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生活 | 昙华林 文华中学几件往事

 人文武汉 2024-06-26 发布于湖北
昙华林地处武昌东北角,它以花园山为依托,形成南坡一片灌木林地带(估计包括土司营教师宿舍)1871年美国圣公会为纪念WL.B00NE主教,选建学校于昙华林地区。1910年具有一定规模的私立文华中学校建成,继而扩建昙华林文华公书林、昙华林文华神学院以及文华大学(后改名为华中大学)

昙华林大门

这就形成了以昙华林私立文华中学校门为主体的昙华林教学区,昙华林人杰地灵一百多年来,它让文华学子永久怀念的一块宝地。昙华林文华中学是誉满国内外的一所名校,这里仅就我七十年前在母校经历的几件事作些美好回忆。

一九三五年秋季始业,我们高二与初二的同学五十来人同住宿于多玛堂三楼住宿。一个急风暴雨的深夜突发龙卷风,瞬时间把三楼屋顶掀走了14。一时间,风雨袭击我们,在万分惊恐中,我们五十多人都能见恐不惊,无一乱跑乱动的,都能比较平静地等待夜间值班老师来处理突然发生的事故,大家能如此镇静并极有秩序地转入南楼、西楼走廊。
回想当时的危急状况,可大家能安稳度过,这与我们当年所受的童子军自救图存教育有关,更为自己所惊异的是那被拆走的屋顶在一周内就修复好了,大家又高兴地搬回到多玛堂三楼,这又说明昙华林文华中学校领导的踏实工作作风,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校风正,工作踏实,至今不忘。

多玛堂 
 
一九三五年的一个冬天,校铜乐队对报名参加者进行测试。我们班报名者有刘人达(小号)、王旭东、杨约翰(二人考倍习)、欧阳德(考萨志斯风)、彭启灏、史济宽(考长号)我考鼓手。在康明德老师和夏汉兴(夏之秋)队长的测试中,我们五人都录取了,但我的击鼓节拍达不到小鼓要求(当时小鼓手是应从福学长)录为大鼓后备鼓手,经半年训练,正式为大鼓手。

我在铜乐队有两年之久,在此期间乐队陶冶了我的性情,尤其是教育了我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应是有节奏地进行,在校时担任领班,车队队长工作这为我以后的五十年教学以及社会活动能有序地进行,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九三五年国内外出现办各类合作社热,校总务处陈寿廷主任与几个高年级领班商量决定开办学生消费合作社。一九三六年春季开学时聘请了王旭东任社长、杨约翰任进货销售管理工作,我任会计工作,每天的营业员由社长与有关班的领班挑选临时售货员,大家都是同学,又是兼职,都是义务工无偿劳动。

学校办这个消费合作社,一为方便两百多同学的糕点、饮料、花生米的消费;二为办合作社有合法盈利,可供学校每年春季运动会和校刊付印费用;三为适应社会潮流办合作社时髦时也可培养学生诚信工作能力。合作社的一年半工作既完成上交任务又使我对会计工作增加兴趣,关心市场价格变动,这些方面的吸引,让我最终走上经济专业之路。

一九三五年寒假时学校正忙于筹备1936年春季运动会,正在此时校健身房与足球场有各显身手的健将们出现。我同班的白家增(校篮球队队长)、张霭朝与陈清生一前锋、一后卫,另有欧阳德、史济宽二人的足球……学校为增添新的体育比赛项目,我班提出进行自行车车队赛或自行车表演赛,一时议论热气腾腾。

大操场

1936年春,我班自行车队成立定名为丁丑级自行车车队,共有队员18(我班22人,因身体不适不骑自行车的4位同窗外,另18人都极积参加),选我任队长,在春季运动会中为一支车队,在大操场上18辆车绕场骑行,快速队形表演,并在康明德路(斜坡路)上作下滑表演。

作为37级自行车队队长,我的技艺并不是最好的,我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工作,有计划地选择郊游地点,有效地检查自行车的毛病,让18辆车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等队务组织工作,从中我获得很大的锻炼。

一九三五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我国东北地区干尽坏事,当时的蒋介石政权不但不给予制止还击,打着安内为主的黑旗扩大内战,这引起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知识分子的极大不满,当时的“七君子”事件就反映了当时民情。

一九三六年昙华林文华中学邀请了爱国民主人士刘良模、施如璋等社会活动家来学校演讲,发动爱国宣传,在多玛堂内的大礼堂和校内大操场的两次动人心弦的演讲,在卢春荣校长、阮世忠老师和高年级的方锡皋等同学带动下,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刘、施等民主爱国人土的演讲。

另外我也观看过校时代话剧团(由阮世忠老师指导)的宣传剧,在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教育熏染下使我树立起爱国抗日思想,这为我及冠之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打下坚强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我五十年来为宣传与推进爱国统一战线尽了自己绵薄之力。

一九三五年我看到高年级的学长们顺利考入大学,就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可借鉴的经验。朱福华、黄巨兴等学长都讲到,要治学有方,融会贯通,就要去公书林安安静静地把高二、高三的课本复习一通,要利用公书林优雅的淡淡的环境,那里有温故而知新的浓厚书香气。

在我19375月参加华中大学与东吴大学来昙华林文华招生时,我就充分利用了公书林(即图书馆)的优越环境,让我能把书本知识理论融会到题中去,不生搬硬套,力求用活,我先后以优异成绩录入两校,这得力于文华公书林的帮助。在我几十年的教学和十余年的指导硕士研究生工作中,我与校图书馆门联系密切,充分利用图书馆一一这一知识宝库,丰富了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更开扩视野能随着时代前进。

在昙华林文华中学求学时期,我不仅从恩师们那里得到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得到爱国爱民好思想道德培养。母校教书育人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专家和社会活动家,我相信昙华林文华中学的办学珍贵历史不仅为后人,永远不忘,必将更会发扬光大。
   
37级校友文宝瑛时年八十有八於四川成都
2005724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00年代武昌文华书院远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