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疯的人生,看什么都不爽

 雨萌小站 2024-06-26 发布于辽宁

Jun

26.2024

六月,某人的神经又被打通了,铺天盖地的分数信息让她振奋又焦急。尚未被热流全面覆盖的初夏,她忙碌着寻找能释放内心焦虑的树洞,随便拉上一个人便滔滔不绝地倾诉,若是实在找不到人,坐在工位上也能打上半天的电话,时不时就会蹦出几个科目的名字,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考上了教资。

最近我一直荡漾在她的碧波中,说实话对她甚是钦佩。毕竟这茫茫人海,每个人都有特别钟情的事情要做,而她能如此爱子,为其谋划深远,也是母亲的一种牺牲与付出吧。我曾设想过,如果以后我的孩子找对象,那么我更青睐于找一个像她这样的儿媳妇,可我们一定不会有心灵上的沟通,因为我已经霸道地将她视为一件生存的工具了,像锅碗瓢盆一样,经济适用又实惠。而眼下的她,就像一棵找不到依附的爬山虎,在墙角瑟瑟伸出千百枝向上的茎,一旦得到认可,便像是抓住了攀登的稻草,欣然上升。

虽然一个人的内心总是急于被某些内容填满,可越是弱者便越容易滋长出世间最朴素的恶。就像《祝福》里三言两语戳破祥林嫂内心悲痛的柳妈,她也是清苦的弱势群体,却把刀刺向了更弱的祥林嫂。

当我意识到自己无法与身边人共情的时候,我感到有些凌乱,因为我知道这是自身出了问题。可大部分时候,我又因种种自我的离经叛道而感到自豪,好像我终于离开了主流,来到了属于自己的隐世乐园。

我跟妈妈说我不喜欢周围的家长内卷鸡娃,可妈妈却说我是在逃避,我想她说得很对,因为我能给予世界最大的蔑视,不过就是一种愤懑的不顾。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也明显地感觉到,我们身居时间洪流的不同车厢,彼此都依靠回忆给对方定义。而这也让我再一次意识到,以我的记忆为中心的世界正在翻向另外一页,而整个过程中爱恨颠倒,许多前言的笔痕被视为真理,我们也在一次次重聚中感到疏远。

聊天是在手机里进行的,语音响起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寝室的斜窗下促膝而谈,可现实中的我们各自又忙着另一摊事,于是背景音便成了生硬的转场,在我这边以孩子喋喋不休的叫嚷声为幕布,而在她那边则以做手工的窸窣声为点缀。我们许久没见了,很多沉淀在这段时间的小事都促成了彼此的疏离,有那么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她变了,变得和我记忆里的她有很大出入。这种感觉就像一部美剧在第二季换了演员,虽然她的演技突出,也读透了剧本,但观众就是觉得她与角色不大相称。

我想,或许在朋友眼中,我也是如此的。

当你觉得很多人都变了,外界也突然多了一些你难以理解的事情,那么究其原因就只有一个——是我们自己变了。

我想我的确变了,至少在眼下这段时间里,孩子长大了一些,有了些许的自理能力,我从怀孕至今被裹挟的人格才突然有了独立的感觉。仿佛那段时期我一直是两个人,初期是身体上的,后期是心理上的,直至如今那个内心深处的自我才被释放出来。于是我急于成就自我,拼命吸吮一切和个体成长有关的营养,并厌恶一切“失我”的行为。我仿佛拥有了一种恍惚间的自由,就像今早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在门口看到的那个手舞足蹈高兴得像孩子的家长。

想来我们意识里的女性就是这样一群攒力向阳的生物,总要依靠点什么才能真正舒展内心的力量。有的人重心向孩子倾斜,有的人重心向父母倾斜,她们看上去是在扶持和付出,然而实际上孩子和父母才是她们的精神支柱,她们依赖一种被依赖的感觉,需要外力的认可和更广袤的爱与自由才能蓬勃生长。

可如今的我,只在自己身上看到了自私和逃避。

我买来了很多新书,摞在视野的中央,我跟着文字感受生命可能会有的际遇和感受,虽身在安稳之中却享受到了漂泊流浪的激情澎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生活的感受已经是久违的了,这也使我更加相信未来的自己可能会遇到更缤纷的可能性。

而这种希望让我面对名利毫无欲念,可心胸却又涨满了无法言喻的野心。似乎这份野心将在前路长久地慰藉我,使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拥有一个心满意足的将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