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生模仿赵孟頫,甚至被人说是赵的私生子,书法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laobing719 2024-06-26 发布于内蒙古

元代书法家大多数都受赵孟頫的影响,在众多的跟随者中,如果要找一个最佳的继承者的话,非俞和莫属。他的一生都以模仿赵氏书法为目标,而且从未想着去超越。俞和对赵书的仿伪可以说是历代最牛的一个人了。

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生。俞和十五岁左右开始学书,史载他少年时曾经得到了赵孟頫的亲自传授的笔法,明代的徐一夔所撰的《徐子中墓碣》中就说:

“少时得见赵文敏公用笔之法,极力攻书,书日益有名,篆、楷、行、草各臻其妙。”

图片

《千字文篆隶册》
而关于俞和是如何得到赵孟頫亲自传授的情况,后来的大多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传俞和是赵氏的私生子,明代丰坊《书诀》中就说:
其母寡居,赵子昂私之而生和,遂冒赵氏,教之书。子昂死,赵雍等分出之,乃以俞为氏,号紫芝生。
但是元末的解缙在其《春雨杂述,书学传授》中称俞和为赵孟頫的入室弟子,云:
及门之徒,惟桐江俞和子中,以书名洪武初,后进犹及见之。

图片

图片

图片

《云锦帖》
后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呢,还是因为“人的名,树的影”,赵孟頫在元时书法的名望盖世,只要是书法家没有不仰望的,都想跟他弄点关系出来。而关于俞和的出身及俞和学赵孟頫笔法的种种猜测,都是因为俞和的书法学赵孟頫学的太像了。有多像呢?据《杭州志》载,俞和“行草逼真文敏,好事者得其书每用赵款识,仓卒莫能辨”。

图片

赵款《临急就章》

现今不少的传世书法作品都被误认为是赵子昂的作品,其实都是出自俞和之手,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赵款《临急就章》,后面还有鲜于枢和俞和的题跋,就是俞和晚年临摹的。他临摹的《急就章》不但形神兼备,甚至连后面的名款都照临不误,他自己还在帖后题诗云:

晴窗晨玩开蒙者,书法一一手可扪。

和今学之自有元,要与此书继后昆。

虽然俞和仿赵书十分的相像,但仔细分辨还是有差别的,因此明代学者桑悦云:

紫芝所书,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献之之于羲之也。

明代的王世贞在评其《四体千文》时也说他:

刻意吴兴,颇称优孟,此四体尤精,然不免露本色耳。

这些差异为日后鉴别俞和与赵氏作品提供了基础。随着资料的富集与开放,安岐、徐邦达、王连起等人又逐渐整理出《六体千文》、《九歌书画册》、《临定武兰亭序》、《急就章》二种、《望江南净土词》、《汲黯传》等都是俞和作伪的赵孟頫款书画作品。

《次韵答朱仲义见赠》中俞和自成“老夫”,可见应该是他晚年的作品。此帖书法潇洒不羁,俊秀飘逸,但又工稳端丽,深得赵氏书法的精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次韵答朱仲义见赠》

诗中自称“老夫”,当是晚年之作。前有小序,述作诗缘由。此帖潇洒不羁,俊秀飘逸,而又工稳端丽,深得赵孟頫之神。俞和晚年的作品较前期的作品有任情自放的趋势,赵氏的书风已经进入了他的骨髓里,所以挥毫之间任情书写,虽然字迹大小章法有变,但依然有乱真之感。我想他已经把自己当作是赵孟頫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书诗》

这卷《自书诗》也是俞和晚年的代表作,整体风格酷似赵孟頫,但仔细分辨还是稍有差别。就像桑悦所说,虽然深得松雪笔意,但是转折处的“圭角稍露”,赵氏的转折处多圆润,而俞和转折处方笔更加明显,这是分辨他们书法真伪的一点。

图片

《乐毅论》

图片

《汲黯传》

图片

《老子道德经》

《乐毅论》是俞和的小楷佳作,就其用笔和风格与赵孟頫《汲黯传》何其相像,而《汲黯传》与赵氏之前的小楷《老子道德经》风格相差比较大。因此后世认定《汲黯传》是俞和所作,然后伪为赵孟頫的作品。

俞和是十分有个性的书家,他的个性与众不同,一般书家最终以自立面貌为目标,他却终生以追踪赵氏书法为目标。

他深通书法,不会不知书家要自立面貌,以他的能力也不是不能自立面貌,但是他就是这么有个性,就是不去做。但后人也并没有因此嫌弃他,反而将他视作典型的赵氏书派的承传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