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对照条文举隅(二)

 经方苑 2024-06-26 发布于辽宁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脉证治第十》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这两条也具有极好的研究价值,首先第255条说的是患者腹满几乎没有好转的时候,或者有的时候会稍微减轻一点,但是减轻的程度可以说得是不值得一提,这说明引发腹满的原因是“实”,所以可以用“大承气汤”下之!
  而另外一条则正好相反,患者同样存在“腹满”,但是区别上一条的是,这个患者的“腹满”症状会时不时的减轻,然后“腹满”又会慢慢如前,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太阴病提纲证: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所谓的太阴病正是里阳虚寒,进而生湿,湿阻中焦则满,阳虚不能消阴液则吐,饮食不化从下而出则利,虚寒相搏则腹常自痛,此为里虚寒证,这是不可以用下法的,应当以温药解也,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腹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实,而是虚证!之所以会有好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有时候里阳稍微恢复一点,腹痛就会减轻一些!

  对比以上两条,我们知道了同样是“腹满”其实可以分为虚实两端,“虚”可以归纳为“太阴病”,是里阳不足产生虚寒造成的,治法上要以温补为主!(可参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而因“实”导致的“腹满”则可以归纳为“阳明病”范畴中,治法上当用下法,仲师如此对比教导就是为了让大家不犯“虚虚实实”之祸!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