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丨全国餐饮门店数连续三年下降,调味品企业仍要过一段“苦日子”

 调料家 2024-06-26 发布于四川

长远来看,餐饮和调味品之间仍然“休戚与共”







餐饮渠道作为调味品消费的大头,消费量一度达到整个品类的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说,调味品和餐饮,除了上下游的供需关系之外,更像是“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虽然现在正在恢复增长的餐饮行业给调味品行业注入了更多增长信心和市场空间,但对于调味品企业而言,依旧要做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过苦日子”的准备


餐饮门店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受前几年疫情影响,餐饮行业的整体发展并不及预期。

来自美团新餐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之初,参照往年行业发展态势,业内估算2020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会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年收入将突破5万亿,并且将在2022年达到5.9万亿。

但是,2020年至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分别只有3.95万亿、4.69万亿和4.39万亿。相当于2020年损失1.1万亿、2021年损失8000亿,2022年损失1.5万亿,三年累计损失高达3.48万亿。


而这也是为什么调味品行业在2020年快速增长之后,此后几年多数调味品企业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的重要原因。

行业收入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和餐饮门店数量大幅下降有关

据卡夫亨氏联合辰智大数据发布的《2024中国粤菜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门店数量创下903.9万家的高峰,但此后,国内餐饮门店数量连续三年下降。2021年至2023年,中国餐饮门店数量分别为874.5万家、813.2万家和770.3万家,同比增速分别为-3.3%、-7%和-5.3%。

尤其在2023年,虽然跌幅有所放缓,但中式餐饮门店数量仍较上一年下降了10%。中中式餐馆、西式正餐、亚洲料理、清餐厅、火锅等门店数量下滑明显。


不难理解,无论是餐饮连锁品牌还是餐饮行业创业者,大环境不好的前提下,不得不收缩自己的扩张战略,或是对投资开店的热情都明显降温。比如在此前,海底捞就提出“啄木鸟计划”,关停了部分门店。龙头尚且如此,一些中小品牌甚至散户的“钱包”肯定就捂得更紧了。

不过,虽然2023年餐饮门店数量下滑了,但国内餐饮行业总收入却创下了历史新高,首次突破5万亿至5.3万亿。这也让整个餐饮行业产业链上,包括调味品在内的各个业态看到了更多信心。

企业的“苦日子”仍将持续?

无论从餐饮市场的回复,还是调味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一切都在变好

有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为5923亿元,同比增长15.39%;另据马上赢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调味品的市场份额较2023年第一季度(9.5%)有所增长,达到9.9%,同比增速为4.6%。

但为什么说企业的“苦日子”仍将持续呢?

回到餐饮渠道来说,虽然行业规模创下新高,但整体市场仍旧处在恢复当中。短期来说,许多调味品企业来自餐饮渠道的收入仍不及2020年同期水平。

与此同时,国内餐饮连锁化率也在大幅提升。其中,2018年国内餐饮连锁化率只有12.8%,但到2023年,已经提升至了21%。也就是说,在2023年,有160余万家的餐饮门店属于连锁品牌,而有超710万家的餐饮门店属于单店运营

这对于调味品而言,是机会,更是挑战。因为除了企业自建中央厨房之外,从出餐效率来说,“预制菜>中央厨房>复合调味品>基础调味料”的整体趋势不会变。对于连锁餐饮企业而言,谁能在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的作用越大,谁就更能获得餐饮终端的青睐。当然,这一切的主要指标还是成本的考量。


而从消费端来说,追求极致性价比不仅仅体现在食品、饮料行业,调味品行业终究也会迎来这样的考验。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负责调味品购买的人群往往是家里对价格最敏感的那个。

并且,从市场上看,调味品整体还是处于供大于求的,而为了抓住更多消费者,总有企业会忍不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出价格让步。“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企业降价了,其他企业跟还是不跟?

而抛开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程度不说,无论对于小餐饮店,还是家庭消费,“价格”依旧是最大的“真诚”,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动销法则。

如此一来,对于调味品企业而言,无论销量的大小,对应的净利润水平都会受到明显的冲击。这,就是“过苦日子”的根源。

·END·

作者:矛石
编辑:予怀
设计:凌希
审核:川林
商务合作:杨女士
电话/微信:13540011733
声明:本文根据企业财报、公告及公开信息整理,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行业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