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需要忍耐的人生变成自己愿意表达的内容

 相宜书社 2024-06-25 发布于重庆

“把生计变成事业,把需要忍耐的人生变成自己愿意表达的内容。”

《编织活法的人》这本非虚构作品的最后一篇章关于女性,它比前面的“职业篇”和“活法篇”更吸引我。或者说,当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议题叠加到女性身份上,“人”这一个体散发的光芒更醒目了。

广州的听障外卖骑士停停,她曾经还做过服装厂女工、跳舞演员、火锅店服务员、拉面店后厨、宠物店洗护助理……自从14岁离开特教学校,她通过每一份工作在挣脱辍学、打工、嫁人这条常规路线的限制。贵州大山里的小学女足队员,她们没有条件去跟城里孩子拼成绩,好好踢球成为体育特长生,让她们除了辍学、打工、嫁回山里生娃之外,多了一种选择一条通道。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卖大码女装的180斤的沸别,外界只看见暴食和超重意味着不健康甚至是不自律,却没有看见暴食是她一次次遭遇人生挫败之后让自己支撑下去的重要情绪自救方式,也没有看见她持之以恒减肥自我改变的努力。后来沸别找到的更适宜的自救方式是接纳自我:谁说胖子就不能跳舞,不能穿旗袍和性感小裙裙?她有句霸气的话:“穿XL就是特别吗?非要说特别,只能说我觉得我,特别漂亮。”


作为肢体残障女性,我体会过穿衣困窘和身体歧视。许多家长眼里,残障小孩是“去性别化”的,给你穿什么取决于家长方便照料,我整个青少年时代没穿过裙子,全是裤子。后来有机会自己决定穿搭了,身体的畸形又让许多衣裙无法穿。只有穿上这几款服装才能被定义为美吗?我和同病种的残障姐妹们开始物色选搭舒适且漂亮的小码服装,包括童装和童鞋。有一家公益机构发起了捐赠手工钩织轮椅风盘花片的项目,让我们有机会把朝夕相伴的轮椅也装扮得靓丽和个性化,上街吸引的路人目光里也有了更多的欣赏。

“每天无数件小事从我们生活的缝隙间擦肩而过,我们以为它们不重要,也以为自己的生活没那么重要。正视自己的职业、轨迹、性别,做自己人生的记录者、思考者、观察者,这本身会改变我们人生的意义。”《纺织活法的人》序言中说。我从书中看到,通过水滴石穿的行动,人们把生活,从别人的定义变成自己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