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疗输尿管结石 医案分享

 允峯 2024-06-25 发布于北京
作者:汉传中医弟子 李昱昊医师

前文讲到,猪苓汤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常用方,针对水热夹血衄互结的泌尿系疾病,包括泌尿系感染、淋病、结石、前列腺炎等,只要辨证准确,辅以药症加减,效果均满意。

禤宝子老师也分享了猪苓汤治疗尿血的医案及相关心得。李昱昊老师将在本文再为大家分享一例猪苓汤为主方治疗输尿管结石案。


医案



男,55岁,2021年4月中旬来诊

主诉:后腰胀痛数日。

现病史:近日因受凉后出现后腰剧烈胀痛,去急诊做了彩超,打了6542注射液(山莨菪碱),且口服消炎止痛药,仍疼痛剧烈。

相关生活习惯:常饮茶叶茶且久坐,憋着尿许久才起身去排。平素每天练“气功”,但近几日因疼痛无法运气。

刻诊:痛苦面容。后腰左侧胀痛,拒绝叩诊。略有恶寒,不怎么出汗,无其它常见外感症状。纳可,大便近日可,前几日打针时便干结。饮水量一般,小便可、排尿无明显不适。

舌脉:舌质淡红、舌尖偏红,苔白腻偏厚。双侧脉弦紧、来势急,右关动。

急诊彩超:左侧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结石(0.9*0.5cm),详见下图:

医患沟通:见其神色痛苦,我建议先扎针,患者拒绝,要求开中药吃几天试试,要求下猛药、快些煎出来,还没效就去手术。

病机分析


先从脉说起,《经方法钥》引《脉经·张仲景脉法》言“寒则紧弦。动弦为痛,支饮急弦”,此案之脉有弦、紧、急、动之象,提示有寒、水饮、疼痛。

其应指最凸显处在右关,动如豆,对应中焦右侧,但患者的剧烈疼痛症状及影像显示的结石却在左侧,按仲景脉法“三部不同,病各异端。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当考虑左侧中焦有隐匿的病灶,这点将在后文复查彩超中得以印证。

舌尖偏红,提示上焦有热;苔白腻偏厚,提示有寒性食积、水饮。

刻下略有恶寒,提示有轻微外感风寒之邪,考虑使用既能针对水饮,又兼顾轻微风寒表证方药,熟悉仲景方的同道应该能想到五苓散,条文都写它能治“有表里证”嘛。

论病因,此次发病以受凉为起因,是包括但不限于输尿管的“筋脉急痛”,很契合古病症名“痃癖”之定义,《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夫痃癖者,本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也。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名曰痃气也;癖者,侧在两肋间,有时而僻,故曰癖。夫痃之与癖,名号虽殊,针石汤丸主疗无别。此皆阴阳不和,经络否隔,饮食停滞,不得宣疏,邪冷之气,搏结不散,故曰痃癖也。”(可参看《伤寒论类编补遗》中的讲解)

恩师刘志杰先生考证,猪苓药症“痎瘧”可训为“痃癖”,临床治疗这类病症也确有良效。

六纲:属厥阴病(太阴病中下焦虚寒为主,夹热)
五证:阴痞证(凉证+温证)
四本:水饮为主,食积气滞为次
三势:病势急偏重、体势强、药势宜重
治则:温阳利水、清热通淋、化积利石
类方:阳旦汤类方
处方:五苓散合猪苓汤+鸡内金

泽泻45g,滑石30g,猪苓45g,赤茯苓30g

茯苓30g,白术45g,桂枝30g,鸡内金30g

阿胶(烊化入)1.5g

6剂*3次*200ml,普通煎煮(加急)。

医嘱:服药期间不要喝过多或过浓的茶,适量饮温水,不要憋尿。

方药分析


主方:以五苓散、猪苓汤合方,整体为阳旦类方,化裁后温药与凉药用量相当,而所用平性药以淡渗助阳为主,故为阳旦类。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宋74)

脉浮发热汗出,小便不利或赤涩尿血而痛,其人咳、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经方法钥》)

本案症状与条文吻合度不高,是应方证所对的病机选用。

阳性药:白术与桂枝能针对风寒表证及里位的水饮。白术还能“利腰脐间血”针对腰腹部的痃癖。桂枝还能“温筋通脉”,治“结气”、“胁风胁痛”。

阴性药:泽泻清热,利水,生津。滑石能利孔窍,“去留结”。

平性药:猪苓主痃癖。茯苓利小便,通畅气机。泌尿结石疼痛患者常伴有尿常规隐血,阿胶能养血止血。

方中君臣佐使,皆能针对主症,药虽少,但功用专。(不理解处可参看《经方方剂学》方剂配伍相关章节)

加减鸡内金能消磨结石,其本职工作是用鸡吞下的小石子研磨食物,天天把石头磨啊磨的,临床用治结石也确有良效。


复诊反馈


患者称当日服药后,疼痛大减,练“气功”能气沉丹田、向后运气了。一周后已无疼痛,仍有腰胀。守方续药巩固。

五月上旬复查彩超:

左侧0.9*0.5cm结石已经不见,这次报告右肾内数个结石,大的有0.4*0.4cm,这与脉象右关动相符。为什么前一次的彩超没发现呢?人家报告也写到了“急诊超声所见有限”云云,可能光顾着重点查疼痛的左侧了。

多发右肾结石,还有肾积水,建议继续吃药,患者口头赞成,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文中提及方证及加减的药症

可以在汉传经方小程序查看详情

点击进入上方小程序,可查询更多学习内容

声明


本公众号文章所列处方仅供学习交流

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