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这十首经典七律,都是水平极高的佳作,太精彩了

 凤凰山居士 2024-06-26 发布于江西


云云云初夏2024-06-26 07:21北京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李商隐诗集中的开篇之作,也代表了李商隐诗歌中最有特色的朦胧风格。诗中罗列了很多意象,使用了很多典故,但是意象与意象、典故与典故之间的连结是模糊的,每个意象背后似乎都有别样的意义,但在诗中又全都没有说破,给人很多遐想。非但如此,就连典故与意象本身,也表现出模糊朦胧的感觉:梦中的庄周分不清自己是人还是蝴蝶,杜鹃的叫声不知是鸟儿的啼鸣还是望帝在诉冤,沧海中晶莹的物体既可能是珍珠也可能是泪水,太阳下蓝田的美玉也被烟雾遮盖了面目。一切都像在重重面纱的遮盖下,分辨不清来龙去脉,捉摸不透正体真形,却又透露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历代评论家对于这首诗的主旨做过多方面的猜测,有人认为其中充斥着政治隐喻,有人认为其中隐藏了一场不伦的爱情,也有人说诗歌是李商隐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每一种说法都能找出很多论据,而后人的猜测越多,便证明这首诗中包含的可能性越丰富,表达的情感越普遍。其实人生的很多事,在经历的时候,都只是一个个无序缀合的片段感觉,当时只觉一片惘然,而到了事后总结时,才能找到意义。也许这首诗也是一样。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叫作“无题”,并不是因为它本来没有诗题,或者诗题丢失,而是作者李商隐将“无题”当作了它的题目。这种以“无题”为题的做法,在之前的诗歌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其用意也引来了许多人的猜测。有人觉得是因为其中暗示了对当时政治人物的评价,不敢明确言说;有人认为是因为李商隐爱上了不该爱的女人,不愿别人知道。不过不管用意为何,诗中描写的场景和情感前后跳跃很大,确实很难归纳出一个一贯的主题,如果让现代读者来取题目的话,大概也只能叫“无题”最合适了。

李商隐写过很多无题诗,这首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篇。诗中描写的场景前后变换很大,如果试着归纳一下的话,大概写了主人公夜晚与爱人参加宴会,在做游戏的时候感受到心意相通,但因为第二日要上朝,只能中途退出的经过。诗中最为人传颂的,是颔联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句子,相爱之人即使不能双宿双飞,但只要心灵相通,就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对方的爱意,让自己感到并不孤独。有了这一句的铺垫,结尾“走马兰台类转蓬”的郁闷,似乎也就被冲淡了一些。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唐诗中描写的相思之情,主人公大多是征夫远戍、思妇独居,倾诉的是日夜牵挂,却始终不能相见的痛苦。而李商隐的这首诗则告诉我们,即使两人可以相见,也可能遭受种种阻碍,而最终无法相聚,同样需要忍受分别之苦。诗歌的颔联将这一点体现得最为形象:相爱之人就在眼前红楼之上,似乎触手可及,但两人之间却始终隔着一场淅沥冷雨,无法最终相聚,怅惘之中,只能独自提灯远去,而这种相望而不能相及的痛苦,比起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悲哀,更要伤感百倍。

除了最著名的颔联,诗歌的其他部分也都在诉说着相似境地:残宵之中,虽能在梦中相见,但见到的却只能是依稀的轮廓;碧空之上,虽有一雁高飞,但孤雁却难以将信息传达到远方。希望总是在最绝望的时候忽然现身,当你想要抓住它时,却又倏忽隐没,身陷这种希望—绝望的循环之中,永远做着徒劳的努力,则是人类共同的悲哀。

隋宫

【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陈朝的末代君王陈后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无道之君。他在晚年无心政事,每日与宠姬嬖臣游宴吟诗,唱曲作乐,使本就贫弱的陈朝军政越发不堪,最终被隋剿灭,自己也成了亡国之君。

然而就在陈亡之后不到三十年,隋代的第二任君主隋炀帝就重蹈了陈后主的覆辙。他即位之后不顾百姓战后恢复生计的需求,动用大量民力,又是攻打朝鲜,又是开凿运河,自己又常常放下首都的政务,乘船沿运河去扬州游玩,沿途命令民夫种植杨柳,捕捉萤虫,弄得民不聊生。最终北方多地民众起义,共同推翻了隋朝。

陈后主逸豫亡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隋炀帝却依然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常人也许会为他的迟钝感到惊讶,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在正掌握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隋炀帝看来,开凿运河,是为了沟通南北;巡游江南,是为了稳定民心;至于沿河种植杨柳,满山捉捕萤虫,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小小娱乐而已,又怎么能算是“骄奢淫逸”呢?

然而就在这样的自信中,隋朝灭亡了,炀帝本人也被打上了“骄奢淫逸”的标签。如果他真能在地下碰见陈后主,不知道会不会对这个自己曾经鄙视的人,做出一点新的评价呢?

无题

【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一对恋人在短暂的相遇之后,迅速陷入爱河,但没过多久,便不得不分隔两地。在告别之际,两人互相约定会很快相见,可是一旦分开,爱人就立刻失去了踪影,再也没有重新出现,只留下主人公,独自承受着思念的折磨。眼见灯罩上的翡翠、锦被上的鸳鸯双宿双飞,欢快无比,而自己却与爱人相距千里,音信不通。急切中写就的书信无法送抵爱人手中,睡梦中悲伤的呼喊也无法传到爱人心里。这种相思难抑却无法相见的煎熬,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真正了解。

刘晨、阮肇告别仙境中的妻子回到人世,想要返回时,却再也找不到回归仙境的入口。因为人与仙女本来就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能够相遇一次已经是难得的缘分,想要再次相遇更是无理的奢求。在诗人的笔下,主人公与爱人之间的距离,并不一定真的比人间与仙境之间更加辽远,但在因相思而绝望的人心中,这样的距离已经是想象中的极限了。

无题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帘外春风带来的细雨,庭院池上响起的雷声,对于平常人来说,都只不过是正常的天气变化。但在沉浸在相思中的人听来,外界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是心上人来临的征兆。细雨也许是情人的呼唤,轻雷也许是情人的车声,锁缝中传来的香气如同情人的关心,辘轳上紧绕的绳索如同情人的痴缠。思念就像空气,渗入了万事万物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宣示着自己的存在。而相思的缘起,也仅仅需要一点点引导,就像贾午在帘缝中瞥见韩寿的瞬间光景,甄姬在枕头上留给曹植的一缕幽香,足够勾起有情人无限的思念。

正是因为如此,相思也是可怕的,沉迷于相思中的人,感受力会变得迟钝,判断力也会受到削减。正如诗人所说,相思就像春天盛开的花朵,虽然绽放瞬间美丽炫目,但是很快就会香消玉殒,化入灰土。

不过,对于沉溺在相思中的人来说,只要能够有一瞬的美丽绽放,即使马上零落成灰,也比庸碌地与野草为伍要强上许多吧。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是一种神秘的情感,它总是像贼一样偷偷地潜入心灵,一旦进来了,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心灵的主人,控制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进退行止。在爱情的控制下,相见时如胶似漆,不愿暂离;别离后又日夜思念,忧心如煎。相思的煎熬并不好受,但是我们却又无法控制,无法解脱。

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形容这种与爱人别离时痛彻心扉却又无法自拔的状态,可谓再贴切不过:蚕丝的“丝”音同相思的“思”,蜡烛的泪暗指情人的泪,在文字上已是非常巧妙;再加上桑蚕吐丝,消耗自己的精气,蜡烛燃泪,损毁自己的身体,正与相思之中心神交瘁、形销骨立的状况若合符契;而“到死”与“成灰”二词又揭示出相思不死不休的特性,可谓层层递进,将“情”字三昧充分展示了出来,无怪会被后世读者称为“镂心刻骨之言”了。

筹笔驿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三国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五百年,但是四川人民却一直牢记着当年的贤相诸葛亮,他们在四川境内所有诸葛亮曾经去过的地方设立了祠庙,世世代代祭祀,怀念这位智慧与忠义的化身。

诸葛亮并不是蜀人,他辅佐刘备从荆州带兵西来,占领四川后一直驱使人民北伐,造成无数牺牲,却一直没有成功。就是这样的人,却能得到蜀人的世代崇敬,可见他对当地百姓造福之深远。同样从外地入川的李商隐,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崇敬。在他看来,不但当地百姓爱戴诸葛亮,就连无识的猿鸟、无情的风云,也都被诸葛亮的德行仁政感动,几百年来一直守护着他留下的遗迹。

然而,即使诸葛亮有着能感动百姓、感动禽鸟、感动风云的力量,也没能挽回蜀汉最终灭亡的事实。这似乎又预示着人类不论多有才能,如何努力,最终也无法撼动历史的轨迹,逃出命运的安排。对于同样才高八斗、胸怀大志,却始终命途坎坷的李商隐来说,诸葛亮的失败,似乎就像自己失败人生的缩影,令人倍感辛酸。

无题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诗歌的一开始,描绘出了一个高贵而神秘的主人公:绘有凤尾的轻薄帷幕,绣上绿纹的浑圆帐顶,将车中美人的身影完全包裹了起来,因为怕羞,她又用扇子遮住了脸庞,生怕旁人看见。但即使在这样的重重遮掩下,美人绝世容色闪耀的辉光,依然透过扇子和帐幕播洒了出来,感动着一切有福得见者。而身处车外的主人公,虽然对车中美人倾慕有加,却因为身份的阻隔无法接近,只能站在远处默默注视。在此惊鸿一瞥之后,主人公的心中被播撒下爱恋的种子,夜夜寂寞思念,直到蜡炬燃成灰烬,石榴染上红妆,但美人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不过主人公并不因此气馁,因为他的内心中已经认定,当日车中所见,就是自己一生中唯一需要等待的那个人。他将一直等待,等待美人的再次出现,等待两人能正式相逢。

整首诗全靠意象堆砌,缺少逻辑演进,因而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历代评论家都有各自的理解,连主人公的性别也不能完全确定。以上所述,也只是揭示了诗歌表现内容的一种可能性而已。不过,无论整首诗的剧情为何,诗中表露的相爱不能相见的惆怅,却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

无题二首·其二

【唐】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一位痴情女子遇见了心爱的情郎,每日倾情相思,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终于在一番彻夜不眠的痛苦思索之后,女子终于说服自己相信,对方从来没有对自己展露过任何怜爱之意,日夜不断的相思、携手同欢的想象,都不过是一场梦境,自己终究只是孤身一人而已。

虽然有了这样的觉悟,但女子并未因此感到绝望。她相信江湖风波虽然险恶,却也无法折断娇弱的菱枝;秋日桂花之所以清香,乃是因为受了寒露的锻炼。与之同理,自己的深情虽然遭到了对方的忽视,但深情本身却并不一定要得到对方的回应才有意义。在痴情的爱恋中,认识到自己拥有爱人的能力,从自己的心绪中体验男女之间最纯洁的感情,不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吗?

爱情从来就是个人的体验,它有自身的存在意义,而与他人的回应无关。“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