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燃烧和爆炸的有关概念

 电工知库 2024-06-27 发布于山东
1、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和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2、可燃物
可燃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钠、镁、汽油、酒精、乙炔、氢气、橡胶、煤等。
3、助燃物
助燃物是指能够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如氧气、氯气、氯化钾、高锰酸钾等。
4、着火源
着火源又称点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能量的来源,如明火、高温、电火花、电弧、灼热物体等。
5、火焰
激烈进行发光、发热反应的界面或空间称为火焰,其亮度取决于可燃物的性质。火焰通常由内焰、中焰和外焰三部分组成,内焰温度较低,外焰温度较高。
6、燃点
燃点又称着火点,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可燃物表面起火燃烧的最低温度。通常固体可燃物的燃点较高,气体可燃物的燃点较低。    
7、闪点
闪点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汽遇火源发生闪烁而不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同一物质的闪点比燃点低。
8、自燃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适当条件下,不需明火就自行发生燃烧的现象。自燃可分两种情况,有外来热源作用发生的自燃叫做受热自燃;无外来热源作用,由于本身内部生热发生的自燃叫做本身自燃。
9、自燃点
自燃点又叫做自燃温度,是指可燃物质不需明火就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同一物质的自燃点高于燃点。
10、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可燃物燃烧,凡超出有效范围而形成的灾害性燃烧都称为火灾。
11、爆炸
爆炸是指物质发生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变化,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火光和巨大声响的现象。根据爆炸性质的不同,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
12、物理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于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中体积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时发生的爆炸。物理性爆炸过程中不产生新的物质,一般不会直接发生火灾,但能间接引起火灾。    
13、化学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较高的温度而产生的爆炸。化学性爆炸过程中参加爆炸的物质生成了新的物质。化学性爆炸内含急剧的化学反应,伴随着发光发热,能直接引起火灾。
14、核爆炸
核爆炸是指利用高纯度、高密度的核燃料,在中子的轰击下产生快速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而产生的爆炸。核爆炸时会形成极高的温度和强烈的冲击波,造成巨大的破坏。
15、爆炸混合物
爆炸性混合物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气体、蒸汽、薄雾、悬浮状态的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范围时,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快速传播,形成爆炸的混合物。
16、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也称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遇火源即能着火爆炸,这个浓度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又分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浓度高于上限时,空气不足,供氧不足;浓度低于下限时,只能着火燃烧,不会形成爆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