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叶:创作改变命运(从中师生到茅奖作家)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4-06-26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对于喜欢散文的70或者80后读者来说,乔叶这个名字不会陌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乔叶就因其优美的散文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乔叶又重点在小说创作领域耕耘,收获满满。2010年她凭借《最慢的是活着》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之后,乔叶又创作出版《认罪书》《藏珠记》等长篇小说,直面社会现实,深掘复杂人性。2022年,她的最新长篇小说《宝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被评论家认为是“目前为止,书写新农村建设、写乡村振兴的出色之作”“一部中国七零后长篇小说的突围之作”。

  没有不值得过的生活,每朵花都能结出充实的果

  在童年记忆里,乔叶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只并不受关注的“灰小鸭”:几个兄弟姐妹中间,既不是最小的,也不是最受宠的;既不漂亮,也不灵巧。那时候,文学对她来说,几乎是个无法触及的梦。谁也没想到多年以后,这个丫头能成为作家。

  从小学到初中,乔叶的成绩一直很好,她的作文经常会被老师拿来当范文朗读,这是她觉得自己身上唯一闪光的地方。她梦想着用成绩来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然而,14岁那年,一心想上大学的乔叶却因为父亲的意愿而放弃考高中,“不情愿”地选择了一所师范学校,“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上师范有补贴,而且也会更快毕业,捧上一个铁饭碗。”

  有时候,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路并不意味着没有收获,当时的乔叶正是如此。上了师范学校,乔叶发现,一切并没有那么糟糕,学习压力大大减小,课余活动色彩缤纷,可以在文学名著中畅游,也可以尽情创作。

  然而,15岁时,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乔叶一夜长大,她开始面对现实,开始明白以后的路更要靠自己去走。

  第二年暑假,乔叶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并把自己的打工经历写成文章参加一个全国征文大赛。没想到,这个意外之作竟然获得了三等奖。那时她才意识到,小时候的那个文学梦也许并没有那么遥远。

  师范毕业的乔叶像大多同学一样被分配到乡村学校教书。不到20岁的乔叶不希望把自己埋在日复一日的寂寞生活里,于是她重拾旧梦,开始写东西,并不断投稿。

  1993年,乔叶的第一篇稿子《别同情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这让她非常开心。此后,她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有作品刊登在报纸上,多的时候,一年发了十几篇稿。有人觉得乔叶运气好,稿件一投就中。但乔叶知道这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看书上。”那个时候,乔叶每周都会去市里的书店,每个月一半以上的工资她都用在买书上,这对当时的很多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

  1994年,有才气的乔叶被调往县委宣传部工作,1998年,她成为县文联副主席,而后,她又被调到河南省文学院,成为一名专业作家。不管在哪里,乔叶始终把写作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1998年,一直在散文领域顺风顺水的乔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那时候投稿被退了好几次。”尽管受挫,乔叶并没有放弃,她开始不断地找问题。在省文学院她不断地参加文学研讨会,听别人讨论小说创作。2004年,她选择到鲁迅文学院读书,跟更多的文人交流,一点点学习着小说的写作。

  创作时,乔叶从不敷衍,总要作最好最充分的准备,哪怕是一个细微的情节,她都会查阅很多资料,做大量的思考。以去世的奶奶为蓝本的《最慢的是活着》,她准备了将近十年,不仅阅读了很多回忆性文章,更采访了很多和奶奶一样的普通老人。在写非虚构小说《拆楼记》之前,她大量走访被拆迁户、政府工作人员,力求了解每一个真实的环节,她以一个被拆迁户亲属的身份,整天“混在泥潭里”,跟众多被拆迁户一起经历拆迁……

  在乔叶的世界里,创作是一件迷人的事,尽管在创作过程中伴随着纠结和痛苦,“痛苦有多少,写作回报给我的快乐就有多少,我觉得我是在创作中满足。”

  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转向小说创作的乔叶,用一年的时间创作了长篇处女作《守口如瓶》。这部26万字的作品,以头条的位置发表在2003年的《中国作家》杂志上,受到多方关注,被评论界认为“以城市黑暗地带的沉重浮生为着力点,大胆地深入到了公众舆论的另一面,对传统道德的虚伪和质疑表达了强烈的批判”。

  2004年4月,这部长篇小说以《我是真的热爱你》为名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日报》《文学报》《新京报》《北京日报》《小说评论》等媒体跟出了相关评论和报道。新浪网等网站也推出了连载,社会反响良好。著名评论家雷达在《2004年能让我们记住的文学作品》的综述中如此评价:“河南女作家乔叶的《我是真的热爱你》,表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女性被吸入城市的'黑洞’后那种惨烈的经历。这是一种可惧的生存。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展览人欲横流,而是充满了悲悯情怀和诗化的理想精神。”该作品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长篇小说排行榜,得到诸多业内人士的肯定。

  除此之外,乔叶也进行了一批具有相当质量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她的中篇小说《我承认我最怕天黑》被《小说选刊》《小说精选》《中华文学选刊》《百花洲》等十几家刊物发表、转载和连载,并在当月的《小说精选》“读者最喜欢的小说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被评价为“写出了意识的潜流,让这种意识的潜流冲刷着观念的顽石,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现代女性复杂微妙的心灵空间”。另一中篇小说《紫蔷薇影楼》于2004年在第11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并被《小说精选》《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转载。业内人士评价:“女主人公完全是一个新式从良妓女的形象。她不伤感于过去的卖身历史,从容地面对生活,有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精明和勇气。她虽然用不光彩的手段获得了经济自立,却并不因此自卑,反而更加自信。她懂得男人的心理,懂得用善意的欺骗来赢得他们的感情,为了自己的幸福可谓四处逢迎、八面玲珑。这个形象在过去恐怕难得一见,但在21世纪初传统与现代断裂的中国社会中,还是很有典型性的。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在大城市物欲文明里'捞世界’又回到小城保守文化中'过日子’的人群的经历,表现出两种城市文明的冲突和波澜,颇见功力。”《十月》杂志2005年第2期“小说新干线”栏目以引人注目的容量和篇幅重点推出了乔叶的一个短篇和两个中篇,并有相关的文学自传和评论家链接,在读者中反响强烈。2004年,在中国作协和河南作协联合举办的“河南省五位青年女作家作品研讨会”上,乔叶被誉为“河南五牡丹之一”——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乔叶,女,1972年10月出生,河南修武县人,曾任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作协副主席。现任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