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5月16日……

 snjsx002 2024-06-26 发布于福建

【过往钩沉/故人轶事系列】

625日 在寿宁召开的全市林改

检查验收经验交流现场会圆满结束。

——摘自《丐儿纪事/2005年》

那年,516日……

——为接手“林改”二十周年而作


十九年前,516日——
20055月,正是我接手“烫手的山芋”即寿宁县“林改”[1]工作一年的日子,也是全省、全市、全县“林改”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时刻。在我的适时建议下,分管副县长卢斌、局长龚运发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于516日在县林业局召开以林改为主题的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会议之后,全县林改工作进入抓重点、攻难关、求实效的关键阶段——在省市政府林改督导组的鼓励、指导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061月顺利通过省政府“林改工作验收检查组”的全面验收,总体工作得到验收组的高度赞扬……
——后来呢?20062月,我按约把“林改工作”交还给龚局长,由别人接续分管了——20045月底、6月初接手“林改”时,曾跟龚局长“约定四条”,其中之一就是: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后即移交此项工作[2]


——后来呢?在移交后的一二年里,我好像把自己培养的一盆漂亮的山茶花送给别人一样,时不时地有所关注,偶有过问“林改”的后续工作……
——再后来呢?听说……,听说……
——再再后来呢?听说“林权发证”工作转移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了……
——现在呢?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了……
二十年来,我除了时常感念省市县的相关领导与同志们外,还时常怀念英年早逝的卢斌副县长,感念连德仁主席,感谢龚运发、陆亨云、叶长善、吴向忠等班子成员,感谢县监察局刘煜彭、林兴福、刘进华、张庆丰等领导,感谢十四个乡镇和186个行政村(社区)、长溪木场的领导与同志们,感谢以叶新民、龚福元、吴祖振、李利等为代表的机关股室的同志们,感谢那十九个月与我一起没日没夜苦干的监管组成员郑仕平、金苏华、龚道生、吴妙金、胡晓明(初期),感谢以李斌、龚龙振、徐映辉[3]、胡友根、卢逢义、胡子运、龚道怀、王光定、林盛松、吴其清、朱成正、夏德生等同志为代表的十四个林业站的同志们和护林员……
­三十三年前,516日——
1991516日,陈铭玉县长签发了包括我在内的四位同志担任副科级职务的“通知”——至今,我仍然十分感谢吴奕、包应森、连德仁、杨金柱、刘正啸、黄兆钱、陈铭玉、叶干铃、谢孟雄、范志亮、杨寿南、张恒茂、叶允猛、王宏雄、范希万、叶新民等领导、同事、同学、朋友[4],对他们铭恩不忘……


今天,又是516日——
2024516­,我坐在南国倚山近海的“达观居”里,享受初夏的清风,沐浴明媚的阳光——傍晚活动回来,望着不远处的“愿望塔”附近又一艘巨大的货轮在斜阳中缓缓驶出大鹏湾,我不知道它驶向哪里。可我,看到宽阔、蔚蓝的大鹏湾,猛然想起十九年前的516日下午,自己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分在以“林改”为主题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于是,我回到电脑前,打开“林业资料/事林文稿/林权改革”中的《关于2005年林改与林权发证工作的几个问题》——全文1.2万多字[5],谈了六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让我依然感触颇深——

(六)思想观念问题。
很早的时候,我就阅读过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孤独地住在海边,有一个小伙子与他特别要好。老人是打鱼的,一直想打一些大的鱼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可是,他84天没有打到鱼了,但他还是坚持出海。这一天,他终于打到一条大鱼。这条鱼太大了,14英尺长[6],比他的小船还长。和这条大鱼搏斗,已经不是与他这个年龄的力量相称了。但是他用他的毅力和打鱼的经验、技术,终于把这条鱼制服了。这条鱼拉不到船上来,只能拖在船的后面,慢慢地回来。由于这条鱼被鱼叉、鱼钩打得皮开肉绽,在不断地流血。血腥吸引来好几条大鲨鱼。在回家的途中,鲨鱼们就把这条鱼一口一口地吃掉了。回到岸边时,老人得到的只是一串鱼骨头,鱼肉几乎没有了。他非常疲惫,慢慢地走向自己海边的小木屋,睡了一觉。在睡梦中,他梦到了狮子。第二天,经常到他小木屋的那个小伙子来看望老人,并提出与老人一起出海打鱼的要求。老人说:“我是一个没有运气的人,你家人同意吗?”小伙子说:“管他呢,我会带来运气的!”“我还要向您学习好多东西!”
在海明威这部小说中,没有正面评价主人公所作所为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看了以后,人们不禁想:他通过艰难的搏斗、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搏斗,打到一条非常大的鱼,可是却被鲨鱼一口一口吃掉了,拉回来的几乎是一串空骨架。他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这个问题,小说当然也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而且,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去看,也会有不同的结论。我看了以后,有两点是比较明确的:一是对许多事情,不要过分地注重结果,而应注重对待和处理事情的过程。二是“精神永远不能被挫败!”“事情来了,就勇敢地接受!”
我在日常生活、公务活动中常想到这个故事,它对我个人来说启发很大、感触很多。今天,我说这个故事的大概,用意在于:请同志们正确地对待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林改工作。比如,同志们经过千辛万苦、跑过千山万水、联系千家万户,制作的材料是千份万张,为了什么?我想,浅显、短期的说是为了完成省、市、县都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的林改工作,从本质、长远地看,是为了寿宁林业有更快、更好地发展。当然,我们眼下做的工作并不是“治疗”或“保健”寿宁林业的唯一良药,更不是灵丹妙药。就算是一副良药的话,那也还需要“引子”和服用后的辅助措施。因为,林改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配套的政策与措施,这是另一个问题,不在这里多说。我要说的是: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看,林改的结果都不会是“一串鱼骨头”。即使是“一串鱼骨头”,只要我们能把它“拉回岸上”,也说明我们曾经努力过、“搏斗”过,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要做好林改,就要去努力、去“搏斗”。去努力了、“搏斗”了,就有进展、就有质量。这是被去年6月以来同志们的实践证明了的道理。在努力、“搏斗”的过程中,就需要“精神永远不能被挫败”和“勇敢地接受”的气概。我相信同志们会有这样的思想观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进一步把我县的林改与林权发证工作做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至于我们努力的意义与价值、工作的成果与效应,让事实、让后人去评说!
在我看来,尽管可能再次出现类似“哥伦布竖立鸡蛋”[7]的事情,但我还是觉得杜甫的两句诗说得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8]

——今天,重读上述一些文字,我感触到什么呢?


应该说,我感触到更多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因为,已经老了的我除了健康愉快的日常生活外,还在“书海文洋”里“泛舟”、“捕鱼”。其结果,既可能“空船而归”,也可能带回“一串鱼骨头”;当然,也可能“所得颇丰”。我想,无论是哪种情形,对我而言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只要自己努力了、“搏斗”过,让自己的生命宽度有所增加了,至少能做些自己早年想做的、现在应做而且能做的事情,也就足够好了!
今天,是516日——哦,还有,五十二年前的516日……
20240516初稿】
[1]  全称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时做的主要是“明晰产权”的基础工作。
[2]  详见“林业资料/事林文稿/林权改革”之《寿宁县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发证技术服务与监管工作规则》的“附注”。
[3]  拟写本文时我知道已经逝世的人名都用“黑框”表示。
[4]  本文所列人员仅仅是从当时工作角度及本人视角而排列,未计其他(如政治的、法律的)因素。同时,需要感谢的人员的确很多,无法一一罗列,敬请原谅。
[5]  实际字数,而非版面字数。
[6]  折约4.3米。(《事林文稿》原注)
[7]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不久,忌妒者大有人在。他们千方百计抹煞哥伦布的伟大创举,认为发现新大陆很简单。在一次宴会上,面对一些达官贵人的攻击,哥伦布就与他们做简单的竖立鸡蛋的比试。结果是达官贵人们做不到,而哥伦布做到了。但是,达官贵人们仍是不服气,认为哥伦布把鸡蛋竖立起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哥伦布自豪地说:“是的,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可是刚才你们却谁也没想到。”当哥伦布离席而去时,还留下一句令人回味的话:“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事林文稿》原注)
[8]  出自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202406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