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十竹斋

 RK588 2024-06-26 发布于美国

精品瓷器

图片
图片

2063

清中期  粉彩花卉纹盘

D:14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2008

清康熙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一对

“大明成化年製”楷书款。

D:11.6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5

清乾隆  祭红釉高足盘

“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H:8.8cm;D:20.7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017

清乾隆  红釉长颈瓶

H:29.3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霁红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御器厂,清代承袭烧造,由于掌握窑内气氛等工艺难度较大,呈色鲜艳纯正者,十分难得,一向受到鉴赏家青睐。本拍品细长颈,溜肩,圆鼓腹,通体施霁红釉,口沿有一线“灯草口”,依传统天球瓶之器型略作化裁,给人以精巧新颖之感。通体瓶身施浓艳之红釉,口内施凝润之白釉,釉质光亮,釉色均匀,对比强烈。红釉宛如初凝之牛血,颇具宣德遗韵颜色浓艳均匀,追慕明初红釉质感。

此瓶直口,长颈,鼓腹,腹部浑圆,平底,卧足处露胎,胎洁白坚实,内壁施白釉,口沿留白一圈,器形秀巧而丰满。通体施祭红釉,釉色莹润肥厚,鲜艳如牛血红,口沿显一周“灯草口”为点睛之笔。

红釉烧成难度较高,因受窑内气氛影响较大,烧造出颜色纯正均匀者极为难得,因此自明初永乐年间创烧成功始,其后各朝无不以此为衡量制瓷水平的标准。清雍正乾隆时期官窑在严格的制度下,烧造技术成熟,用以陈设、赏玩的红釉品种中不乏佳器,拍品即为一例。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0

清光绪  茶叶末釉荸荠瓶

H:33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茶叶末釉原名厂官釉,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在明代磁州窑所产黑釉器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其釉呈色稳定,因失透而显庄严﹑沈稳;因窑变而形成黄绿变化,高雅精美。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到「各种黄色……若和黑、绿二色者,则名茶叶末。」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厂官釉品种有三:蛇皮绿﹑鳝鱼黄﹑黄斑点。后人习称鳝鱼青﹑鳝鱼黄﹑茶叶末。此器

造型圆浑饱满,端庄规整,做工精细,呈圆口,细长颈,坡肩,扁圆腹,短圈足,器形端庄秀美,形如荸荠造型,故称之「荸荠瓶」,为标准官窑烧制。釉面呈色黄绿而不透明,颇似茶叶的细末,古朴清丽,深沈凝重,极具古意,耐人寻味。

此件拍品亦为清宫陈设用器,属御窑经典品种,与故宫博物院藏清光绪厂官釉直颈瓶类同,可资参照。《清档》称之为「厂官釉太极纸槌瓶」,自乾隆延烧至光绪朝,为晚清宫廷陈设赏赐所用的八种大运琢器之一。此瓶因形似荸荠而得名。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其形规整,外壁通施茶叶末釉,均匀细腻,从器型和釉色上看,拍品当属光绪承袭之佳作。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2039

清  邓碧珊款鱼藻纹瓷板四片

L:42cm;W:24.5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图片
图片

5033

明崇祯 青花百子图贴塑兽足笔海

H:20.3cm;D:25.3cm

来源:

1. 厦门文物店旧藏

2. 中国嘉德,2004年5月17日,lot 2011

3. 永乐佳士得,2010年11月23日,lot 615

4. 北京拍卖会,2014年6月5日,lot 8041

著录:

1.《天物馆藏瓷(第壹集)》

2.《藏珍集粹—唐宋元明清瓷器精品汇展图录》

3.《嘉德二十周年精品录—陶瓷卷》

4.《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

展览:

1.《横空出世—唐宋元明清陶瓷极品展》,扬州博物馆,2012 年,编号 55

2.《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22 年 6 月

崇祯第一器

图片
明末清初之际,战乱频发,人口急遽大量减少,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许多画家去景德镇谋生,以泥刀代笔,出现了许多惊世之作,对这个时期的瓷器一般有细器和粗器之分。在此种社会背景下,以求子繁衍为主题的瓷器装饰题材,承接嘉靖婴戏图之风,流行一时,成为十七世纪中国艺术表现的一大特色。
百子图,又称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百子戏春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它的一种特定含义。由于“百”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了一种良好的理想状态。传说周文王有九十九个儿子,等到路边捡个雷震子的时候,正好一百个,所以说文王百子。中国传统观念认为 “子孙满堂”是家族兴旺最主要的表现。因此,“周文王生百子”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所以古代有许多“百子图”流传至今。百子的典故最早出于《诗经》,是歌颂周文王子孙众多的。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历代文人也写过不少关于百子有关的诗词歌赋,杨绯桢《六宫戏婴图》诗云:“百子图开翠屏底,戏弄碰扭未生齿。”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又云:“恰如翠幙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明清笔筒为中国古典文房艺术品中极为重要的门类,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故传世品较多。而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崇祯笔筒,亦体型款式硕大,尤为特殊,更加稀少。本品形体硕大,胎釉细腻洁白如玉,造型敦厚大气。直口、平底,底部装饰堆塑三甪端足。筒身外壁以青花为饰,绘通景百子婴戏图,笔致细腻,布局繁而不乱,周身共绘童子八十八人,有一小童躲缸内,伸出双手,容易被忽略。此八十八童子,或作蹴鞠戏、或提笼架鸟、或放风筝、或戏风车、或十二人一组装扮状元及第、或惊呼砸缸、或赤裸爬树、或斗草、或戏枣磨、或十三人一组作琴棋书画、或作木偶戏、或捉迷藏、或戏狮、或乘辘车、或扮平生三级。整幅画面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人数虽繁多,而刻画一丝不苟,层次丰富,孩童天真烂漫、憨态可掬之状栩栩如生。背景中的山石树木也颇见功力,笔触纤细精致,青花发色鲜丽明快,具有明清之际转变期瓷器典型特征,胎、釉、青花、纹饰等诸多方面均及此时期的至高水准,堪称崇祯“上品细料器”中之绝佳精品。
图片

器身描绘百子婴戏共八十八人,其中扮琴棋书画部分,加入了六名女童,且年纪略大于其他男童。女童形象出现在瓷器婴戏纹饰中不太常见的,但在宋画婴戏图中,偶可见女童形象,尤其此种百子婴戏图中,男女比例一般差距较大,且同样女童年纪偏大。由此可知,本品纹饰当受到宋画婴戏之影响,有别于普通的装饰性婴戏图,当有较为明确的母本,亦体现出本品製用不凡。
图片
图片

本品三足也十分特殊,堆塑及青花装饰并用,以立体的塑型表现甪端首,又以青花描绘其毛发,显得异常生动。甪端是传说中的瑞兽,头生一角,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各种语言,圣主在位即现世奉书。《宋书·符瑞志下》载 :“角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故帝王居所常用甪端陈设,故宫太和殿御座两侧即有一对铜製甪端,象征君主圣明,神兽献瑞。甪端有圣主贤明之内涵,于明末动荡之时,择其为足,当有深意蕴含其中。其胎釉、修足青花发色等方面时代特征明显,所绘孩童姿态各异,神情生动,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其体量极硕大,目前所见同类器,罕有出其右者,且整器保存状态完好且尺寸较大,甚为难得,堪称崇祯器扛鼎之作。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5040

清康熙 青花“百里奚饲牛拜相”图笔筒

『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H:15cm;D:18.2cm

备注 : 博物馆退赔

出版:《浮生百态》——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青花人物篇,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页 310

图片

参阅:北京中酉2023年秋季拍卖会,LOT261,成交价:138 万元

图片
以明君名臣故事记文绘图并刊印传播,起“敦教化、昭雍睦”之义,历来为古代书籍之大宗。明末清初之际,版画大兴,以“梨枣精工”镌绘古之先贤,多有图文精美之作,并多为其他工艺品种所模仿参考,尤多见于明末清初的瓷器。
访贤图是明末清初瓷器中颇为流行的瓷器装饰纹样,其内容无外乎有周文王访姜太公,武丁访傅说几类。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第一类,然而最易误读的要属本品所绘百里奚饲牛拜相人物故事。百里奚,姜姓,春秋虞国人,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饲牛拜相的故事是其于楚国养牛,被秦穆公听闻其才,欲重金赎回。秦国谋臣却说楚成王令其养牛,自然不知其才,重金恐变,不妨即以奴隶市价五张黑羊皮换之,故其号曰五羖大夫。使得百里奚终归秦国并拜相委以重任,成就一番事业。
此件笔筒器型端庄周正,口底相若,器身环绘通景,青花发色明艳,胎釉结合紧密,为典型康熙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特征。底书“大清康熙年製”本朝六字三行楷书款。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39

明崇祯 青花人物仰钟尊

D:21.5cm;H:27.8cm

出版:《浮生百态·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青花人物篇》,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页 327

图片

将略兵机命世雄 , 苍黄钟室叹良弓。——刘禹锡《韩信庙》

图片
此器口部外撇并暗刻有缠枝花卉纹,整体呈仰钟形。胎体厚重敦实,器身内部满釉,底部素胎。画片青花发色饱满,浓淡相宜。器身绘製通景人物,十余位人物神态动作各异,生动灵现,传神地表现了不同的角色形象。该器物所描绘的历史典故为“韩信拜将”,苍松滴翠、高台巍峨。香案上陈宝剑、令旗等。韩信凤盔金甲、英姿飒爽,点颌拱手,以示对坛下汉王刘邦的敬重。汉王刘邦锦冠玉袍,拱手回礼 , 显君臣一心。总体而言,此器画工精湛,题材新颖,是明末清初转换期上品佳器,较为罕见。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2080

清光绪  窑变釉贯耳瓶

“大清光绪年製”楷书款。

H:30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082

清康熙  青花披麻皴山水纹盘

D:32.5cm

文物公司旧藏

此盘撇口,浅腹,平底,圈足。盘心以“披麻皴”技法绘山水图。“披麻皴”作为山水画皴法之一,由五代董源创始,以长短线条的排列表现山石肌理,而作为瓷器的装饰手法,“披麻皴”晚明即有所见,至康熙早期其技法发展已颇为成熟,本品所绘山石大面积使用披麻皴,形成“远视则景物粲然”的视觉效果。但是本品披麻皴与同时期常见的长披麻皴又有区别,是以密集的短弧线构成,层层递进,表现山石的立体形态,圈圈圆圆颇类梵高星空之效。所绘江岸之景,平远苍峻;以皴笔勾勒山峦,山势相迭。两山夹岸之中,平湖开阔,山明水秀,一派闲雅清幽意境,颇具文人雅趣。本品意境、构图、笔触与皴染皆师法文人山水画法绘制而成,其将复古与慕古的情怀从绢纸上转移至瓷面,极富文人趣味与美学理想,堪称熙朝文人瓷绘之典范。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083

明崇祯  青花仕女人物莲子罐

H:15.3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089

明崇祯  青花杨震拒金故事笔筒

H:13.5cm;D:8cm

来源 : 山西户出

出版 :《瑕瓷犹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页 94,图 145

图片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2094

清康熙  青花山水携琴访友笔海

H:16.2cm;D:18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095

明崇祯  青花竹林七贤长颈瓶

H:38cm

蒜头瓶因其口部似蒜头而得名。瓶形迥异于传统造型,长颈,中部有一圆形突出,圆腹,圈足。通体以青花作画,颈部鼓出部分绘斜莲瓣纹和花卉纹各一周,其上下方均绘郁金香纹。肩部饰雏菊纹,腹部绘竹林七贤图,七位名士聚于竹林,或坐或卧,姿态狂放不羁,魏晋士人特有的张扬个性显露无疑。竹林七贤是魏晋的精神领袖,他们隐居山林,与青山绿水为伴,超脱尘世的羁绊。画面布局繁满,人物造型生动传神,绘画流畅,笔意流转自如,实为收藏之精品。

参阅:中国嘉德,嘉德四季 2005 第 2 期拍卖会,LOT:2331,成交价:352,000RMB。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096

清康熙  青花锦地纹开窗人物故事花觚

H:45cm

料和云南的“珠明料”绘製。质地细腻,呈色青翠明快,色调纯净而清新。其最典型的艺术特征是运用“分水”法进行描绘,层次分明,世上素有“康青五彩”的说法。康熙青花的装饰风格具有雅致而深沉,寓意高古,格调奔放而兼有缜密工细的特征。

此件康熙青花八仙人物图凤尾尊,撇口、长颈、弧腹下敛、圈足外撇。通体青花饰方格锦地,锦地上菱形开光内绘八仙图纹。八仙乃传说中道教的八位神仙,流行于明代中期,因当时道教兴盛,而尤以嘉靖、万历两朝为甚,之后“八仙纹”及以其法器为代表的“暗八仙”便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传统装饰全器造型端庄大方,青花色泽青翠、深沉,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色调清雅悦目,纹饰层次分明,乃为康

熙青花瓷之典型。

参阅:《烟墩山房藏瓷系列—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鉴赏》,阮秀祥编著,珠海出版社,2008 年,第 44 45 页,图 22清康熙  青花锦地纹开窗人物故事花觚。

图片
图片

5002

清乾隆 青花矾红龙生九子盘

『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D:17.5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青花海水矾红龙纹盘仿明代同类器而製,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以青花淡描海水龙纹,再填矾红,色如朱砂。红龙与海浪对比鲜明,风格延续明代宣德龙盘,其闭口侧身的龙形也是宣德遗风,不同于一般清代龙形。宋人云:“开口猫儿合口龙”,言画龙难画合口之龙。此盘龙口紧闭,而不失其威猛,是一成功例证。盘外壁绘九龙,姿态各异,腾跃于海浪之中。“九”历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数字,因此九龙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为帝王象征。青花加矾红龙纹盘始见于明代宣德官窑,后成化官窑继之。本品青花发色浓艳,蓝中带紫,红彩沉稳凝润,所摹之原器应为成化官窑佳作,颇可珍之。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03

清乾隆 青花矾红海兽纹大碗

『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D:21.3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此盘撇口,浅腹,平底,圈足。盘心以“披麻皴”技法绘山水图。“披麻皴”作为山水画皴法之一,由五代董源创始,以长短线条的排列表现山石肌理,而作为瓷器的装饰手法,“披麻皴”晚明即有所见,至康熙早期其技法发展已颇为成熟,本品所绘山石大面积使用披麻皴,形成“远视则景物粲然”的视觉效果。但是本品披麻皴与同时期常见的长披麻皴又有区别,是以密集的短弧线构成,层层递进,表现山石的立体形态,圈圈圆圆颇类梵高星空之效。所绘江岸之景,平远苍峻;以皴笔勾勒山峦,山势相迭。两山夹岸之中,平湖开阔,山明水秀,一派闲雅清幽意境,颇具文人雅趣。本品意境、构图、笔触与皴染皆师法文人山水画法绘制而成,其将复古与慕古的情怀从绢纸上转移至瓷面,极富文人趣味与美学理想,堪称熙朝文人瓷绘之典范。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04

清康熙 斗彩龙凤牡丹纹大盘

『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D:36.5cm

龙凤纹是明、清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意寓为“龙凤呈祥”属于内府专用经典的吉祥纹饰。常见御瓷之中多装饰一对或二对龙凤纹,但本品则品格非凡,一器之上装饰六对龙凤纹,清代唯见康熙一朝出现,后世清宫御瓷再没见同类烧造。其盘底双圈书“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两行楷书款,其运笔遒劲,秀润而不失锋芒。

本品敞口,浅腹,圈足,造型端庄周正大气,胎骨精细,釉汁莹白似玉,整器以斗彩绘龙凤穿花纹饰,飞龙舞凤,构图繁密,画意华美。盘心双圈内饰追龙赶凤,龙凤各二,四首相对,中间以牡丹花卉间隔开来;内壁亦绘有双龙双凤,周围填花卉,雍容华贵;盘外壁与内壁构图相似,绘双龙双凤。整体纹饰精美,花团锦簇,绚烂夺目;设色丰富,诸彩明快妍丽,与釉下青花相映成趣;加之所绘龙凤寓意吉祥,构图疏密得当,系康熙官窑典型器。

在清一代唯见康熙一朝出现,后世清宫御瓷再没见同类烧造,且此类画面的康熙盘多为青花五彩,但此件拍品为斗彩,与一般品种不同,实属难得。

图片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10

清康熙 青花缠枝莲纹碗一对

『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D:16.6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图片

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至此开始,康熙青花瓷在传承前朝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在位六十一年间,青花器的钴蓝色调变化很大,从鲜亮到灰暗,包括多种不同的浓淡色调,但终以青翠明快、色泽浓艳、清新悦目和层次分明的色泽为主流,并成为清代之冠。此时,仅用一种青花色料,便可以充分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这种多色阶青花,层次分明,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深具文人画之意境,妙趣天然。

拍品为传统官窑品种,历代御窑均有烧造,纹饰寓意“清正廉明”。此碗形製周正,胎釉紧密,有着康熙典型紧皮亮釉的特点。通体以青花绘製纹饰;碗心及外壁绘有缠枝莲纹,莲花饱满,枝蔓纤细舒卷;胫部饰有变形莲瓣纹一周。整器布局疏朗,笔法细致,青花发色典雅,鲜丽明快,具有典型康熙青花的特征。成对传世,殊为难得。

本件作品充分运用了青花色调的多端变化,虽为单色却有深浅、浓淡、虚实之分,层次丰富。整体纹饰满密,所绘诸花妍美绽放,枝蔓轻柔舒展,俯仰有姿,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有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康熙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如此青花呈色和绘画效果属于康熙窑青花中的上乘之品,尽得康熙青花之美备。

拍品碗敞口,弧腹,圈足,器形规整,典雅端庄,内外以青花为饰,碗心绘一株牡丹吐艳,内外壁满绘缠枝牡丹纹,花朵饱满雅致,发色时代特征鲜明。全器釉面光洁,青花颜色明快,纹饰洒脱流畅,碗心和外壁缠枝牡丹相互呼应,别有情趣。底足内书“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参阅:

1.《天民楼珍藏青花瓷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年,页

196,图 81

2.《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

学文物馆,1995 年,图 19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14

清雍正 祭红釉高足碗

『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H:12cm;D:18cm

备注:文物公司旧藏

高足碗亦称靶碗,原为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习用。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十年(1732)二月二十二日,「内大臣海望奉上谕:可将霁红、霁青、黄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样烧造些,厚些的亦烧造些,以备用赏蒙古王用。钦此」。由此可知,雍正官窑单色釉高足碗分薄胎与厚胎两种。霁红釉是雍正帝极为重视的一种釉色,为提高其呈色质量多次下旨监督。《清档》载:雍正七年八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得甚薄,不知是何原故,著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钦此。」故雍正霁红釉是在康熙郎窑基础上,经过雍正督办和年希尧、唐英等的努力下才获得成功的。

本品釉色鲜红亮丽,有永宣鲜红釉和康熙红釉风韵,而施釉之均匀,颜色之纯正,超过前朝。底釉较薄,有康熙浆白釉特点,可知其作于雍正初年。清人龚询诗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谓红釉烧造不仅依靠人工,更赖气候天成。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22

清乾隆 

紫檀嵌瓷蓝料开窗矾红御题诗如意

L:33cm

展览:《光华永驻》传承经典艺术年展,天津美术馆,2021 年 5 月

参阅:北京瀚海,2001年7月,LOT:1773

在故宫所藏大量各种材质的如意中,瓷质如意数量最少,以故宫之大仅收藏有十几件粉彩瓷如意,可见其名贵。

此件如意为瓷器与硬木相结合,以模製薄薄的瓷片做成如意云头和如意柄面,然后再镶以硬木。瓷片与木柄咬合妥贴,可见其工艺之精。瓷片部分以蓝料彩花卉纹为边饰,矾红隶书乾隆御题诗,再辅以两小幅墨彩山水图。如意上的御题诗云:“出自虞朝几万愁,舜帝传下至今留。淘成宝器贡皇用,异国西洋景德求。源源商贾颁天下,灿灿霞光遍九州岛。于今技艺多精巧,赛玉欺珍玳瑁羞。”这首诗写得较有意趣,是乾隆皇帝对中国陶瓷史纵横古今的评论。他从陶瓷的起源写起,并提及了瓷器的贡御乃至瓷器的外销,即所谓“异国西洋景德求”。最后,乾隆自豪于本朝製瓷工艺的空前精巧,“赛玉欺珍玳瑁羞”则应指乾隆朝仿生瓷高超之技艺。旧配穿绳。

清宫廷所藏瓷如意的製作一般程序为,先由内务府造办处下属如意馆绘出画样,得到皇帝允准后发付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所以质量较高。这也从一个方面显示出皇帝对如意这类器物的喜爱。
图片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23

清雍正 甜白釉双耳瓶

H:32.5cm

记录:华艺国际( 广东 ),2023年6月LOT:392,成交价:,207,500RMB

拍品造型端庄,撇口,束颈,鼓腹,腹部下半部分收敛,高圈足外撇,颈部足部出四戟,腹部出双耳,中间对称一对双戟,整器造型庄严,工整,大气,将古代青铜器雄浑神秘之精髓与高超的製瓷工艺揉为一体,整体素白,釉面平整,腹部拉胚痕迹显眼,整体器型素净,蕴含满了雅致的气息。釉面匀净莹润,一如凝脂,以仿永乐甜白之素雅莹洁,迎合了雍正皇帝的喜尚。成型规矩,典雅端庄。肩部两侧饰环耳,器身出戟,是为青铜器所特有,为器身平添古意。虽无款识,仍难掩雍正御窑瓷器之风姿。

图片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24

清嘉庆 茶叶沫釉五孔瓶

『大清嘉庆年製』篆书款

H:18.5cm

记录:

1.2004 年上海信仁秋季艺术品拍卖会,LOT:1009

2. 北京匡时 2006 春季拍卖会,LOT:1530

本器腹部以上插中高四低五支圆管,垂腹、圈足。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色泛绿,釉光大气沉稳,整体造型规整、大方。圈足底有“大清嘉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印章款。此釉色瓷在明清时深得达官贵族的喜爱,也是目前藏家们所渴求的皇家品种。

参阅:《明清瓷器鉴定》,页 238,图 405-8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44

清乾隆 斗彩八宝折沿盘

『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D:20.4cm

拍品为清代官窑经典品种,胎质细腻,白釉温润。敞口,弧腹,下腹折收,胫内敛,浅圈足,造型奇特,曲线优美。斗彩八宝纹装饰在雍正和乾隆时期较为流行,一直延续至晚清。

此盘通体采用斗彩工艺绘画,盘内壁绘等距的暗八仙花卉纹,内心绘团花及缠枝莲纹,外壁满绘缠枝花卉,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整器画工精细,施彩淡雅,器型规整,底心书青花“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识。此盘构图饱满,彩色艳而不俗,图饰繁密,色彩清雅,绘笔精细。乃乾隆官窑精细之作。

参阅:北京荣宝 2012 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LOT:1229,成交价:560,000RMB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026

清道光  斗彩团凤纹盘

“大清道光年製”篆书款

D:19.3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本盘敞口,腹微弧,下承圈足,胎体洁白,器型端庄,为典型官窑制式。盘心以斗彩绘制缠枝莲花,有三凤来仪,绕花而飞,彰显皇族器物之恢宏。

图片
图片

2100

清 矾红描金龙纹小杯一对

“大明成化年製”楷书款。

D:6cm;H:5.1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103

清乾隆 斗彩龙纹盘

“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D:15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104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大盘

“大明宣德年製”楷书款。

D:32.5cm

盘形制较大,青花发色浓艳纯正。盘中心饰五朵缠枝莲花,五朵小莲姿态不一,围簇一朵,枝叶经脉蔓延其间,同样的装饰于内外壁分别重复环绕,层次明晰,疏密有致,所绘线条舒展流畅,笔触灵动。以钴类颜料绘制出的蔚蓝色调与温润的白色质地相映成趣,这蓝白交织的绚丽图案彰显了青花器的独特魅力。盘敞口,弧腹,圈足渐敛。盘心绘五朵缠枝牡丹纹。内壁饰八朵缠枝莲纹,口沿内饰卷草纹一周。外壁饰缠枝菊纹,口沿外一圈回纹,回纹下青花书「大明宣德年製」横款。近底环饰卷草纹。外底无釉。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107

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笔海

D:18.5cm;H:14.7cm

器身上绘冠上加冠,洞石之间长出牡丹,招来蝴蝶飞舞,花旁雄鸡气势纠纠。五彩饰瓷盛于嘉靖、万历及康熙早期,以后渐被康熙釉上五彩所替,此时五彩还以红绿彩为主,明代遗风明显。纹饰构图严谨,整体布局疏密有致,极富层次感,杂而不乱。主题红、绿彩发色深浅有致,明快典雅,又以黄、褐彩加以点染,平添意趣,整体色泽明亮鲜活,艳而不俗,同类可相较者寥寥,为传世较为罕有之清初五彩瓷佳品。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2110

清康熙 青花阿文小杯

“大明成化年製”楷书款。

D:6.5cm;H:4.3cm

记录:Dreweatts

图片

本品为康熙仿成化时期名品,口微敞,深腹,浅圈足,杯内壁光素无纹,外壁绘阿文,整体勾线仔细,色调清雅宜人,颇具成窑遗韵。底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字体刚劲中藏秀逸。本品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肥腴,青花淡雅宜人,釉质莹润如凝脂,迎光可透视,制作精良,为难得之精品佳器。成化青花以秀巧见长,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此为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康熙朝制瓷技术水平高超,其仿明成化之青花器,不仅仿其形、摹纹饰,还仿写款识,所成皆为佳品。正如康熙五十四年江西按察使刘廷玑在其所著《在园杂志》中云“郎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墓成、宣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识”。拍品当为康熙仿成化青花瓷器上佳之作,其胎薄质坚,釉面润泽,构图清雅,颇具成窑遗韵。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114

清雍正 斗彩岁寒三友松竹梅罐

“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D:24.4cm;H:29.4cm

文物公司旧藏

记录:北京瀚海2013年秋季拍卖会,古董珍玩,LOT:3801,成交价:575,000RMB。

图片

康、雍、乾三朝是斗彩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有继承有创新,同时各自风格不尽相同。无论在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成就。雍正时期斗彩成就非凡,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从纹饰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工艺等制瓷技术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瓷画更显亮丽。在制作工艺上讲究工整、细腻、优美,填彩时将各色粉彩严格准确地填在青花线内,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出现渲染和烘托,突破了明代平涂彩料的局限,使纹饰逸丽清秀,富有装饰性。造型方面制作了大量的生活用品,除盘、碗、杯、碟外,还有瓶、壶、尊、罐等大型器皿以及盒、盏托、花插、文具、盆、洗等。更增加了雍正斗彩的美感,较之前代作品更加艳丽清逸。

此罐唇口束颈,丰肩鼓腹,环璧底。罐身通体白地绘斗彩松竹梅纹饰,全部纹饰集于一隅,当为观赏考虑,可不用旋转器身便可看清纹饰全貌。所绘松枝遒劲苍翠,寒梅悄然开放,背后三两枝松竹掩映,雅意超群,整体画面设色淡雅,描绘精细,为雍正时期之斗彩重器,十分珍稀。底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书款。

图片
图片

5032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盘

D:34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参阅: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盘,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此件大盘是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瓷器中的标准精品,存世量稀少。来源为扬州文物商店库房旧藏,时代特征明显,工艺水平精湛,更兼品相十分的完美,殊为难得,是传承有序的珍贵定级文物。

盘口之下,浅壁微弧的盘壁,配合着未施釉的细砂广平底,浑厚的圈足,修胎规整,足部刮釉处有少许火石红痕迹,露胎处,质地细腻如糯米粉,抚摸之,公认如同小儿肌肤的触感,胎质细白坚致的特点,反映了宣德时景德镇御窑厂高岭土淘炼製作的高超水准。大盘内外壁及盘心通体施釉,釉质莹润、肥腴,施釉匀净,釉色白中略泛青。此盘纹样以束莲纹为主体,口沿内外各饰卷草纹一周,内外壁绘缠枝莲、菊、芍药、牡丹、茶花等四季花卉,盘心绘莲花、莲实、莲叶、茨菰、红蓼、香蒲,以飘带结成一束。画工细腻雅致,线条流畅自然,多以小笔触勾勒填色,间以一笔涂抹,浓淡深浅,分层自然,绘画灵动精妙,一如水墨作画,充满雅韵。整体纹饰表现力极强,构图简洁,层次分明,粗细、疏密皆有致,莲花灵动鲜活,似随水波流动,流露出浓厚的笔墨趣味。青花采用当时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青花纹饰发色浓艳,凝重浑融,青花浓重处呈黑色结晶斑,深入胎骨,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在釉面映衬下产生一种梦幻般的锡光效果,有永乐御瓷的遗风,青花浓正却不失清新明快的艺术魅力,实为同期上乘之作。

图片

永乐宣德时青花一束莲大盘,都为露胎细砂底,未施釉不带落款,但毫无疑问,其是明初景德镇御窑厂经典的官窑青花瓷器代表作,是明代官窑器中的经典器物。中华流传千古的盛世瓷韵,几段陶瓷史上的高峰期,涌现出许多绝世风华的名器,其中一定有青花一束莲大盘的一席之地。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35

明正德  青花缠枝花卉插屏

大明正德年制』楷书款

L:42.5cm;W:35cm

记录:伦敦邦瀚斯拍卖,2021年11月,LOT:37

图片

明代正德一朝共十六年(1506-1521),青花官窑瓷器在继承了成化、弘治官窑瓷器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本朝的特点,尤其是纹饰体现西亚风格,明正德青花瓷器青料主要是国产料为主,前期瓷器用的青花料是国产的平等青料,青花发色为灰蓝色,柔和、淡雅;晚期又改回进口的回青料,明正德青花瓷器在晚期青花发色蓝中泛紫。

瓷板在矩形牌面上部有裁去两个角,底部有狭窄的凸缘,以适应底座,正面用青花勾画出大胆的笔触,中央圆形图案由双重圆圈勾勒,周围环绕着十一朵莲花从一个叶状的藤蔓中绽放,每个角落都装饰有一种叶纹卷轴的设计,所有这些图案都位于两个双线边框内,外边框的线条遵循牌面的裁角形状,底边书双边框款“大明正德年製”六字楷书。正德时期的大多数青花阿拉伯风格的瓷器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山”形笔架、笔盒、烛台、球形帽架和三足香炉等。此件拍品明显应该被视为正德时期这类作品的一部分,而中央的大空间无疑是为了铭文而设计的。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34

明万暦  青花五彩博古花卉盘

『大明万暦年製』楷书款

D:18.3cm

出版:《不独帝宫藏》,页52

图片

参阅:2019保利秋拍玫茵堂专场,LOT:3402,成交价:459,719RMB

图片

“以追三代之遗风......以补《经》《传》之阔亡,正诸儒之谬误。”——吕大临《考古图

万历五彩製作规范,历来受藏家关注,本品则为其中精品。此品撇口,浅弧腹,圈足,胎骨厚薄适宜,釉质细腻莹白,造型端庄俊雅。盘心以五彩绘博古纹饰与瓜果花卉,施色艳丽,画面饱满,一幅生机盎然之景;外壁以五彩绘製桃花桃果,与盘心纹饰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万历五彩素负盛名,深受国内外珍视,赢得极高的声誉。过去曾大量流失海外,为世界各国瓷器爱好者所熟谙,日本人尤其重视,视若国宝件件立档。万历五彩以其浓艳凝厚的色彩,精致规范的小器型,吉祥生动的纹饰,吸引无数目光聚焦于此。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37

明嘉靖  青花鱼藻纹碗

『大明嘉靖年製』楷书款

D:14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参阅: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成交价:201,600RMB

此品敞口,弧腹,下承圈足,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碗外壁绘以鱼、水藻、荷花纹饰,鱼呈跳跃姿态,有跃出水面之势,在水藻花卉之中灵巧生动,栩栩如生,让整个画面具有动态美感。底部有双圈内“大明嘉靖年製”六字楷书款识。

早在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中就出现了鱼藻纹饰,后由于鱼的寓意吉祥,深受皇族及百姓喜爱,在后世的瓷器中多出现类似纹样,并在时代发展中纹饰风格有所转变。连年有余是期盼,富贵有余是期待, 鱼跃龙门是期望,一幅图,绘出莲塘鱼生百态,也是绘不尽的人生之路。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78

明嘉靖  青花福寿康宁天圆地方盖罐

H:44cm;D:33.8cm

出版:《明瓷聚真-山西民间藏瓷精粹》P31,23.青花福寿康宁四方盖罐

图片

青花瓷器上将文字用青料书成烧製的产品,始见于元代。但把文字与纹饰图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图寓文,字中见画者,为明代嘉靖朝首见,官窑与官窑的瓷器,均采用了这种深受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形式。加上嘉靖时期青花呈色特有的深艳色“回青”料呈色,使这件器型硕大的嘉靖青花罐格外引人注目。

这件明代嘉靖青花绘“福寿康宁”纹盖罐,盖帽至底足高44厘米,胎质细白,内外满釉,釉层肥亮青,罐外壁釉下用青花绘满纹饰,肩部绘锦地寿字开光,颈部开光内绘形态各异的四只飞鹤,腹外壁釉下绘四个开光,开光外绘满缠枝纹,近底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四个开光内下绘山石,山石上分别绘有松、竹、梅、石榴四样花卉。每种花卉通过枝干的弯曲盘转组成“福、寿、康、宁”四字,而每个字各自溶入了真、行、草、篆之法,别具妙趣。

同类的青花瓷器在存世品中偶有得见。多已残缺,完整者已如凤毛麟角,曾见香港“天民楼”藏瓷中有一件明代嘉靖官窑青花绘“福、寿、康、宁”纹大碗,十分漂亮。

图片
图片
图片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76

明万暦  青花洞石花卉壁瓶

H:32.6cm

壁瓶又名轿瓶、挂瓶,通常悬挂于壁上或辇轿,故名,背面平整,设凹孔以供悬挂。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记载:壁瓶造型最早出现在明万历时期,其器形多样,尺寸也有大小之分,图案丰富。

据陶榖《清异录》记载,南唐李后主在春日繁花盛开之时,就以隔筒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称“锦洞天”,此即壁瓶之肇始。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其极为推崇:“床内后柱上钉铜钩,用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

本品即为万历时期壁瓶,背面平整罩施满釉,中有孔以供悬挂,胎质坚致厚实,釉色肥润闪青。壁体满绘花卉,青花发色兰中泛紫,绘笔拙朴老练。此件器形别致趣雅绘笔娴熟自然,发色青紫醇静,当万历朝官作青花瓷精品。

图片

2115

清雍正 仿定窑白釉模印夔龙纹大碗

D:25.2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117

清中期 绿彩龙纹盘

D:17.5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119

清中期 料彩兽耳方瓶

H:18.8cm

清中期粉彩官窑瓷器传世稀少,它综合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了许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纪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庭制瓷的史室,对有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此器青花粉彩花鸟诗文方瓶,四方体瓶。胎质坚细,洁白釉面绘青花缠枝花卉地,四面开光内绘花鸟、诗文,青花靛蓝,彩绘娇艳;开光框起棱描金,馆阁体书写规整有力,整体彰显端庄奢华,精巧繁缛,巧夺天工,实属难得。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2121

清雍正 祭红釉长颈瓶

H:26.8cm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图片

2122

清康熙 乌金釉笔海

H:15.2cm;D:18.3cm

图片
图片

5043

清道光  青花开窗花果纹执壶

『大清道光年製』篆书款

L:22.7cm

来源:伦敦著名画廊Artall Arts & Antiques KT1(据签)

记录:伦敦佳士得,2012年5月12日,LOT:1209

参阅:

1. 清道光  青花开光花果纹执壶,马钱特(Marchant)藏

2.明宣德  青花花果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

3.北京保利2013年八周年春季拍卖会,LOT:7602,清道光  青花折枝花果执壶,成交价:2,180,000RMB

此式执壶原型为西亚波斯银製执壶,后经永乐御窑化裁为此充满异域风情的青花瓷壶(见于《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第46、47页,图19,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雍乾二帝对永宣青花的苍雅深沉极为倾慕,曾多次亲命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后成为清宫御瓷之经典品类,为每年必烧的“大运”琢器之一,嘉道二朝尤为盛行,止烧于道光二十五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原名为“仿宣窑青花仙桃盖执壶”,因清代宫廷对永乐宣德青花无法区分,概以宣窑呼之。此式执壶在乾隆前期每年烧造约有五六对,乾隆后期至嘉庆一朝则保持在四对以内,入道光朝之后,每年仅烧三、四件,传世稀少。这也是由于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限製瓷器烧造,控製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一见。

执壶稳重典雅,身作玉壶春瓶式,束颈溜肩,鼓腹圈足,一侧安长曲流,流与颈间以云形桥带相连,后设扁带形执柄,柄下部凸饰三乳钉。全器以青花为饰,自颈部而下分层绘蕉叶纹、缠枝莲纹、缠枝四季花卉纹、莲瓣纹、卷草纹,腹两面菱形开光,一面内绘折枝双桃,另一面绘折枝枇杷,寓意多福多寿。壶流饰卷草纹,柄上随形开光内绘四枝灵芝;纹饰均沿袭自永乐时期。

拍品器形秀美,白釉清莹透澈,肥厚温润,青花发色明亮,局部花纹以重笔点染,以模仿永乐“苏麻离青料”的效果。开光外折枝花卉纹,叶片细窄稀疏,双勾填色,笔痕浓淡相间。壶底中心青花书“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隽秀有力,时代特征明显。此式执壶因其造型复杂,极易损坏,故而难有整器传世,可谓珍罕。

图片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42

清康熙  仿成化五彩鸡缸杯一对

『大明成化年製』楷书款

D:8cm

记录:伦敦苏富比1974年

H. P. HEBBLETHWATTE,ESQ.旧藏,

第256号,LOT:494,RMB:350,000-550,000

图片

参阅:纽约苏富比2020秋季纽约亚洲艺术周,LOT:112,清康熙  斗彩鸡缸杯一对,

成交价:2,410,000RMB

清康熙时期,成化斗彩鸡缸杯极受重视,当时程哲所著《蓉槎蠡说》、刘廷几《在园杂记》、孙承泽《砚山斋杂记》、高士其《高江村集》等笔记内皆有记述,其中高士其更作《成窑鸡缸歌》赞咏。在此社会风气影响下,以景德镇御窑厂督窑官郎廷极督烧的郎窑鸡缸杯名重一时。此卧足鸡缸杯,胎质细腻,白釉温润,色彩雅丽,纹饰、造型、尺寸、款识纯仿成化窑鸡缸杯,为清代同类题材中的独特品种,不为多见。此杯公鸡尾部填黑彩,如漆,为康熙朝独创;明代则鸡尾施赭彩。

本品形制精巧可爱,胎壁细薄似纸,一面绘庭院之中雄鸡独立回首,目睛圆睁若熠熠有光芒,与雌鸡相呼应,周边散见五只雏鸡,欢快觅食,淘憨可喜。另一面则洞石玲珑,两旁蔷薇横欹而出,盈盈展姿,花妍香逸。碗内心饰以寿石灵芝,间有翠竹丛簇点缀。其构图疏朗极见清新之气,青花勾画若隐若现,细似游丝,敷设诸彩淡雅稀薄,尤其浅黄一色将雏鸡茸毛之质感表露无遗,可见画手水平甚高,擅于设色,状物有神,尽得成窑遗韵。鸡缸杯为成化瓷器之代表,为成化新创之造型,因其缸形杯身及外壁绘鸡为主题而得名。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41

清雍正  墨彩山居鱼隐图小杯一对

『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D:5.1cm;H:3.6cm

备注:马钱特(Marchant)旧藏(据签)

图片

参阅:香港佳士得古今网上拍卖,中国艺术2022年,LOT:3137,成交价:1,158,822RMB

本品敞口,弧腹渐收,下承圈足,胎薄体轻,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书款。器型小巧灵动,只手可握,清新可爱。外壁使用墨彩绘製山水人物,高山白云之间,松下问童子,颇有寻隐者不遇之意境,墨色氤氲浓淡之间,山石嶙峋,意境深远,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墨彩瓷的烧製是在烧成白中泛青的瓷釉上绘画上水墨彩,然后经低温烧成。墨彩始见于清朝康熙中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朝。雍正墨彩颇负盛名,最常见的造型是笔筒,其次有尊、盖碗、套杯、盘等。纹饰方面以山水人物为主,画面犹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54

明  官釉六方杯

D:6.5cm

此杯敞口,深腹下收,整体呈六方形,棱角端部微微翘起,唇口,小器大样。内外满施官釉,釉色淡雅清新、釉质温润似玉,其轻逸媚人之风韵令人爱不释手,杯型体积适中,实为文人饮茶把玩良器。 此杯六方,对造型技术要求极高,于宋代窑工实属不易。本品胎体较薄,形製典雅,釉层厚润,不失为一件传世逸品。

图片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62

清雍正  青花灵芝纹蝶耳杯

『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L:11.7cm;H:5.7cm

参阅:中国嘉德 2013 年春季拍卖会,LOT:3246,清雍正 青花灵芝纹双耳小杯,成交价:667,000RMB

清代康雍乾三朝仿古之风犹盛,所仿宋、明官窑瓷器品类极丰富。雍正朝历时虽短,但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年希尧唐英的监督下,工艺要求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较之前朝的製瓷水平更为提高。

本品为明宣德官窑的经典器型。花式杯口,两侧置蝶形耳,造型别致,与曲线优美的杯体相得益彰,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了均衡虚实之美,使得器物稳重而不失秀美,杯壁内外皆以青花勾勒灵芝花卉纹,局部施点染技法以模仿前朝青花发色,青花发色青翠艳丽,底落“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楷书款,十分难得。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65

清光绪  洋彩荷花盖杯

『大清光绪年製』楷书款

D:11.5cm

参阅:

1.清  粉彩描金莲瓣纹盖碗,故宫博物院藏

2.清康熙  画珐琅莲花盖碗,故宫博物院藏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49

清嘉庆  祭蓝釉模印蝠纹豆

『大清嘉庆年製』篆书款

H:24.3cm

参阅: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LOT:3535,成交价:345,000RMB

原为商周时期盛器,后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祭祀大典用器。本品以青铜器为原型,庄严肃穆,优美典雅,纹饰仿摹青铜器之沉稳华贵。圆口,口以下渐内收,下承以喇叭状高足。顶盖亦为半圆形,顶部有桥形钮。内外满施祭蓝釉,稳重深邃,色如宝石蓝。盖内和器底处依青铜器 “盖器对铭”之製,阳刻“大清嘉庆年製”六字篆书款。

《清档》记载,乾隆十三年,“司库白世秀将坛庙祭器纸样十五份…交江西唐英烧造…”从此此类祭蓝釉豆成为北京天坛所定烧之瓷器新品种。天坛祭器为蓝釉,地坛祭器为黄釉,朝日坛祭器为红色,夕月坛祭器为月白。根据《皇朝礼器图式》记载,祭蓝釉豆应置于天坛正位。此品无论从整体器型气质还是从微小细致之处,都彰显皇家气势,散发着浓郁的皇族气息。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25

清雍正  柠檬黄釉小杯一对

『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D:6.6cm;H:4.4cm

记录: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重要中国陶瓷及艺术品,LOT:672

柠檬黄釉是雍正时期唐英督窑期间所创烧的黄釉新品种。其以西洋传入的氧化锑为呈色剂,烧成的黄釉色彩娇嫩,娇俏可人,因色如柠檬,故称柠檬黄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记》记载了“岁例供御”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此类柠檬黄釉器。柠檬黄釉以雍正、乾隆二朝烧造最盛,其中又以雍正朝作品质量更佳。

《清宫瓷器档案》载“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八日郎中海望持出黄瓷茶圆一件。传旨:此茶圆釉水颜色甚好,但款式不好,尔造办处有朕交出去的无釉水瓷钟、碗、茶圆等件,内有好款式的,可照此釉水颜色烧造珐琅的几件,钦此。”由此条文献可见,雍正皇帝亲自过问了此类黄釉茶圆的烧造,可见其喜爱和重视程度。

本品敞口,深腹,圈足,造型秀巧,轻盈灵透,内壁施白釉,外壁施柠檬黄釉,纯净娇嫩,明丽夺目,搭配轻盈灵透的器型,形色相配,相得益彰。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造型精巧可爱,丽质非凡,可谓掌中之物,甚适于心,且为成对出现,甚是难得,颇值珍视。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5026

清康熙  黄釉暗刻忍冬纹杯

『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D:6.3cm

参阅:《清顺治康熙青花瓷》,页260,图165,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清代康雍乾三朝仿古之风犹盛,所仿宋、明官窑瓷器品类极丰富。雍正朝历时虽短,但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年希尧唐英的监督下,工艺要求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较之前朝的製瓷水平更为提高。

本品为明宣德官窑的经典器型。花式杯口,两侧置蝶形耳,造型别致,与曲线优美的杯体相得益彰,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了均衡虚实之美,使得器物稳重而不失秀美,杯壁内外皆以青花勾勒灵芝花卉纹,局部施点染技法以模仿前朝青花发色,青花发色青翠艳丽,底落“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楷书款,十分难得。

图片
图片
图片

1206

程十髮 (1921-2007)  赏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云间 ( 朱 )、程潼十髮之鉩 (朱)

题识: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己未 (1979) 仲夏十髮写并录小山词一阕。

77×40cm  约 2.8 平尺

作者简介:程十髮 , 上海松江人。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理事 , 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海派书画画匠 , 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17

齐白石 (1864-1957)  虾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借山翁 ( 朱 )

题识:八砚楼头久别人。白石客京华第廿又七年。

80×40cm  约 2.9 平尺

作者简介:齐白石 , 原名纯芝 , 字渭青 , 号兰亭 , 后

改名璜 , 字濒生 , 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祖籍安徽宿州砀山 ,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 ( 今湖南湘潭 ),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 世界文化名人。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18

王雪涛 (1903-1982)  富贵双吉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王雪涛印 ( 朱 )、傲雪居士 ( 朱 )

题识:辅臣先生教正,癸未 (1943) 夏,雪涛。

说明:文物公司旧藏。

119×34cm  约 3.6 平尺

作者简介:王雪涛 , 原名庭钧 , 字晓封 , 号迟园 , 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河北成安人。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20

黄永玉 (1924-2023)  荷生池塘

镜片  设色纸本

钤印:黄 ( 白 )、永玉 ( 朱 )、梅花馆 ( 朱 )、万荷堂主 ( 朱 )

题识:荷生池塘。黄永玉。壬申 (1992)初夏山之半居。

134×64cm  约 7.7 平尺

作者简介:黄永玉 ,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 ( 今常德市鼎城区 ),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 , 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 , 中国文学艺术

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23

李可染 (1907-1989)  牧牛

镜片  设色纸本

钤印:师牛堂 ( 朱 )、李 ( 朱 )、可染 ( 白 )

题识: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可染师牛堂。

49×69cm  约 3.0 平尺

作者简介:李可染 , 原名李永顺 , 江苏徐州人 ,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 , 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 ,13岁时学画山水。43 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49 岁为变革山水画 , 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 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 尤其擅长画牛。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26

颜伯龙 (1898-1955)  花鸟、行书双挖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伯龙 ( 朱 )、颜云霖印 ( 白 )

题识:

1. 癸未 (1943) 夏,书似鹤亭四兄雅属,颜伯龙写於椿草堂。

2. 鹤亭四兄大人教正,癸未 (1943) 夏弟颜伯龙书。

18×51cm×2  约 0.8 平尺 / 幅

作者简介:颜伯龙 ,满族 ,正黄旗 ,北京人。名云霖 ,字伯龙 (以字行 ),号长白布衣 ,所居椿草堂。民国时期京津画派著名的花鸟画家 , 工山水、人物、翎毛、走兽。因颜先生不喜仕途 , 只想做一介布衣 , 潜心作画 , 又因颜先生祖籍长白 , 故称“长白布衣”。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27

关山月 (1912-2000)  汕尾渔村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山月 ( 朱 )、墨趣 ( 朱 )

题识:一九六二年汕尾渔村旧稿。戊寅 (1998) 春关山月補记。

43×56cm  约 2.2 平尺

作者简介:关山月 , 原名关泽霈 , 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画家、教育家。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09

钱松嵒 (1899-1985)  荆谿一角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钱 ( 朱 )、松岩(白)

题识:此写荆谿一角,家乡亦有好湖山也。癸亥 (1983) 春,钱松喦。

69×45cm  约 2.8 平尺

作者简介:钱松嵒 , 笔名芑庐主人 , 江苏宜兴人。擅中国画 , 幼承家学。1923 年毕业于江苏省第二师范学校 , 后在无锡美术专科学校教山水画和诗词课。1957 年后历任江江苏省画院画师、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 , 全国人大代表等 ,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07

宋文治 (1919-1999)  北海云起图

镜片  设色纸本

钤印:娄江宋灏 ( 朱 )、文治画印 ( 白 )、松石斋 ( 白 )、八十年代 ( 朱 )

题识:北海云起图。我访黄山最爱北海之胜,群峰争秀,劲松积翠,山顶常在白云中出没,叹为壮观。石筍矼奇景不虚也。癸亥(1983) 炎夏,娄江文治於金陵作并记。

88×46cm  约 3.6 平尺

作者简介:宋文治 , 江苏太仓人。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 , 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1951 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 , 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其早年作品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晚年变法 , 尝试没骨泼彩 , 格调清新。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08

亚  明 (1924-2002)  黄山会友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亚明画印 ( 白 )、沙砚居 ( 白 )

题识:黄山会友图。明达同志雅正,癸亥 (1983) 立夏后写於南京,同观者尔镡弟,亚明。

68×45cm  约 2.8 平尺

作者简介:亚明 , 安徽合肥人。原姓叶 , 名家炳 , 号敬植 , 后改名亚明。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 , 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 , 华东美协理事 , 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 ,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香港《文汇报》中国画版主编 ,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35

曹明冉 (b.1948)  花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曹明冉印 ( 白 )、大富贵 ( 白 )、半醒半醉 ( 朱 )

题识:占坤阿哥把酒盅,胡东贤嫂醉盈盈。回首笑看花烛时,泪花输送春秋冬。二十五转雪换雨,百回时节雨载风。再写富贵银婚贺,百味人生不言中。一千九百九十九年元旦,明冉。

137×47cm  约 5.8 平尺

作者简介:曹明冉 ,中国画名家 ,大学教授 ,山东菏泽人。以“双钩白描、兼工带写”的画风著名于世 , 笔下常作牡丹、兰花、水仙、墨竹、菊花。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38

韩美林 (b.1936)  狮子犬

镜片  设色纸本

钤印:韩美林印 ( 白 )

题识:美林。

52×67cm  约 3.1 平尺

作者简介:韩美林 , 生于山东 , 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天才造型艺术家 , 在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乃至写作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 , 国家一级美术师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 中央文史馆研究员。

NANJING SHIZHUZHAI

图片
图片

1244

沈  鹏 (1931-2023) 行书晏殊《寓意》

镜片  水墨纸本

钤印:沈鹏 ( 白 )

题识:己卯 (1999) 冬,沈鹏。释文: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68×68cm  约 4.2 平尺

雍正帝书法

《巡历塞北杂咏四首》之一

图片
图片

1340

雍正帝 (1678-1735) 

行书《巡历塞北杂咏四首》其一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雍正宸翰 ( 朱 )、和四时 ( 白 )、诚求 ( 朱 )

题识:雍正四年 (1726) 七月。

释文:叠嶂层崖一线开,草深径路绝尘埃。龙沙雨后滦河水,日夜朝宗入塞来。

签条:清世宗胤禛书轴精选。乙亥仲秋之月,平湖昌楹葛书徵签。

钤印:昌楹 ( 朱 )( 参见《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下》)

说明:葛昌楹旧藏。

著录:

1.《圣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三十八;

2.《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191 册 P457,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117×32cm  约 3.4 平尺

作者简介: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圣祖四子,清代皇帝,1722 年 -1735 年在位。康熙未,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夺得帝位,即处死、监禁参与争位的诸兄弟,借故杀隆科多、年羹尧。削弱下五旗,严禁僚属朋党,大兴文字狱,设军机处,夺内阁与五大臣重权,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图片

雍正帝当政十三年中,励精图治,除旧布新,勇于改革,使得国家强盛和安定,促进经济的发展。除了勇于改革旧制,他还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他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朝政,终年不息。

图片

清代称康雍乾盛世,雍正帝处于承上启下的时期,他既继承康熙帝的遗志,又改革了康熙帝晚年的弊端,为乾隆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史学界对雍正其人的评论大多限于其政治上的功过得失,然而就艺术上的修养与造诣来说,其在清朝帝王中是十分突出的。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雍正时期的宫廷艺术成就上,更多体现在他的书法成就上。

此轴为葛昌楹旧藏,葛昌楹(1892-1963),一作葛楹,字書徵、書珍,號晏廬、鳴珂里民、老竺、竺道人、望菴主人。浙江平湖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家以傳樸堂藏書、“愛曰吟廬藏畫”聞名海內。幼好弄印,既而嗜之成癖,生平所聚不下千餘鈕,曾輯成多種印譜。又精鑒別,收藏名人書畫,精妙絕倫。

雍正帝书法《巡历塞北杂咏四首》之一  赏析

图片

图一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

雍正皇帝登基较晚,在位时间也只有十三年,所以其书作作品相较于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来说,流传下来的很少,此御笔为雍正四年(1726)七月雍正帝亲书,整体书写材料为明黄色蜡笺,内容为其父康熙皇帝所作《巡历塞北杂咏四首》其一,“叠嶂层崖一线开,草深径路绝尘埃。龙沙雨后滦河水,日夜朝宗入塞来。”该诗文收录在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三十八卷中(图一)。此幅书写材料可见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七言联。在此幅作品中,雍正将其书法谋略深邃,格调非凡,气势雄伟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章法上,明快疏朗,飘逸散淡,疏简深厚,利用简远的外在形式表现,将结字的美感与行间布局时的空白形成有与无的强烈对比,既所谓“劲利取势,虚合取韵”。其用笔偏于中锋,提笔立定精神,收笔干净利落,虚合相济,笔与笔之间,有仰俯,有牵丝,有顾盼,有反折,有驰张,动与静,正与欹,藏与露,方与圆,融为一炉。其运笔稳健流畅,搅动四周,面面俱到,形成楞侧的起伏线条,有一种龙游蛇动的王者姿态。其线条圆润,挺拔,娇美而不柔媚,矫健而不轻佻,求雄强而不怒张,得巧妙而不矜持造作,骨骼清秀,强健质朴。其用笔闲逸自如,结字端稳匀停,气脉一贯,兼有二王的灵秀,晋唐的古朴,以及董其昌的逸气,畅朗娴熟,疏密自然,风格独特,与诗文内容的舒心闲逸十分相称。其字清宛挺秀,线条明丽劲爽,圆转婉丽,墨法上浓淡均匀,轻重相宜,烘托出神韵雅致,气势流荡的整体章法。日本学者稻叶君山在《清朝全史》中评论雍正书法说,雍正书法,有才有气,不类王者笔迹,田忠彦在《浅说清代盛世帝王书法》中亦写道:“雍正书法与康熙、乾隆相比,康熙的字逸美,雍正的字放达,乾隆的字甜丽,相比之下,雍正的字更为舒展,意趣表达则更为自然。”可谓中肯。

图片
图片

图二

本幅书作中“水”字可以参考《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胤禛《行书七绝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津 7-1168)中的“水”字(图二);又例,本作中“雍正四年七月”落款可参考 2011 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 Lot 3220 “雍正帝 1726 年作 赐怡亲王书法”中的“雍正四年七月”落款(图三)。

图片

图三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有记载如下:

雍正五年九月二十一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首领太监李统忠持来御笔……斗方十张、“物被仁风荣上苑 水含圣泽沛天泉”对一副,说副总管太监苏培盛传旨:刻在万字房三屏风上,填漆,钦此。于十二月二十三日纸样……。郎中海望呈览。奉旨:“水字还不好,刻时放宽些。在屏风上所用的宝,另交与总管太监苏培盛拟来呈览,钦此。”

于六年二月十三日照副总管太监苏培盛拟来引首图章字眼,篆得…共图书样二十八方。郎中海望呈览。奉旨:“着照样刻在屏风上俟完时再镌刻图书钦此。”于六年六月十七日照呈览过引首图章样二十八方、对一副上刻字言款式,刻在万字房三屏风上,俱填漆完,讫。……于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将御笔“人主者以天下之目”斗方上用“喜起”引首一方、“勤政亲贤”“协和”图章二方……“太和熙熙”斗方上用“松栢室”图章一方;“天子居天位”斗方上用“诚求”引首一方,“和四时”“建中于民”图章二方:“唐尧之帝”斗方上用“诚和”引首一方,“万国咸宁”“用中”图章二方。俱托表在鱼白匣绢,并原交镌刻的引首图章二十八方,配做得合牌锦匣盛装,员外郎唐英持赴圆明园交太监胡应瑞持去,讫。

以上雍正帝钦定引首图章共 28 方,是为配合御笔斗方以及联对使用。查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玺印,发现如“四方宁静”“九洲清晏”、“建中于民”、“诚求”、“和四时”等玺印尚存。通过档案的记载,还是能清晰地看出上述内容,更多是君驭寰宇、长治久安的愿景,以及雍正帝期望成一代英主而在道德与行为上的自勉。另外,查询《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法国吉美博物馆的《雍正宝薮》中,都可查询到“诚求”和“和四时”两方钤印的印鉴。(如下图)

图片

雍正宸翰

图片

诚求

图片

和四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