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猫叔说:这本书全是精髓,价值连城!

 阿浩读书 2024-06-26 发布于湖北

刘润曾说:

这个世界一点也不有趣,我们想变得更好,只能每天扎扎实实地“蹲马步,踩梅花桩”,没有任何捷径。

所有你看到的逆袭,都是厚积薄发之后的薄发。所有你看到的一夜成名,背后都是你看不到的一夜一夜的厚积。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在我们人人都有机会“成名”,坏在人人都能做的事,必定是拥挤的,用现在网友的话来说:卷。

一旦卷起来,所有人都会跟着累起来,整体的幸福指数也会降低。

那怎么可以不进入内卷呢?

阿浩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成名》中有你想要的答案。

这本书要教你的,并不是所谓“短平快”的爆款“出名”招式,而是长久、稳定且安全的“成名”方法,你可以依靠它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里,不断获得“复利”,在过好圆满、幸福且被人尊重的人生的同时,最终正面影响并帮助更多人。

通过稳定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里,不断获得“复利”,在过好圆满、幸福且被人尊重的人生的同时,最终正面影响并帮助更多人。

01

什么是成名

现在很多人都会把“出名”和“成名”弄混淆。

“出名”仅仅是别人知道了你的名字,而“成名”的意思,并不是单纯地成为名人,而是因为某种成就得到了名气和声望。

什么是“出名”?

“出名”就是你在短期内有了一点名气,比如现在的一些网红,还有一些热点事件,但是只要时间一过,这件事就会被人忘记。

而“成名”则是你因为某种成就而得到了名声和名望。既不是得到,也不是名声,而是成就。

简单来说就是出名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成名,是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并且持续有影响力。

比如现在的短视频创作,有科目三跳舞,打碟哥,是“短平快”,是出名的招式,而成名则是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品牌中的阿迪、宝马,书中的《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且产生持续影响力的产品。

02

为什么要成名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枪打出头鸟”,要低调做人,出风头的事少干,传统的思想也告诉我们,“追逐名利”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做的是“清心寡欲”,“淡薄名利”。

因为这样做我们就安全了,但安全的同时,我们也会被忽视。

我在读这本书以前也觉得一味的追求“名利”不对,但马徐骏老师却告诉我:应该勇敢的去获得“名”和“利”,但有一个前提,获得“名利”不应该是你最终的目的,而是你达到目的的手段。

我们要想成功,一定避免不了“名利”,但我们可以思考,成名后应该怎么做。

是在得到了“名利”以后,去做更多的事,去影响更多的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比如——

我们村之前修的路就是,村里获得“名利”的人投资创建的;

古天乐获得了“名利”后,就去投资学校,让更多的人上学;

马徐骏老师在有了影响力后,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本书;

......

追求“名利”是没错的,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去做。

所以马徐骏老师在书中说:

追求名利本身没有错,但止步于获得名利是有害的,只有把名和利当作实现更高目标、成就大事、对这个世界和他人产生更多正向影响的工具,“名利”才会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负担。

03

成名之法:演讲和写作

那该如何“成名”呢?

最简单容易的办法就是演讲和写作。

为什么是演讲和写作?

因为演讲和写作都是一个技能,是一项没有门槛、人人都能入门,而且是只要你不断练习,就能提高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演讲和写作都不太依赖天赋,属于人人都可以学会,就像现在的骑车、做饭、练习乐器一样,只有没学好半途而废的人,但很少有不能学这些技能的人。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技能会产生复利,就是只要你在不断的练习,就能越来越好,而且是到了一个节点,就能明显跨越式的变好。

拿我自己来说,去年的目标是公众号坚持写作,粉丝数量过万,但是前半年的时候,我的数据一直都不理想,每个月的涨粉数量大概在300到500,而我年初的粉丝数是1000。

按照这个进度,我的年底的粉丝数最多到7000,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我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升,产生了一次复利,在10月的时候,粉丝数就过万了,而且,涨粉速度是之前的十倍,一个月可以涨3000+。

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涨500多,这就是写作的魅力,而演讲也是如此。

前提是你愿意去坚持,并且用正确的方法练习,而演讲和写作也是这本书的核心。

04

演讲技巧

①演讲最核心、最重要的秘诀:准备。 就像做饭之前要买菜、洗菜、切菜一样,好的演讲也是准备出来的。

②紧张怎么办?

1.把自己的担忧具象,通过具象化,来缓解自己的紧张。

比如,你担心自己演讲不好,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如果没有演讲好会怎么样?

有谁会嘲笑你?

被嘲笑了会怎样?

他为什么要嘲笑我?

......

问题越具体越好,因为越具体,你就等于在心中面对过一次恐惧,等到上台时,紧张度就会减少。

2.进入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表白、演讲,其实是太在意自己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假装自己是别人。

比如,自己是在帮朋友送情书,在帮别人念稿子...以旁观者的心态来做这件事,会更容易完成。

③练好演讲的根本是做好内容

怎么做好内容?

目的明确,结构清晰,故事精彩。

④学会讲笑话。

⑤讲者时间和听者时间。

学会控制自己的演讲速度,因为听者的时间和演讲者的时间是不同的,如果你的演讲速度过快,听者很难接收大量的信息。

05

写作方法

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把事情说清楚,说清楚是为了解决问题。

就是你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你要用一篇文章写清楚。

比如,为什么要读书?

你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读书可以让我变得更好。

但是为什么可以变得更好呢?

这就需要更多的字数来补充,而写作,就是可以让你把为什么要读书说清楚的一件事。

不止是读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

②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

用问题激发灵感。

在哪里找问题呢?

可以去知识问题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知乎、微博、头条等平台,都有问一问的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回答问题,也可以专门去搜索一些专业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去平台写回答呢?

第一:答案不用太长,有想法就可以写出来,还能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二:正反馈也很明显,当你的回答不错时,会有更多的互动和阅读。

③没有灵感怎么办?

硬写。

就像李诞所说的:创作不要等着被雷劈,要时不时的自己劈自己。 

我在刚开始日更的时候,在还没完全养成习惯时,就是靠硬写。硬写有一个什么好处呢?

就是让你开始了第一步,后面你才有机会继续往后写,然后越写越多,如果不硬写,你可能每天到了写文章的时候都没有灵感,尤其是刚开始写作的时候。。

那想要好好写作,可能就是一件很苦难的事。

④放弃完美主义

不管是写作还是演讲,我们都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刚开始写或者讲的不好,这肯定会让人失去信心,没有信心了,那想要持续写作,肯定比较困难,而困难的事,往往都难以坚持,最后只能放弃写作。

遇到这种情况,放弃完美主义,学会先完成完美。

什么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就是一定要做到万事俱备,一定要表现到最好。

如果你有这种心态,那我可以告诉你,它会成为你写作路上最大的障碍,因为根本就没有最好的文章,只有更好的文章,而一篇文章的初稿,永远都是最烂的,因为它永远都还有提升的空间。

就像海明威所说的:你的初稿永远都是垃圾。

所以放下完美主义,多去修改迭代,你的写作能力和文章也会越来越好。

如何跳出完美主义呢?

1.心态上

敢于承认自己的缺憾,允许不完美的存在。

其次,可以向自己提问:做到怎样才算足够好。

比如,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我每天都能一口气写完1万字的文章,并且不用修改。

但现实世界里,一个人每天写1000字的文章也挺好。

总结就是:做一件事,我尽心尽力就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做不到完美,做到足够好也不错。

2.行动上

首先我们可以列出优先级;其次,预估一个完成的时间;最后,不要和别人比。

比如,我每天要做读书写作,还有其他的打卡学习,我都会做一个清单,并且预估完成的时间。

一般来说写一篇文章1小时就可以搞定,如果是分享稿或者其他的可能就需要2小时,然后读书大概也是一小时左右的情况,我完成了这两件事后,就会去做其他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去和其他人比,因为你和他们的基础、努力程度、天赋都不同,所以根本没办法比,你只有跟昨天的自己比,才是有效的比较。

06

阅读心得

①提升阅读速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能让你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的同时,还会掌握很多书籍的生僻词。

比如,我在主题阅读关于写作类的书籍,在阅读第一本的时候,一定会很慢,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写作技巧都是我没见过的,我需要去理解,才能掌握,这个时候速度一定快不起来。

但是当我开始阅读第二本的时候,就会出现开头的技巧,会有类似的观点,这个时候,我就能更快的理解这个技巧,阅读的速度也很更快。

其次,大量阅读以后,你会看到有些书里,会用另一本书中的故事或者案例来说明自己的这个观点,而你读了大量的书以后,就会遇到相同的故事,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跳读,也可以选择快速阅读。

那你的阅读速度就一定会比之前快。

②只要是你感兴趣的书都值得阅读。

刚开始阅读最大的困难就是阅读兴趣,那怎么培养阅读兴趣?

一定是读你感兴趣的书,不管是小说还是故事,只要你愿意读,就说明你的阅读习惯是可以培养的,那读这类书,就一定有用,但前提是,你要学会控制,那些感兴趣的书,可以作为一个铺垫,或者和一些干货类书籍交叉阅读。

就像我现在,可能会同时阅读三本书,这三本书中,可能有漫画,也有干货类的书籍,也有文学著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如果只读干货类书籍会很枯燥,读多了容易厌倦。

但是漫画和文学,可以填补这部分内容,让我的阅读更加丰富。

③提高阅读效率可以盯着作者。

为什么要盯着作者呢?

因为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可能已经定型,你读了他的很多书以后,你就会适应他的风格,阅读起来也会更顺畅。

比如,我在阅读完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以后,又去读了他的《认知驱动》,《认知驱动》这本书我的阅读速度就会快很多,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有些观点就是直接引用的《认知觉醒》中的观点。

就像你看一部电视剧,看完第一部以后,再去看第二部,会更容易理解。而你没看第二部,直接看第一部,可能有些剧情跟不上,就需要查阅资料后才能理解。

④向高手请教也是一种输入方式。

我们现在看的每一本书,本身都是一个个高手总结出来的经验,但这个经验仅限于他在写书之前,写书之后,他又会有新的心得和经验,但是又不会立刻出书,这个时候,你和高手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输入方式。

而且和高手近距离沟通,他还会延伸一些书中没有的知识,或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给你指点一二,即使他对你所做的行业不懂,他也可以客观的提出自己的感受。

这些经验和感受的收获不会比读书差。

写在最后:

这本书不长,我大概花了两天就读完了,但这本书中的经验却很宝贵,比如读书和写作方面,作者又给了我很多启发,这都是自己很难摸索到的经验。

就像剽悍一只猫所说:读完这本书,我写下了一句感言,全是精髓,价值连城。

如果你也想成为高手,影响更多的人,那这么书一定不要错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