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高考分数已出,考生拥抱欢呼!原来优秀孩子的家长都做过这三件事

 我的书海601 2024-06-25 发布于广西
2024高考成绩已陆续公布。

这几天,看了很多考生查成绩的瞬间。他们或是弹射尖叫、或是喜极而泣,亦或是拥抱欢呼。

真是代入感极强!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深知这一路走来的不易和重要。

回头遥望,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一环,不过也只是其中一环。

对现代社会来说,未来的教育除了成绩,影响孩子上限的因素也变得多了起来。情商、眼界、运气、贵人、良伴都有可能是改变人生的转折点。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从来就不是天生的,而是家庭托举出来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塑造性格、锻炼能力的第一课堂。

到底怎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他们的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图片

01
 父母最好的期待,是“没有期待”


现在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学习不好,找不着工作,将来无法成为一个财务自由或者精神自由的人……所以,他们把对当下社会环境的恐惧,带入到了孩子的成长里。

——你学习这么差,将来能干啥?

——反正你也没出息,只能去捡破烂了。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做到,你怎么就不能?

有句话叫:父母的“担心”等于孩子的“诅咒”。在父母焦虑情绪影响下的孩子,精神总是紧绷着的。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图片

真正优秀的孩子,身上都有一种松弛感。

这种松弛感,来自于父母对一个孩子“没什么期待”。

“没什么期待”,指的是不会特别要求孩子做到怎样的成绩,而是无论孩子怎么样,将来都可以适应社会,而且能够生存的很好的人。

著名主持人李湘早期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想我女儿以后的朋友,一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然后她会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最后她会选择一个她喜欢的地方生活,我希望我的女儿是这样。

对于李湘的这番话,网友们纷纷表示认同: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为儿女提供更广阔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这才是对儿女最好的爱。

来自DE卓越父母特训营、也是河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李巧灵,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

高认知的父母希望孩子有一些好玩的经历,早一点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父母要做的,只是给他提供一些精神和资源上的支持。

图片
DE卓越父母特训营·李巧灵


于是,孩子会在父母“没什么期待”的环境里,更松弛、也更自信,他们会主动思考并学习属于自己的人生路线,自然而然激发出内在驱动力。

02
 孩子是孩子,你是你


DE卓越父母特训营还有一位妈妈,现任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理事王素平,在和我们的一次聊天中提到:

“低认知的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是私有资产,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教育。

因此,他们经常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要求孩子服从,却从不倾听孩子的声音,甚至用威胁、惩罚等负面方式进行教育。不合己意就表现出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在问题发生时责备孩子。

其实,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意识到:

孩子跟我们有关联,但要承认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图片

DE卓越父母特训营·王素平


胡适曾给自己的儿子写信这样说道 :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从内容不难看出胡适先生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不是我们的所属物,他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有很多父母依旧在潜意识里将孩子当作自己的所有物、附属品,而非一个完整的,有着独立人格的人。

身为父母,从今天起:

不要干涉孩子做决定;

不要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更不要替孩子解决原本应该他来面对的问题。

用积极和正面教育方式沟通,听取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做好自我管理,经历该经历的,踩过该踩的坑,在问题面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给到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他才能够真正的长大。

图片

03
 鸡娃?不如先鸡自己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很火。

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在剧中是一位开明、独立的妈妈。

有一集,她的女儿问她:你为什么要学开飞机?还要上课、考试。

黄亦玫回答:学习就是为了自由啊。

女儿:学习是这世界上最不自由的事了。

黄亦玫:当你学会了怎么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就自由了。

图片


黄亦玫用实际行动教女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甚至保持着比孩子还更旺盛的学习欲望。

图片


这样的高能量妈妈,在DE卓越父母特训营里比比皆是。他们也是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成长起来的。

前文提到的河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巧灵,参加DE卓越父母特训营,从第1期到第8期,跟着DE卓越父母特训营创始人付永不间断学习了4年。

她回忆到:

“自己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处于低认知阶段,对教育有恐惧。基本是按照书本来养孩子,书怎么教,我怎么养,而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对待,估计当下很多父母也是按照书本在养:越看书本越害怕,总觉得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孩子会很不愿意,从而进行反抗。

家庭矛盾也有过,基本是一星期一小吵,两星期大干一仗(哈哈)。现在很多事情我都会征求他的意见,然后让他更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见。

比如前几天晚上他要熬夜看欧洲杯,那他就看。我只会告诉他,四天后要期未考试,你熬夜的话,可能会影响学习的效率。但是他说想看,他已经13岁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们的意见仅供他参考。把最大的自主权给到他,他自己做主。”

图片

李巧灵一家·DE柴达木奇点课程合影

当问及她是怎么做到心态上的转变时,李巧灵回答:

“当妈妈从决定要孩子的那一瞬间,就要把自己放在学习圈里。不断学习,才不会在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把自己陷入一个固化圈里。

了解孩子成长的日常规律,了解教育、学习、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想一想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活成自己的样子。

妈妈要知道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子,只有自己跟得上时代,才能够陪伴孩子;要不然自己都没有搞明白,怎么陪孩子呢?

图片


教育最忌讳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鸡娃。

——自己成天沉浸在牌桌上、不务正业,却要求孩子放学后立马做作业;

——自己在家翘个二郎腿拿着手机逛淘宝、刷视频,却要求孩子不准玩手机、玩游戏;

——提到锻炼身体,徒步比赛,自己一步都走不了,却想把孩子推出去争个名次。

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能处处要求孩子做到。

只有自己做到了,孩子才会照着父母努力的样子模仿和前进。

这就要求为人父母在认知上提升自己,突破认知的边界,这也是DE卓越父母特训营的目标和使命。

让自己和孩子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才是真正帮助到孩子,让孩子有机会变得优秀的事情。

图片

父母必须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自身蓄积足够的能量

方能在照亮自己的同时

去照亮他人

照亮世界

DE卓越父母特训营

三个21天

在死磕自己的非凡经历中

与一群能量相当的人

一起寻找光明

获取能量

照亮未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