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义尚:九转呼吸法

 药王学徒 2024-06-25
   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克刚)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式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跌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隔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嗨”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是连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则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神。口唇闭合,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尖轻抵上颚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

图片

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以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则是吸升腹缩,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顺呼吸,个别特殊体质,感到逆呼吸较舒适,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与吸,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的,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便采用的。
此下分别介绍九转功夫
第一转,服气
除浊定神已,即以两鼻孔徐徐细、匀、深、长吸气,直入脐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时舌尖微向上舐,整个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胀为度;吸后就呼,中间不可停顿,仍要细、匀、深、长,直趋两鼻孔而出,舌尖同时微微下移,腰腹全部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缩,以帮助压气外出。出入的气,细如一线,往来到底。出完即吸,吸后即呼,如胶似漆,绵绵不缀。这样一住一来,不断地吸气呼气,舌尖随着不断地轻轻上下动摇,腰腹部也随着不断地四向外张内缩,并且口鼻不可见呼吸之形,自己不得闻呼吸之声,外相要好似无呼无吸一般。如口中津液充满,即分小口微微仰头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时鼻孔里还感觉有气出入,后来功夫深了,就只觉腰腹外膨,气即摄入,腰腹内缩,气即挤出,鼻孔如同虚设一样了。
此功夫专修,早上一次,上午二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业余修习,早午晚各一次。初学每座三十分钟左右,以后渐加至一点以上,量力而行,总以不感疲劳勉强为原则。若计数修习,一呼一吸为一度,初学四十九度,渐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度为准。
第二转,换气
练气功夫,很难一帆风顺,初学服气,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须集中精力,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轨。但已上正轨之后,又经若干时日,可能又出现呼吸不匀,心气不能一致,甚至气喘如牛,心乱如麻。这是脏腑受炼而起急剧变化之故,名之为“换气”,是好现象,不要惊疑害怕。当将全身放松,心神放自在,照样锻炼下去。所以换气的口诀,只有坚韧二字。
换气,是炼气中的一个过程,大抵初学炼气的人,多数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炼不如法,身体或精神上有勉强不自然时,也能出现这个现象,说他是好,因已有明显变化之故,但终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诀。若是在先已练过气功,或者资质特别相应,也有可能不出现这一过程,总要任其自然,有了不惊疑,不有也不着急,才能顺利前进,不入岐途。
第三转,调气
经过换气阶段,渐渐又可达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为“调气”,调气的意义有二:一是有为功夫,就是使不调者仍归于调;二是无为功夫的阶段,则是指气已调顺的境界。什么是调气的有为功夫呢?服气时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细匀深长,此调气的呼吸要求,则专在自然从容四字上留意。应当能调到几许细即几许细,几许匀即几许匀,几许深即几许深,几许长即几许长,做到自在悠闲、缓急中度,一点没有勉强为准则。呼吸已调的境界又怎样呢?气息往来自然、匀整而有力、舒适,即已是达到了“调气”的境界。
功到“调气”阶段,大脑宁静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种种证验感觉发生,或身轻如毛,或体重如山,或四体动荡,或觅身不得,或有寒热骤生,或有见闻异境,其他尚多,难以尽举,此当不惊不喜,不见不闻,专心行持,他非所知,是为至要。
第四转,凝气
于空气清新所在,以两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动,用以增益气神,填补虚损,约经三、五秒钟,稍觉不耐,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随出。每次停住的时间,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渐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进,总以呼气时仍然从容自在为度。
此凝气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体或精神上的紧张不自然,都是错误。前此一至三转,忌饱腹行功,此功则正宜饱腹从事。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勿失,切要勿忽。天气晴明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日行动,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
按前此流传的内养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过内养功的停气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过九字(即入气出气各占一字,中间停气七字)。本法最初停气的时间。亦只一字、二字,后则可以尽量延长。
又高级层次至此,当修体呼吸。体呼吸法亦有浅深层次,当根据学人之资禀量级而有多种变化,须量体裁衣,勉强不得。此赖明师之指点,非纸笔文字之所能为力矣。
第五转,闭气
此是大停气功夫,前此凝气,至不耐即出,此则须尽力多住,此为不同之处。抱朴子曰:“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即是此法。
此须有前面回转为基础,若无基础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
按此转即是修刚气,不过是由渐而至,与下手直接修习为有别。此种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别强调,但对修习者的年龄限制很严,一般都要在三十五岁以前,并且还要体质强壮的才能胜任。
第六转,导气
导气是在闭气功夫已稳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须练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空彻,心中有白亮号字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问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至极,无物能坏。
再入正修,此有两个阶段:(因有字打不出来,所以第一阶段改用图片显示)

图片

第二阶段,是导气四末。即闭气以后,存想气透手指足趾之末稍,更或从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讲的发放外气,即是此类。此是气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导气至于身外之法,黄师戒谓:不宜多练,多练恐于身无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坏、诛四法,除诛法不宜乱用,坏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长可多用。盖高级功法,自别有善巧,此须学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
第七转,火气
火气的修习,是增加健康、延长寿命、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钥匙,须于闭气、导气已得自在之后修之。其法:观想丹田所在,有一红日,色红,光明,透亮,火热,炽然,任何物体遇着,都会立刻变成火焰,其火焰温暖、舒适,能使人产生无限安乐。以观鼻前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使丹田之火,不断增长。于是,从容细匀吸气,纳入丹田,前后二阴之气,同时微向上提,与外入之气,会于丹田,尽融入于红日之内,光热因之愈益增长炽盛。至气不能耐,缓缓放出,但红日的观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应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稳固之后,应观光热外侵,凡火热触处,立刻转为红热之火体。初由丹田而满腰腹,又由腰腹而满两肋,而满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发,整个身体成为一轮红日。凡火热到处,皆有温暖、舒适、安乐之惑觉,尽力而往。
炼此火气之时,应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热之品;或更以壮阳益气之药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茴、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红铅等药适当配丸长服之。
又此火气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长不宜超过项轮,此点值得注意。
第八转,水气
火满全身,应修水气。先将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珑光洁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观顶上高约一尺,悬一月轮,清凉皎洁,寂照光明,与秋夜碧空的月轮一样。次想皎月流出清凉甘露像乳一样润泽,冰一样凉爽,功能润枯泽朽,起死回生。斯后调整呼吸,用小停气法,于吸气之时,想甘露随气灌入顶门,直趋丹田,停息时,想润泽全身,安适异常,停后不需久住,吸、停、呼约各占一字即可。随呼气时,清凉安适观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积愈多,充满全身,全身即变成一个月轮。以后专住此观,呼吸任其自然,时间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气,一贯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调理阴阳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过观想不同。此处观法,与佛法密宗接近,不过不观脉轮。古哲云:“性在天边,命沉海底”。故此水火的观修,也是性命双修的一法,不要轻视。
第九转,伏气
伏气亦称胎息,是呼吸气微,仿佛鼻弄中无出无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为功夫,到此方入无为正定。其法:先须停止头脑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运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无所着”之正念。不思过去,不想未来,不辨析现在,安安稳稳,舒舒适适,自在寂照而住,时间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长住,需随时提起此念,不断熏习,不断缓缓增加住的时间。日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长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这里,境界体验甚多,唯一的要诀,是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既不跟着内外缘境转变牵缠,也不要去制止压伏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难以住止的境界里,这就叫“转不住为住”却成大住长住。
此上九转功夫,每一转修习时间的长短随修习者的体格、年龄、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别。一般的情况是:一至三转,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大约需修习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两转,最少修习一百天。至九转伏气,则是终生(身)行持功夫了。
3,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1)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长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开,呼吸任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随之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2)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转二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盘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其数,火热为度。再两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手足,散步片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干,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休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著《胎息经注释》),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二日于忠州蜗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