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元”二韵可以通用浅议

 芙蓉书阁 2024-06-25 发布于广东

“寒、元”二韵可以通用浅议

芙蓉书阁|邓旺林

 王力教授在其《汉语诗律学》(注1)中提出韵与(汉字带下划线表示韵部名称,即韵目。下同)“原则上不能认为邻韵”(详见该书第一章第五节《首句用韵问题》)。这就等于说,韵与韵不能相通。这是王力教授关于近体诗“邻韵”的误判之一。

 吴丈蜀研究员(注2)和王步高教授(注3)在对平声韵的邻韵作分类时,将韵一分为二:一部分归于“真文”,一部分归于“寒删先(注4)但他们都没有说明韵的哪一部分与真文”相通,哪一部分则与寒删先”相通。尽管他们对韵的这种处理值得商榷(我们下面会谈到),但说明了元韵至少有一部分可与韵相通。

 平水韵“上平十三元”韵是《集韵》(注5)平声系统“二十二元”、“二十三魂”和“二十四痕”三韵合并而成的(详见《例说上平十三元“三家合一”的合理性》(注6)。为阐述的方便,下面我们将《集韵》的三韵依次称之为AB1B2,而平水韵的“十三元”则仍称

清代词学专家戈载(注7)在其《词林正韵》(注8)中将A与平水韵的“真文”二韵归于第七部,将B(含B1B2。下同)与平水韵的“寒删先”三韵归于第六部。(详见《从“上平十三元”的“左右逢源”说起》(注9)

 吴先生他们对韵的处理,很可能就是受了《词林正韵》的影响。他们很可能像戈载一样,也是认为与真文”相通的只是“十三元”中的B这一部分,而寒删先”相通的则是“十三元”中的A这一部分。

 “真文”二韵与B通用,“寒删先”三韵则与A相通,戈载此说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AB本就相通(平水韵将AB1B2“三家合一”也说明了这一点)。北宋苏轼等和南宋陆游等共10人就有259首AB相通的近体诗。(详见《从“上平十三元”的“左右逢源”说起》)宋词中也有不少AB相通的名篇(详见《从宋词看AB的通用》一文(注10)

  既然AB可以相通,AB1B2可以“三家合一”,“真文”二韵就不可能只与B相通,而是也可以与A通押;同理,寒删先”三韵也不是只能与A相通,而是也可以与B相通。在《从“上平十三元”的“左右逢源”说起》和《从宋词看AB的通用》中都有不少这方面的例证。

  从A也可与真文”二韵相通,B也可与寒删先”三韵相通看来,韵绝非只是此一部分与真文”相通,彼一部分与“寒删先”相通;而是不分彼此地全都可以既与“真文”相通,也与“寒删先”相通。既然如此,”韵就不是仅有一部分可与“韵相通了。

 下面我们按平水韵来看看”韵与“韵相通的情况。限于篇幅,不录全诗,只记诗的体裁、标题、诗中首句及偶数句的句末字(依其在诗中的先后顺序记录于方括号“[ ]”中)以及各韵字所属韵部名称(依次记录于方头括号“【】”中。△表示首句句脚用仄声字)。另外,在各诗后面,对属于B的韵字加括注说明,无说明的均属A

1、苏辙\七绝《补种牡丹二绝》其二[安烦看]【寒寒】

2、张耒

1)五律《散步西园》[促园寒竿餐]【寒寒寒】

2)七绝《春日偶题四首肩繁寒寒】

3)七律《戏赠张嘉甫》[干言閒寒鞍]【寒删寒寒】

4)七律神宗皇帝挽词三首[蛮刊辕乾寒]【删寒寒寒】

5)七律冬日书事[乾翻寒言翰]

6)七律耒尝病痹亲友以酒为戒作小诗戏答[言欢樽轩]元元B1

7)五律《柯谷》[晚閒寒宽言]△删寒寒

3陆游

1)七绝春晚二首其一[残繁寒]【寒寒】

2)七律羁怀[欢繁安官团]【寒寒寒(先)

 据《康熙字典》所记,“团”在《集韵》中兼属“寒、先”二韵(注11)。凡一字兼属数韵者,在小括号中记录该字兼属的其他韵部(下同)。

3七律《舟中作》[昏门存餐猿]元元元”均B1

4五律《新寒》[寒宽团滩繁] 【寒寒寒(先)

5七律《闲咏五首》其四[论村昏尊餐]B1B1B1B1此诗韵均B1

4、范成大

1五绝《代儿童作立春贴门诗三首》其一[胜幡寒]寒】

2)七绝《初泛潇湘》滩翻竿【寒寒】

5、杨万里

1七绝道傍小桃[残痕看]【寒寒】B2

2)七绝餐霜醒酒[残烦端]寒】

3)五律《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其一[送繁冠寒安]寒寒寒】

4)五律《栀子花》[短看寒端矾]△寒寒寒

5)五律《明发生米市西林寺。进退格》[起残门村温]△寒元元元门、村、温”均B1

6五律《霜塞。辘轳体二首》其一[冻寒痕难翻]△寒

7)七律《跋姜春坊梅山诗集二首》其二[鸾园坛肝看]【寒寒寒寒】

8)七律过主岭[村门峦看难]元元寒寒寒】

9)七律《安乐庙头[山翻烦餐看]元元寒寒】

 杨万里有一首律《小憩土坊镇新店进退格》[店轩团根班在《集韵》中兼属“寒、先”二韵(见前所述)。字若属韵,则此诗韵无关。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故未录此诗。

 以上所录”二韵通用的近体诗虽然只有24首,但从陆游5首、张耒7首、杨万里9首看来,他们三人以“”通“”(或者说以“”通“”)均非偶一为之。这就足以说明“”之间并非如王力教授所谓“原则上不能认为邻韵”了。

 而有了以上这些例证,再看以下两类近体诗,我们对于”二韵可以相通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了。

(一)“以元衬寒”(即首句用元韵,余用寒韵)

1、[唐末]韦庄(注12)\七律《登汉高庙闲眺》〔原坛团残滩〕【寒寒(先)寒寒】

2、[唐末]杜荀鹤(注13)\七律《入关因别舍弟》〔言安难看般〕【寒寒寒】

3、[北宋] 宋祁(注14)\七绝《挟弹林下》〔园寒丸〕【寒寒】 

4、[北宋]司马光(注15)\七绝《看花四绝句》其一〔园看盘〕【寒寒】

5、[北宋]苏辙

1)七绝《读乐天集戏作五绝》其五园竿寒〕【寒寒】

2)七律《驾幸亲贤宅赠随驾诸公》烦看官銮冠寒寒寒

6、[北宋]许广渊(注16)\七律《蜕龙洞》其二〔存峦寒澜蟠〕【B1寒寒寒寒】(“存”属B1 

7、[北宋]黄庭坚七绝《武陵》源难寒〕【寒寒】

8、[北宋]陈师道\七律《简杨安国》谖寒难肝弹〕【寒寒寒寒】

9、[北宋]李之仪(注17)\七绝《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其十三〔喧寒阑〕【寒寒】

10、[南宋]王十朋(注18)

1)七绝《周文帝》浑安寒〕【B1寒寒】(”属B1

2)七绝《题双峰资深堂》其五存官安〕【寒寒】(”属B1

11[南宋]陆游\七律《近村暮归》繁宽冠欢丹〕【寒寒寒寒】

12[南宋]范成大

1)七绝《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其三翻宽寒〕【寒寒】

2)七绝《戏题赵从善两画轴三首其二魂寒看〕【寒寒】(”属B1

13、[南宋]杨万里

1)七绝《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其二繁残寒〕【寒寒】

2)七绝《省中直舍因敲新竹怀周元吉三首》其二痕看竿〕【寒寒】(”属B2

3)七绝《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毬图二首》其二园干看〕【寒寒】

4)七绝《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暄寒鞍〕【寒寒】 

5)七绝《晨炊玉田闻莺观鹭二首》其一翻看寒〕【寒寒】

6)七律《次韵寄题马少张致政亦乐园》园宽蟠丹观〕【寒寒寒寒】

杨万里还有3首寒寒】七绝未录,其首句均以”入韵。

(二)“以寒衬元”(即首句用韵,余用韵)

1、[唐末]吴融(注19)\七律《春晚书怀》〔阑园繁魂昏〕【寒元元元元

2、[五代至宋初] 徐铉(注20)\七律《送阮殿丞之静海》〔官魂门存樽〕【寒元元元元】(此诗韵均属B1

3、[北宋] 赵諴(注21)\五律《游云门寺》〔寒暄痕村轩〕【寒元元元元】(“痕”B2“村”属B1

4、[北宋] 李廌(注22)\七律《商高宗陵庙诗》〔盘存昏原阍〕【寒元元元元】 存、昏、阍”均属B1

5[南宋]王十朋\七绝《饭桃花铺宿覆盆》其二安门盆〕【寒元元”均属B1

6[南宋]杨万里

1)七绝过真阳峡六首 其四滩喧猿【寒元元

2)七绝过广济圩三首 宽园繁元元

3)七绝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十首 驩蕃孙】(”属B1

4)七律《夏日杂兴》寒暄翻痕村【寒元元元元】(B2B1

5)七律过太湖石塘三首其二观坤痕村魂【寒元元元元

(首句“每过松江得伟观”。“坤、村、魂”B1”属B2

6)七律《望楚州新城[宽村门藩论]【寒元元元元“村、门、论”B1

7、[南宋]曾丰(注23)\七律《思堂诗(为曾良臣)》〔安轩言萱存〕【寒元元元】(“存”B1

8、[南宋]陈造(注24)\七绝《再次韵赵景安四首》其四〔寒翻门〕【寒】(“门”B1

9、[南宋]陈著(注25)\七律《赞王来山爱竹祠前枯竹再生》〔寒痕根孙门〕【寒元元元元】(“痕、根”B2,“孙、门”B1 

综合以上所述以及多方面例证,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韵与韵互为邻韵(并非“原则上不能认为邻韵”),韵也不是只有一部分可与寒韵相通。

【附注】

1.王力《汉语诗律学》:1958年1月由新知识出版社出版(“第1版”),1962年12月改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称为“新一版”(删去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1979年11月仍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增订本(恢复第一版的第五章,并增加多条“附注”),称为“新2版”。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吴丈蜀(1919—2006):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任副会长;曾任湖北省诗词学会第一、二届会长。

3.王步高(1947—2017):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4.详见吴丈蜀《读诗常识》和王步高教授视频公开课《诗词格律与写作》第一讲《韵、韵脚、韵书、押韵》。

吴丈蜀《读诗常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第六章《诗韵》第一节《古韵》

王步高视频公开课《诗词格律与写作》第一讲《韵、韵脚、韵书、押韵》(东南大学教育科技中心2013年4月摄制)。可参见本人整理的文档(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525/20/1146003_657243844.shtml)

5.《集韵》:北宋仁宗、英宗年间官修韵书。

6.邓旺林《例说上平十三元“三家合一”的合理性》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6/06/1146003_1123430160.shtml

7.戈载(1786-1856):字顺卿等,号宝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诸生。曾官国子监典籍。书画家、著名词学专家、词人。著有《翠薇花馆诗》《翠薇花馆词》《词林正韵》,编有《词律订》《词律补》《续绝妙好词》《宋七家词选》等。

8.《词林正韵》共三卷。第一卷是词韵分部目录,第二卷为《词林正韵发凡》,第三卷为各部词韵。

9.邓旺林《从“上平十三元”的“左右逢源”说起》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1/23/1146003_1123040820.shtml

10.邓旺林《从宋词看元A与元B的通用》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1/18/1146003_1123938248.shtml

11.王力教授《诗韵举要》中只记“团”属寒韵。见王力《诗词格律》附录二。

王力《诗词格律》: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北京第1版,书号:ISBN978-7-02-017008-1。三河市博文印刷有限公司2022年1月第1次印刷,由全国新华书店等经销。

据南樟书屋《一本〈诗词格律〉》介绍,中华书局早在1977年12月就曾出版过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属第2版),统一书号10018·409,列入“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当时没有附录《诗律余论》。

《一本〈诗词格律〉》的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

12.韦庄( 836?—910):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应举长安,适值黄巢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一时著名,人称“秦妇吟秀才”。昭宗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授校书郎。随后以左补阙宣谕两川,遂留蜀事王建。五代十国时期(907—960)曾任前蜀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能诗善词,为“花间派”词人。

13.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累举进士不第,后归隐山中十五年。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始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天复三年(903),为頵出使大梁。值頵兵败,遂留大梁。其诗于唐末乱离之中,上承元、白一派,以短小精悍之律绝、浅近通俗之语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击黑暗现实,自成一家,后人称为“杜荀鹤体”(《沧浪诗话·诗体》)。

14.宋祁(998—1061):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曾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工部尚书等,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因《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15.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仁宗宝元元年(1038)登进士甲科。累官知谏院、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翰林兼侍读学士等。因反对王安石所行新法,出知永兴军。神宗熙宁四年(1071)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专修史书,绝口不论时事。元佑元年(1086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为门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悉除新法,恢复旧制。在相位八月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16.许广渊: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知复州。

17.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一说神宗元丰年间进士。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18.王十朋(1112—1171):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第一。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司业、侍讲、侍御史等。

19.吴融(?-903),字子华。力学富文词。举进士二十年不第,然才名甚著。曾隐茅山,又徙居苏州长洲,时年将四十。昭宗龙纪元年(889)始登进士第。曾任侍御史等。昭宗乾宁二年(895)谪官江陵,与贯休酬唱。次年召入翰林,以礼部郎中充学士,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天复元年(901)朱全忠犯阙,眧宗奔凤翔,融扈从不及,客阌乡。后复召还翰林,迁承旨学士,卒于官。

20.徐铉(916?—991):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徐锴并称“二徐”。五代时,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

21.赵諴:字希平,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曾任抚州通判、归州知州、三司户部判官,出知明州后卒。

22.李廌(1059—1109), 宋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一说阳翟人),字方叔,号太华逸民、济南先生。少孤贫,而以学问称乡里。曾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激赏之,谓其为“万人敌”。又闭门读书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为“张耒、秦观之流”。哲宗元祐三年(1088),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故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苏轼曾荐于朝,不果。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因其与陈师道均受知于苏轼并曾得苏轼举荐,故有人将其与陈师道和“苏门四学士”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一起合称为“苏门六君子”。

23.曾丰(1142—?):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

24.陈造: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曾任平江府教授,官至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

25.陈著(1214—1297):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曾任白鹭书院山长、著作郎、太学博士等。

2024.06.25

【附记】

本文中几首与“通韵三格”有关的律诗

关于“通韵三格”,详见本人《唐宋律诗通韵“三格”例说》(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24/11/1146003_1086036738.shtml)

1、[唐末]吴融\七律《春晚书怀》〔阑园繁魂昏〕【寒AAB1B1

此诗按平水韵看并非“三格”通韵诗,而按《集韵》看,则属“辘轳格”通韵。

2、[北宋]张耒\七律《冬日书事》[乾翻寒言翰]【寒AA寒】

此诗无论按平水韵看,还是按《集韵》看,均属“进退格”通韵律诗。。

3、[南宋]杨万里

1)五律《小憩土坊镇新店。进退格》[店轩团根班]【△AB2删】

据说“团”兼属“寒、先”二韵。“寒、先”均与“删”相通。此诗按平水韵来看,其“四韵”(指诗中偶数句所用韵字)为【元寒元删】或【元先元删】,均属“ABAC”式。这与唐代郑谷等人所定的“进退格”(“ABAB”式)虽有出入,但还是比较接近。如果按《集韵》看,此诗“四韵”为AB2】或【AB2】,也就是四个韵字分属四个韵部。这与郑谷等人所定的“进退格”就相差太远了。不知是否在杨万里生活的年代,元A与元B已经归并于一了(也就是说平水韵书出来之前,元A与元B已经合并了)。

2)五律《明发生米市西林寺。进退格》[起残门村温]【△寒B1B1B1

此诗“四韵”,无论是按平水韵看,还是按《集韵》看,都是“ABBB”(此A、B只是代表具有邻韵关系的两个韵部,不代表元A、元B。下同)。与郑谷等人所定的“进退格”(“ABAB”式)也不相同。同前首一样也是“名实不符的'进退格’诗”。详见《唐宋律诗通韵“三格”例说》的相关部分。

3)五律《霜塞。辘轳体二首》其一[冻寒痕难翻]【△寒B2A

杨万里曾将“辘轳体”作为“进退格”的别称(详见《唐宋“非三格”通韵方式例说》)。此诗“四韵”按平水韵看是“ABAB”,属“进退格”通韵律诗,而按《集韵》看,是“ABAC”式,只是近似于郑谷等人所定的“进退格”。如果在杨万里生活的年代,元A与元B已经合并了,那么此诗的通韵方式与郑谷等人所定的“进退格”就毫无二致了。

4)七律《过主岭》[村门峦看难]【B1B1寒寒寒】

此诗无论按平水韵看,还是按《集韵》看,均属“葫芦格”通韵律诗。

5)七律《安乐庙头》[山翻烦餐看]【删AA寒寒】

此诗无论按平水韵看,还是按《集韵》看,均属“辘轳格”通韵律诗。

4、[南宋]陈著\七律《赞王来山爱竹祠前枯竹再生》〔寒痕根孙门〕【寒B2B2B1B1

此诗按平水韵看并非“三格”通韵诗,而按《集韵》看,则有可能属于“辘轳格”通韵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