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这件遗书,被太平公主当作传家宝,褚遂良评:小楷之冠!

 三余字画 2024-06-25 发布于山东

现代人的书法之所以比不上古代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笔法”的缺失。我们衡量一件作品的优劣有很多维度,但如果“笔法”不佳,其他的一切优点就都成了“空中楼阁”。

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它由神人传给蔡邕,并在此后代代相传,直到唐代中期,能得“笔法”精髓者不过二十余人。那么,为什么这500年的时间里,只有这寥寥几人呢?一来是笔法深奥,二来则是它的传承方式以“家传”为主。

“琅琊王氏”被誉为“华夏第一家族”,它也是书法第一豪门。从王导、王敦一直到王方庆,他们家几乎代代都有大师。每个王家人只要勤加临摹祖上留下的作品,就能有所成就。

王羲之对“家法”的外传其实非常忌讳,史籍记载了他临终前的表现:“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可藏之,千金勿传。”“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

不仅不让外人知道,连好朋友也不给看。《乐毅论》是王羲之临终前留给王献之的家书,也是一部小楷“秘笈”。唐太宗登基后,遍寻羲之真迹,王羲之十世孙王方庆便将这部《乐毅论》献给皇帝。

李世民命褚遂良精心临摹,并馈赠大臣,从此,王羲之小楷笔法也就大白于天下了。说起“天下第一小楷”,很多书友会想到钟绍京《灵飞经》或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其实,这部《乐毅论》才是最早被官方认定的“天下第一小楷”,褚遂良称之为“天下正书第一”。

此作一直保存在宫廷之内,后来被太平公主珍藏。唐玄宗发动宫变诛杀太平公主,此帖便流入民间,被一老妇人投入火中焚毁。褚遂良的临本也就成了“独苗”。王羲之的小楷受钟繇影响但更加成熟,先凌空取势,再藏锋起笔,笔画端庄严谨、遒劲多姿,以中锋为主,锋芒内敛,勾挑含蓄,用笔方圆兼备,转折时笔尖绞转、调锋自然。

《乐毅论》结构紧实中正,体势舒展纵长,这与钟繇小楷的以横取势、扁方横阔不同,结字更加成熟。同时,为了避免“状如算子”的呆板,王羲之还特意营造左右结构高低错落,重心摇摆的形态,使每个字都有动势,可谓神完气足。

王羲之的小楷笔法精妙,用笔细腻,蕴含着魏晋中正平和之韵味,是我们学习楷书,提高用笔技巧的上佳之选。

而今,我们将褚遂良《临王羲之乐毅论》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