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解剖 | 腔镜下腹股沟区域的解剖

 cqk360 2024-06-2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腹腔镜技术的普及,不但开创了微创外科的理念,而且改变了人们对腹股沟区观察的方向、角度和视野。传统的基础解剖是针对开放手术视野下腹股沟区前入路层次的解剖研究,与腹腔镜后入路视野下的腹股沟区的解剖完全不同。腹腔镜视野下腹股沟区解剖有其自身特点,掌握该区域的解剖对做好腹腔镜疝手术大有裨益,本文将详细讲解腹腔镜视野下腹股沟区的解剖,希望对大家做腔镜疝手术有所帮助。

01
    
前下腹壁的腹膜及皱襞

由脐部戳孔进腹腔,腹腔镜下观察腹前壁。可以看到在脐以下可见有5条纵行的腹膜皱襞(脐韧带),两侧左右对称。脐正中韧带位于中线上,其两侧的分别为脐内侧韧带和脐外侧韧带,各一对。在相邻的韧带之间还形成有凹陷,分别称为:膀胱上窝、内侧陷窝、外侧陷窝。

【脐韧带】

脐正中韧带:位于正中线,膀胱底部到脐之间的腹膜形成的皱襞,是脐尿管闭塞后残留的痕迹。
脐内侧韧带:位于脐正中韧带两侧,内含有闭锁的脐动脉。
脐外侧韧带:腹壁下动脉表面的腹膜覆盖形成的皱襞,位于脐内侧韧带的外侧。

图片

【陷窝】

膀胱上窝:位于两条脐内侧韧带之间,是膀胱的位置,前方有腹直肌保护,在此区域不宜打开此处的腹膜,否则容易误伤膀胱。
内侧陷窝:位于脐内侧韧带与脐外侧韧带之间,相当于直疝三角(海氏三角)位置,是腹股沟直疝突出的部位。
外侧陷窝:位于脐外侧襞的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部位。

图片

02
    
腹腔镜下可辩认的一些结构

1.腹壁下血管:
腹壁下血管通常来自于髂外血管,形成斜疝内环口的内界,该血管在12点钟位置向上向头端走行。在腹膜表面略呈蓝色,有时动脉搏动也十分清楚。多数情况下在其旁可见有伴行的静脉。

图片

2.输精管:该结构为白色的条索状,从膀胱底部后方,由中间向外上走行,跨过Cooper 韧带进入内环口,腹腔镜的的观察下进入内环口的位置右侧多是在8点钟位置,左侧多在4点钟位置。

图片
图片

3.精索血管:精索血管从侧方进入内环口,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汇合后形成精索。透过后腹膜,精索中的蓝色血管常清晰可见。

图片

4.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该韧带呈白色,比较坚韧,由两侧向正中走行,止于耻骨结节。腹腔镜下需要打开腹膜进入Retzius 间隙才可见到,它是一条白色组织。正是这束坚固的韧带,所放置的的网片(或假体)才可被金属钉合器固定在此。是用于固定补片的主要结构。

图片

图片

5.髂耻束:为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之间的腹横筋膜增厚形成,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走行,但是在其深面,即靠近腹腔内,腔镜手术有时不易看清,或以为腹股沟韧带。髂耻束跨过股血管的前方形成内(深)环的下界,最后呈扇状散开止于Cooper韧带内侧部和耻骨结节。

髂耻束是直疝和股疝的分界线。

图片

图片

6.髂外血管:髂外血管走行于腰大肌内侧筋膜的上方,经髂耻束和腹股沟韧带后方,移行于股鞘内为股血管,内侧为静脉。

7.内环口:内环口形状差异很大。没有斜疝的时候,内环口是一平面,可以见到腹膜在此有白色增厚样结构。看起来就象是、输精管、精索静脉的交汇点。如有小的斜疝,内环口呈浅浅的陷窝状,如果斜疝比较大,则内环口的形状可以是宽而浅的半月状,形圆状。

9.Hesselbach三角:又称为直疝三角,该三角位于脐内侧韧带和脐外侧韧带之间。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血管、髂耻束中段构成。

图片
(上图,腔镜下右斜疝内口,其下方外侧为生殖血管,内侧为输精管)

各种三角和各种疝的位置关系

图片
图片
声明:*本文仅提供信息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