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气少,出汗就多!一张医案,教你补中气、止虚汗

 树林7kqj4zkr1v 2024-06-26 发布于甘肃

我主张,中国人应该普遍地接受一点中医教育。

   哪怕是中医理论中的皮毛,如果能广泛地科普给大众,那对提高大家的保健素养,也是大有益处的,对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也是大有帮助的。

   现在,我想跟你说一段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张聿青。这个人是晚清时期的著名中医学家,生于1844年,卒于1905年。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源于《张聿青医案》。

中气少,出汗就多!一张医案,教你补中气、止虚汗

   话说这一天,张聿青接待了一个患者,男性。什么毛病呢?就是爱出汗。

   他这个汗啊,白天出,晚上出,春夏出,秋冬也出。总之,没有不出汗的时候。

   他出汗出到什么地步呢?每天更衣两次。夏天的时候,得换三套。

   怎么样才能把这个汗止住呢?这个人想了很多办法,找了很多郎中,无济于事。

   怎么办?他去求助张聿青。

中气少,出汗就多!一张医案,教你补中气、止虚汗

   张聿青拿过从前郎中开的配伍,基本上都是固表止汗的。还有的是用清热之法。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这时候,张聿青让患者把舌头伸出来。只见,患者舌苔白腻,还比较浊。张聿青看了一眼,立刻就知道个大概。但是,他再仔细一瞅,发现一个细节,这就是,患者的舌头的中间部位,有那么一小块地方,没有舌苔!

   对,你没看错,就是没舌苔。这个在中医里头,叫做“剥苔”。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人,舌头上有那么一块地方是没舌苔的,别的地方有。这个情况被张聿青发现后,引起了高度警觉。因为从中医诊断学角度来说,这个现象,可能意味着胃气衰败。

   接下来,张聿青给患者诊脉,发现患者脉滑而偏细,脉来还比较缓弱。

中气少,出汗就多!一张医案,教你补中气、止虚汗

   这时候,张聿青就对患者说:“你的病,必须尽快治好。

写方子。

   结果,患者药用三剂之后,出汗这个事儿基本消失了。

   而且,到后来,这个患者舌苔中间剥落的情况,也好转了。张聿青见其中部舌苔萌出,而其它部位舌苔不再浊腻,这才放下心来。

中气少,出汗就多!一张医案,教你补中气、止虚汗

这里头,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咱们就从这个舌苔剥落说起。

  舌苔中间少了这么一块,这个一般主胃气衰败, 或者胃阴不足。结合这个患者脉象细缓,可以看出,他的问题在于胃气严重不足,无法上蒸精微之气,导致剥苔。

   与此同时,脾胃之气不足,还会使得体内的水湿之气无法被代谢出去,于是聚而成痰湿。痰湿内积,体内的水液无法按照正常路径去输布,所以就得找别的道儿。就这样,它们从汗孔出来,形成了多汗。

   偏偏这个时候,由于患者脾胃之气不足,体内气虚,无法收摄津液,所以这个汗出来以后,就止不住了。

   可见,一切的根源,在于脾胃之气大虚。脾胃之气,又称作中气。所以张聿青在概括这个医案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中气不足,水谷之气,化津者少,化湿者多,有诸内则形诸于外,湿蒸为汗,与阳虚表不固者有殊”。

   也正是因为患者中气虚馁,后天之本动摇,所以张聿青才不无担忧地说,患者必须尽快改善,否则可能会伤及正气之本。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当然得化湿了,使劲儿地补中气,化湿浊。

   人参补益脾肺,提升中气

茯苓健脾利水,白术燥湿健脾,白豆蔻和藿香行气除湿、芳香化浊

半夏、陈皮和枳实则理气除湿

泽泻有利水之效

桂枝能行阳化气,使得痰湿之邪得阳气而化。

这里头值得研究的,是地骨皮。一是泄肺,增进肺对水液的通调代谢作用。二是滋阴清热,防止湿邪郁久而化热。这就是基本意图。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您认真体会。

   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中气,即脾胃之气虚弱对多汗的诱发作用。这个事儿是必须值得重视的,但有很多人不明此理。

就说到这吧,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