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怀】谷业安:麦收的回忆(诗歌小辑)

 新用户89134deQ 2024-06-27 发布于湖南

 尊敬的作者:您好!感谢您对《乡土文学》的认同。写稿、编稿、排版、制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劳心费力。请慎重投稿,作品发表后不能删除,且没有稿费,个别原创如有打赏一律贡献给平台运营。希望理解,谢谢配合!

谷业安诗歌小辑

麦 收 的 回 忆 

老豆滕窝藏在麦垅的中央

躲过了农人一次次的清剿

成熟的豆荚是吹响的喇叭

点亮了乡童们清贫的心落

阿罗汉草也迎来了丰收

张狂着绒毛,狗尾续貂

惯看了太多的花开花落

反倒稀罕起丰富多彩的草

那时的天空似乎格外的蓝

没有补课;没有财富的炫耀

更没有针锋相对的排名

唯一让我们惦记的只是基本温饱

刚唱完六.—儿童节的歌

就学着父母,举起收割的镰刀

熟识了灰灰菜、紫云英红花草

凭听觉都晓得是哪只虫儿鸣叫

清贫的童年照样有大快乐

足够以治愈平生的风雨飘摇

打小就毕业于多专业的学校

外婆曾经是最厉害的博导

领会了石榴年,杏三年

六月里嫁毛桃树热皮粘

领会了一龙二虎三猫四鼠

领会了猪三羊五牛十一

领会了一卵二十三的公母鸭谐调

读过«艳阳天»、«金光大道»

偷鸡摸狗,打架嘻闹

上树逮蝉,下河摸鱼顺带野澡

好比草棵里的冬瓜,长一身毛

自顾自的快乐,蚂蚁缘槐

也憧憬过外面的世界

总想领略他乡水有多长,山有多高

杏 林 春 秋

扁鹊送诊,并非自作多情

此所谓,医者仁厚宅心

刚愎自用者自作自受

错失良机落得个鸡飞蛋损

黄帝问,岐伯答,一丝不苟

问天、问地、问星宿

议题在十万八千里之外

原理却在方寸毫厘之间

从名不见经传的行脚郎中

到一代医圣的路有多长

且问背篓几许,草药几根

每一味草方、每一只爬虫

都是千仞绝壁、万丈深渊

都是踌躇满志的永不退缩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侥幸

终生的追求;几代人的积淀

沽名钓誉之外的救死扶伤精神

只因为杏仁最容易入药

愈一例小病,栽一棵苦杏

愈一宗大病,栽二三棵苦杏

长期以往,杏树成林

前赴后继的求医问药人

络绎不绝地获取了指点迷津

中医不是科学,更不是迷信

是立于天地间不朽的人伦

是与时俱进的不断探索

是人文关怀的哲学理论

是日月的恩泽、雨露的演绎

是万物和谐的相生相克

是命理最高阶段的终极追问

是医疗闭关自守的独立思考

是西医介入之后的包容兼并

一指脉,贯穿五脏六腑

一眼望,关乎去岁明年

一贴膏,势必抽丝剥茧

一扎针,行将活络通筋

一剂汤,定能扭转乾坤

气血的通淤在于调理

阴阳的亏盛讲究平衡

过往的欠缺必须竭力去偿还

后天的逆转关乎前世的约定俗成

大到洪观宇宙,小到微观粒子

都能在这个领域里得到辩证

立于洪观和微观之间的现实

充分诠释了顺从自然的以人为本

小理通道,大道至简

天人合一,善诱循循

在杂乱无章中寻找规律

雷霆万钧的缝隙里将天籁聆听

任何雕虫小技都不足以枉称国粹

几代人的深究;几千年的传承

既要有高山长河的辅佐

又要有时空光阴的应证

中国的手工业历来有保守性

也促成了其自身发展的瓶颈

丑陋的国民,复杂的医患

迫使行业一步步走进了墓盗理论

不是哪一种的江湖骗子

都能和老中医相提并论

痛心疾首;疾首痛心……

公 交 现 象

懒散、冗长的公交小站

宛若一汪清彻的泉水

三三两两的乘车人

恰如水中四散的小鱼

时尔安静地潜入浅底

时尔漾动着水面的波纹

用平静掩饰着内心的焦虑

一辆公交车的缓缓驶入

仿佛投喂了一个巨型的香饵

石破天惊般的歇斯底里

车门洞开,犹如围城

城里人渴望一步出城

城外人蹿动着,跃跃入势

两个世界在动荡中对接

车上的人宣称“满员”、“满员”

车下人哀求着“再容下我吧”

俄顷,哀求者一旦得逞

迫不急待就变成另一副嘴脸

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叫嚣“满员”

车,还是那辆车

人,还是那个人

一步阶级的更章易弦

小站将永远不再是曾经的小站

错 位 

无论是黑鱼饲母、白鱼朝庙

都难以逃脱人类的魔爪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让可怜的良善无路可逃

山鬼虽丑却肝胆相照

有心护送迷途者下山

总被歪曲了难能可贵的示好

—— 宁遇豺狼,不遇山魈

人类的认知往往是好歹颠倒

不论其本质,只取其貌表

聪明、勤劳而又孝道的乌鸦

被人类定位为不祥之鸟

就连带给人类的灾难预警

也被视为始作俑者的哀嚎

而调皮捣蛋的喜鹊

只因名字沾了点吉庆的味道

任凭它怎么玩劣和凶残

总是立于高、大、上的梅梢

奉献者真善美,安贫乐道

掠夺者假丑恶,莫名其妙

麦 收

你明知道

成熟就面临着被收割

却仍然孜孜不倦地成长

从风餐露宿开始,披雪顶冰

熬过了彻骨的严寒

刚醒于春寒料峭的清晨

抖落了满眼的惺忪

就投身于你追我赶的热火中

我也知道

当年亲手拾起的麦穗

也许种出了几十代的姻亲

对于收获的情怀,有增无减

人不会在同一条河流里游泳

时光的长廊直通不变的心

才会注就出记忆的海

每一朵浪花都饱含着快乐

栀 子 花 开

九九八十一轮番

你方唱罢,他方登台

厌烦了姹紫嫣红的五光十色

栀子花开,整肃了这个大千世界

要成稳,不要浮光流影

要宁静,不要蜂喧蝶闹

要沉甸甸的丰收相伴

不要在绵绵的春困里无力地祈祷

只想用这份摄魂掠魄的美白

去还原生活中本初的基调

端 午 

没有香烛,没有三牲

更没有笙歌绕磬

仅有的只是江米、小菜

紧裹着纤纤的粽叶

汨罗江水乍暖还冷

深奠着一代楚天忠魂

龙舟如弦上之箭

只有快而没有欢

那振聋发馈的鼓点

诣在告慰着古往、今生

“艾”就是爱戴的谐音

菖蒲也是出淤不染的个性

雄黄酒是五月的剑刃

劈凶斩恶,百毒不侵

夏 枯 草

误以为我会死在毒恶的夏天

再也未见过秋天的光

其实,春天只是我的娘家

刚出嫁就背负着生活流浪

哪怕是白雪皑皑的冬天

我的根也会紧拥着母亲的土壤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

神龟虽寿,从不自喜龄长

草有草色,花有花香

各自活出自己的世界

无须越俎代庖的牵就

都是这世界的一束束亮光

论 道 

灯红酒绿为一面

饥寒交迫为一面

调兵遣将为官一方

放羊打柴为民一方

庙堂之高,高处不胜寒

江湖之远,远水有险滩

笙歌处,一杯美酒半掺泪

打谷场,半年收成一场欢

电磁炉的暗焰

烹饪出了山珍海味,水陆八馐

柴火灶的明火

定格了味觉的记忆,淡饭粗茶

猪往前拱,鸡往后刨

各有各的活命之道

焦耳,摩尔,安道尔

相同的换算,不同的符号

断 层

枯水季节的河底

蜿蜒排列的石蹬

连接着两头的河床

直至高岸,以及路的尽头

攻城掠国的云梯

每一个阶级的壁垒

都尽显着结构的跨越

达不到,就是天堑

达到了,就是通途

日子,是生活的链条

节奏,是日子的绳套

每一粒岁月的尘埃

都是人们头顶的巨石

走下法律森严的高度

去徜徉道德的宽广

心,总是在极欲处断开

伤逝像旱地的皲裂

饱蘸人性的血馒头

何时才能匹配良善的咸菜

作者简介】 : 谷业安 江苏苏州人,原籍安徽合肥,平生偏执于分行作文,诚盼天下良师益友能予拙作以更多的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三    丫

    排版制作: 蒋小爱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沉  歌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  第一流
期刊执行主编    施静云
平台主编 丁  村
平台编辑部主任  赵 成
排版工作室主任  东风破
                副主任  余 萍
心梦空间组长  东风破 (微信fly526570998
乡土诗人、唐宋余韵组长  吴有庆(微信w13976731900)
乡土作家、乡土情缘组长  余    萍(微信fish20169118)
会员推介、乡土情怀组长 赵成(微信chifengzhaocheng)
小说园地组 金莲玉(邮箱1061606121@qq.com)
同题诗组长  刘金龙(微信ljl52613) 
征文组长 第一流(微信13601742490)
编 委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燕宏   陈 乐     陈贤东      
           彭太光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皇  甫   潘政祥   
           袁晓燕   姜盛武  林晚同
划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