸子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遭到这样的待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非阴皇后所生,对刘庄有着潜在的威胁。

而诸王又以东海王刘疆为首,作为郭氏长子,又有着废太子的身份,他有充分的理由对现状感到不满,毕竟刘庄所拥有的一切本应是他的。

这样一来,刘荆的计划就呼之欲出了,他打算利用刘疆的不满情绪对其进行挑唆,一旦刘疆作乱,刘荆便有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当然,如果刘疆以东海国为基础挑战朝廷,那自然是没有半点胜算,但当时刘疆并未在自己的封国,一年前,他跟随刘秀一起参加泰山封禅大典,之后陪同父亲回到了洛阳,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而这对他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在上一篇中我们曾分析过,刘秀晚年为防范吕、霍故事重演,有意打压以阴氏为首的外戚,因此他没有让阴氏掌握洛阳的主要兵权。

刘秀打压外戚请看这里

刘秀生前为汉室社稷进行的最后一道安排

其中阴识官职止步于仅负责消防和看管武库的执金吾,而阴兴虽然一度担任掌握宫卫的卫尉一职,但由于他去世较早,卫尉一职便为为窦融所取代。

窦融入朝后小心谨慎,其态度应该是令刘秀非常满意的,因此窦氏家族便在刘秀的安排下扮演着制衡阴氏的角色。

据《后汉书·窦融传》记载,“(窦融)弟友为城门校尉,兄弟并典禁兵”,由此可见窦氏家族是当时洛阳禁军系统中另一支重要的力量。

按《后汉书·百官志》的说法,城门校尉“掌洛阳城门十二所”,按照卫尉手下各宫门司马统率百人左右的兵力来看,城门校尉麾下应该有一千余人的兵力,不容小觑。虽然后来窦融之子窦穆接替窦友担任城门校尉,但这一职务仍在把持在窦氏家族的手中。

而窦氏家族又是刘疆有可能争取到的,因为窦穆之子窦勋娶了刘疆之女沘阳公主,两家有姻亲关系,身在洛阳的刘疆如果起了野心,倒也未必不能成事。

于是刘荆便命人假借刘疆舅舅大鸿胪郭况的名义给他写了一封信。

刘荆首先说到刘疆母子无过被废一事,之后又提起郭后尸骨未寒朝廷就大肆打压她所生诸王,希望以此激起刘疆的仇恨,最后则不断怂恿刘疆,唆使其作乱。

只不过刘荆还是想错了,刘疆根本和他就不是一类人,他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作乱的条件,但却完全没有相应的野心,否则当初就不会主动请退了,在收到刘荆的信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到了恐惧。

作为废太子,这一身份实在是太敏感了,哪个废太子能有好下场呢,栗太子刘荣殷鉴不远,刘疆很自然会认为这封信是针对他的一个阴谋。

刘疆虽然没有野心,但不代表他愚蠢,郭况一个不掌握什么实权的大鸿胪没有任何理由教唆他作乱,而且对方又是自己的舅舅,稍微确认一下就知道此信非他所写。

而在得知背后的主使者是刘荆后,他就更不可能对此不产生怀疑了,刘荆可是刘庄的同母弟弟,这会不会是刘庄指使刘荆前来试探自己从而引蛇出洞呢?

想到这里,刘疆越来越害怕,于是立刻扣押了前来送信的使者,将其和信件一起原封不动地交给了刘庄。

得知自己的亲弟弟竟然阴谋针对自己,刘庄的内心应该是震惊的,此时的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实力,皇位是难以坐稳的,他必须做些什么了。

对于刘荆,由于其阴谋并未造成实际的后果,因此不宜大张旗鼓地进行处理,毕竟刘庄刚刚继位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影响实在恶劣,尤其这个人还是他的亲弟弟,若是让世人知道他兄弟阋墙,自己根基不牢一事也就被坐实了。

因此刘庄决定先放刘荆一马,只是把他打发到河南宫,而没有大肆宣扬。但宗室中产生的不和谐因素还是给刘庄敲响了警钟,于是他做了一个在整个汉朝历史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安排。

四月二十四日,刘庄在诏书中提到:“高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其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以邓禹和刘苍二人辅政。

按李宪注解的说法,“六尺谓年十五已下”,也就是说,只有十五岁以下的少主才需要辅政,而刘庄继位时已经三十岁了,他何须辅政大臣呢?

其实在这一安排中,邓禹只不过是附带的,据《后汉书·邓禹传》记载,“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邓禹和贾复早就知道刘秀在打压功臣,因此便开始急流勇退,此时刘庄重新搬出邓禹,自然不是要启用他,而是拔擢刘苍这一真实目的打掩护。

刘荆一事在宗室内部制造了裂痕,这是刘庄必须要尽力去消弭的,对于郭氏诸子,刘秀对其进行打压的政策自然是要执行下去的,但对于自己的同母诸弟却必须要进行拉拢,否则刘庄就成了孤家寡人。

阴后共有五子,其中三子刘荆有异心,四子刘衡早逝,五子刘荆年纪小,因此只有次子刘苍能为其所用。

据《后汉书·刘苍传》记载,“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这一点和自幼熟习儒家经典的刘庄类似,二人在文化方面显然有着共鸣,因此“显宗(刘庄)甚爱重之”。

作为辅政大臣,刘苍“位在三公上”,成了群臣之首。除此之外,刘庄又为他“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给了刘苍开府的权限。

刘庄这么做是有目的的,新君继位,根基不牢,刘庄希望尽快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借着刘苍的幕府便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据《后汉纪》记载,“苍以母弟辅政,尽心王室,其所宾礼,皆当世名士”说的就是这件事,通过刘苍的幕府招揽名士,便能营造出一种天下归心的氛围。

那么刘庄难道是打算重用刘苍吗?当然不是,刘荆一事已经令他绝不可能再信任自己的兄弟了,哪怕是一母同胞。

他对刘苍的优待只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为的是应对自己继位后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而这一目的确实顺利达成了。

但随着不久后东汉帝国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刘庄的地位已经日趋稳固,而刘疆这个潜在的威胁也去世了,此时他已经不再需要刘苍了。

对于自己的处境,刘苍是有所感知的,据《后汉书·刘苍传》记载,“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他唯恐自己成为刘庄的打击对象。

刘苍的危机意识是颇有远见的,他在请辞时提到:“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这一说法虽然不够准确,比如刘向就担任过九卿之一的宗正,但刘向毕竟是远支宗室,对皇位没有威胁,而刘苍可就不一样了,以他的身份担任辅政实在太过敏感。

最终在刘苍的坚持下,刘庄答应了他的请辞,刘苍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其实刘庄本非心胸宽广之人,据《后汉书·章帝纪》记载,“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此人的性格可见一斑。

无论功臣、外戚还是宗室,刘庄对所有人都不会完全的信任,而他们将先后成为刘庄打击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